訪談嘉賓:盤和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為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日前,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稱《若干措施》)。通知提出,要加強信貸支持。深入實施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支持金融機構深化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改進授信審批和風險管理模型,持續加大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規模和力度。
在加大融資支持力度方面,《若干措施》的出臺將如何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對此,人民論壇記者采訪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
人民論壇記者:《若干措施》的出臺明確了加強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并且強調了數字技術在其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數字技術將如何更好地解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盤和林:數字技術可以拓寬信貸服務的邊界和范圍,提高信貸服務的準確度和深度。一直以來限制信貸服務的邊界和范圍的關鍵因素就是信息,信息的可達性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信貸服務的可達性以及背后的風險水平,而且信貸的規模也都是基于企業的信息來確定的。
從信息經濟學角度來看,信貸服務的需求方——企業和信貸服務的提供方——銀行是存在利益追求差異的,而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會出現類似委托代理問題,進而出現逆向選擇,降低資金的配置效率。而數字技術則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式促進了信息的流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縮短了信息傳遞的時滯,這能夠引導一個激勵相容機制的形成,將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與企業對于自身業績的提升結合在一起,從而和銀行的需求更契合,提高信貸服務的質量。而且這種信息的流通也為針對不同個體,同一個體的不同生命時期的多樣化資金需求提供差異化的信貸服務也創造了條件,更好的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人民論壇記者:具體來看,您認為通過數字技術手段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盤和林:應用數字技術對于我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數字技術可以建立一個更高效更客觀的信任機制,增強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任度,為信用社會夯實根基。這種信任機制實際上是基于技術信任,技術信任的關鍵其實也是在于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比如企業內部管理數據接入到管理系統當中,并對接銀行,讓銀行監控企業運營,或者是銀行接入企業運營數據當中,可以實時監控企業的數據狀況,銀行還可以監控企業存貨,也可以通過區塊鏈等技術將應收賬款轉為不可篡改的憑證,這從信息互通的角度提高了信任水平,為進一步提供信貸服務創造了基礎。
另外,數字技術也讓無形資產可以作為抵押物,調動閑置資源,進而提供信貸服務。比如銀行可以探索通過數字資產確權的方式,將一些合法的虛擬資產納入到可抵押物品范圍,通過標示虛擬憑證,防偽等方式衡量企業的無形抵押物,提高企業授信水平,從而拓寬信貸服務的渠道。
人民論壇記者:數字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將如何提升資本市場效率、加強中小企業競爭力,從而推動高質量發展?
盤和林:對于企業自身來說,數字技術的出現會進一步促使企業專注正當的生產經營行為。在傳統經濟模式中,正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了逆向選擇問題,企業和銀行的利益追求差異使得企業會進行隱瞞信息等行為進而獲取超出還款能力的信貸服務,這反過來也降低了銀行提供信貸服務的積極性。而數字技術明顯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水平,這讓企業的利益目標和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激勵相容,促使企業在企業內部基于數字技術建立現金管理、存貨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的管理和經營水平,從而獲取更多的信貸支持,這也能夠正反饋作用于銀行本身。
另一方面,從信貸服務執行的角度來看,數字技術可以加強銀行自身的效率。銀行可以實現數字精準風控,可以更快的完成貸款審核,資金也可以更加便捷的劃撥。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由于現金流規模的限制,貸款資金的真正到位才是企業下一步生產經營策略執行的開始,因此,縮短信貸服務的時延能夠降低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助于保障企業策略執行的連貫性,抓住轉瞬即逝的商機,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數字技術也為第三方投融資服務的轉型創造了條件。一直以來,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是我國資本市場的主導,而直接融資則因為信息獲取等多重客觀因素的限制導致發展較為滯后。直接融資的發展能夠進一步調動社會廣泛資源,串聯資金供需兩端。而數字技術的出現則為對接供需雙方的第三方投融資服務平臺提供了可能。這也有助于資本市場的轉型升級,更多的投資人、金融機構、中小企業將會被納入進來,不同的資金來源和盈利需求可以更好的與企業多元化、差異化的資金需求形成對接,更好的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綜上,《若干措施》的出臺明確了加強中小企業信貸支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性,并且強調了數字技術在其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未來我們應當從技術信任、無形抵押,資本市場轉型等方面深入運用數字技術,提升資本市場效率,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強的資金支持。
(采訪:人民論壇記者 翟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