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時事洞察 > 正文

以創新為引領建設科技強國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繼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后,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建設科技強國”目標。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十三五”時期,我國創新發展成就顯著,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44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至2.4%,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的創新指數從2016年的全球第25位躍居2021年的第12位。盡管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保護主義的雙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依然取得全球矚目的成績,經濟總量已突破一百萬億元,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當前,我國面臨的國內外發展環境更加復雜,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一、“四個面向”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出發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時強調,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堅定創新自信,緊抓創新機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發展難題,自覺肩負起光榮歷史使命,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四個面向”是當前和未來時期我國科技創新工作的總體要求,也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出發點。

引領世界科技前沿需要建設科技強國。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世界科技前沿不斷拓展。科技革命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知識基礎上的創新,是以科學領域的新發現、技術的新突破為先導,引發各學科領域群發性、系統性的突破,以及技術軌道的變遷,具有“非線性”特征,而不是對原有知識的修補。因此,科技革命成為重塑世界競爭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主導力量。其中基礎研究是探索新知識、新原理的科學活動,最能體現科學的進展。但是當前我國在世界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中所占份額過低,科學研究的影響力不足。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拓展人類知識邊界,為人類知識作出貢獻,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使命。

服務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建設科技強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很多經濟社會問題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而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長期以來,我國存在科技、經濟“兩張皮”問題,科技發展沒有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因此,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相結合”。黨的十八大將“創新驅動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有力促進了科技創新活動與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如國家重大專項中,“核高基”、集成電路裝備、新一代移動通信等都是為了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而設立。但是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因為基礎薄弱,仍然存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需要突破,高質量發展對建設科技強國提出強烈需求。

滿足國家重大需求需要建設科技強國。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全球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越來越成為影響國家競爭力和戰略安全的關鍵要素。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打壓從貿易領域延伸到科技領域,我國科技安全和經濟安全面臨的風險陡增。同時,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科技安全提出新挑戰,如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對信息安全、網絡安全、金融安全帶來極大風險,技術謬用和濫用對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隨著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新時代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迫切要求建設科技強國,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發揮科技創新對國家戰略需求的支撐作用。

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需要建設科技強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影響了國家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也威脅到廣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大數據、人工智能、5G、云計算、無人機等先進科技被廣泛應用,讓疫情防控手段有了質的提升。盡管科技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此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國在科研組織模式、科研評價體系、科技應急能力、公共安全科技體系上的不足,對我國科技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為了進一步發揮科技在重大公共突發事件中的支撐作用,亟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二、科技強國建設需要堅持創新引領

創新活動的范圍并不局限于經濟和科技領域。從廣義來講,任何突破現有知識體系、技術性能、制度結構、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的活動都是創新。因此,創新的本質是“變革”,通過變革創造新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以往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因為發展階段的原因,科技工作一直處于追趕和跟蹤狀態,很多科技工作是模仿和重復發達國家已經做出的成果,真正的原創性貢獻少之又少。雖然一些技術應用創造了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但是沒有產生新的科學價值和技術價值,也不利于培養追求卓越的文化價值。從創新的定義可知,這種科技活動不是原始性創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蓬勃發展,與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國科技實現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也對我國傳統的科技體制機制和創新體系提出一系列挑戰。例如,盡管我國科研人員、研發投入、專利申請、科學論文已位居全球前列,工業體系規模龐大、門類齊全,但是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相比,我國依然存在高層次人才缺乏、科研力量分散、創新體系效率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無法形成協同攻關的組織模式和能力,很多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都受制于人,無法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能有效保障國家安全和現代化建設需求。因此,我國亟需加快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體系變革,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和基礎理論研究,加強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自主開發和創新。只有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才能具備引領新科技革命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掌握創新發展的自主權,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為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報告更加強調發展的質量,在發展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這一論斷也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創新也要注重質量與效益,注重原始性創新,滿足國家發展需要。“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這是我黨在編制五年規劃歷史上,第一次把創新發展放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突顯創新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

三、多措并舉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建立與科技發展相適應的創新體系和制度環境,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深化科研評價機制改革,加強基礎研究,鼓勵原始性創新。明確政府與市場關系,探索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

加強戰略科技力量。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強化國家使命導向。在重點領域加快啟動和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切實提升我國戰略安全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確保關鍵技術自主可控。

構建產業創新體系。構建行業領軍企業主導、高校院所廣泛參與的創新聯合體。塑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鼓勵企業布局研發活動。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創造有利于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應用場景。

推進國際科技合作。一如既往地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科技交流,特別是在人類共同面對的能源、氣候、環境、衛生、糧食等全球性問題上加強合作,主動承擔大國責任,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作者: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 眭紀剛)

[責任編輯:宋暢]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