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直是人類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大敵,從“黑死病”、“大流感”到“非典”,無一不讓人類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加快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既迫在眉睫,又需常抓不懈、久久為功。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無論是剛出生的嬰兒還是年紀過百的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每一個生命都得到了全力佑護、精心照護、悉心呵護,珍惜人的生命、重視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也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要做好新時代公共衛生應急工作,首要的就是必須要站穩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在政策制定時,要把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人民;在疫情處置時,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價”。
必須堅持系統集成。系統思維強調整體觀念、全局觀念、“一盤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一張網”。防范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一項復雜性、關聯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加強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決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零敲碎打、碎片修補,“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必須立足全局,著眼長遠,堅持揚優勢、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強化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突出系統性和協調性,注重政策配套和銜接,使各項工作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發揮最大合力。必須聚焦人力、物力、財力等關鍵要素,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體系,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發揮制度優勢,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同時,要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醫并用,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和控制中的特殊作用。
必須堅持科技支撐。馬克思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大有所為也大有作為,在病毒溯源、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全民免疫屏障建立、聯防聯控、群防群控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為我們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總體戰提供了重要支撐。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科學技術舉足輕重。我們必須堅持把衛生健康領域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聚焦在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醫療設備等領域的短板,統籌各方面科研力量,圍繞重大傳染病病原體溯源、傳播途徑、致病機理、防控策略、檢測試劑、診療救治、藥物和疫苗研發等全鏈條開展科學研究,加大經費投入,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突破關鍵技術瓶頸,為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必須堅持防患未然。“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才能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當前,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增多,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強化底線思維,牢牢把握主動權,將功夫下在平時,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要堅持預防為主,將疾病預防作為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改善疾病預防控制基礎條件,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治未病”的能力。要加強物資儲備,科學制定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優化重要醫療物資產能保障和布局,確保應急物資供應保障安全有效可控。要加強人才儲備,全面提升醫療機構傳染病救治能力,打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抗疫“鐵軍”。要加強經驗儲備,堅持平時和戰時結合、預防和應急結合,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模擬推演和應急演練,不斷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作者: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