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大理論成果。國有企業需要全面準確認識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意義和科學內涵,深入研究和找準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及比較優勢,勇于擔當重任,更好發揮作用。
深刻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把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到“戰略抉擇”的高度,足見這是事關大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全局覆蓋性和長遠指導性。
近年來,西方主要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國際市場收縮,世界經濟陷入持久低迷,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另一方面,經過長期努力,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需求結構和生產函數發生重大變化,生產體系內部循環不暢和供求脫節現象顯現,存在諸多“卡脖子”問題,結構轉換的復雜性上升。這都要求發展轉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不斷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增強。自那時以來,我國經濟就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今后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的特征還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也將不斷釋放。這些情況都表明,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內生演化的自身邏輯決定的,是我國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變化、內在要素稟賦變化、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我們黨著眼于全面防范風險挑戰,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同時又著力培育外貿新動能,優化貿易發展環境,深入推進貿易便利化,以國內國際雙循環形成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重大戰略決策,標志著我們黨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性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全面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給側,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產品和服務的品種、質量難以滿足多層次和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因此,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滿足能力,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同時要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這些年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出現重要變化,特別是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出現了變化。比較明顯的是,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達到了瓶頸,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全面上升。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推動科技創新在暢通循環中發揮關鍵作用。既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又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實現技術沿著從可用到好用的路徑發展,真正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扎實提高其現代化水平。
構建新發展格局還要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具備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并以此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強大競爭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為此,既要持續深化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又要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要切實加強國內大循環在“雙循環”中的主導作用,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同時,還要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改善生產要素質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規模實力明顯提升,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特別是已擁有雄厚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良好的技術裝備和先進管理水平,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國有企業必須發揮更大作用。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中的攻堅力量作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需要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是舉國體制優勢發揮的重要抓手,并且在技術創新方面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較強攻堅能力和帶動效應。在此基礎上,應該進一步發揮好引領支撐作用,聚焦重點領域,著力攻克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形成若干戰略性技術和產品;增強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主導權,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應用方面起主體作用;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企業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借助重大科研項目或工程,組織吸納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參與,帶動相關企業開展科技攻關,不斷提高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關鍵力量作用。深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線,直接決定著經濟循環能否實現暢通無阻。國有企業應該著力補齊產業鏈的短板環節、缺失環節,增強關鍵要素的供給能力、重點難點突破能力,確保產業鏈的完整性;抓緊落實“工業強基工程”,加大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和基礎裝備投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一批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條,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發展主導力的“鏈長”企業,建成一批以國有骨干企業為核心、其他所有制企業為上下游并共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和世界級的產業集群,引領帶動產業發展水平整體提升,不斷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和穩定性。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中堅力量作用。國有企業承擔著我國油、氣、水、電等基礎能源資源供給,以及電信、鐵路、航空等基礎網絡運營。針對新形勢新要求,國有企業應堅定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國有經濟進一步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性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提升國防軍工、能源資源、糧食、戰略性網絡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保障水平,不斷鞏固和增強控制力、影響力、公共服務能力,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供重要經濟基礎,為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循環暢通提供重要支撐。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領軍力量作用。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為重心,積極突破市場壁壘,加強境外投資、工程總包、裝備制造業務協同,帶動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走出去”,在國際市場充分展示中國品牌、中國質量和中企形象;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搶抓新的機會,增強技術實力,擴大產業規模;積極倡導和推動多邊合作、區域合作,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在新發展格局中發揮生力軍、主力軍作用,助推我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一些主要業務在海外的國有企業,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肩負著重要職責。以中國中鐵資源集團為例,針對“走出去”的各種艱難險阻,近年來狠抓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努力把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成果轉化為精準發力、破解難題、創新發展的思維模式和能力本領,體現在開拓海外市場和推動企業發展壯大的生動實踐與工作業績上。通過加強黨的領導、提高黨建質量,以及不斷充實“基建投資與礦產資源開發聯動”經營模式的新內涵新方法等,快速成長為我國控制銅、鈷資源量最多的企業之一,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大幅增長,而且樹立了中國企業的好形象,為“一帶一路”項目投資與運營提供了良好示范。在新的征程上,國有企業要進一步發揮好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大力量。
(作者系中國中鐵資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