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中國》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名篇佳作,是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一曲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無比熱愛的千古絕唱。這篇文章的作者方志敏,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
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在江西省弋陽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時期,他便積極投身五四運動,參加反帝反封建斗爭,探索救國之路。1922年8月,方志敏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并誓言“從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
大革命時期,按照黨組織決定,方志敏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先后擔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部長、省農民協會秘書長,宣傳革命思想,領導開展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后,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在這危急關頭,根據黨組織的決定,方志敏毅然走上了領導武裝起義、實行土地革命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道路。他回到贛東北,在弋陽、橫峰一帶發動農民舉行武裝起義。短時間內,暴動范圍縱橫百余里,參加暴動的農民達六七萬之多。
1928年3月,由于遭到優勢國民黨軍隊進攻,方志敏率部轉移到磨盤山地區活動,堅持艱苦的游擊戰爭,推動紅色政權波浪式前進,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并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隨后,根據地擴大到閩北、浙西等地,組成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在這里,方志敏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根據地實際相結合,不斷豐富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實踐與經驗。在紅軍隊伍建設中,他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要“十百倍地加強政治工作”,并創造性地進行了根據地經濟文化建設,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閩浙贛蘇區也因此榮獲“蘇維埃模范省”稱號,被毛澤東稱贊為“方志敏式”的蘇維埃陣地。
1931年4月,方志敏不避風險,勇挑重擔,率領紅十軍挺進閩北,支援并配合中央蘇區進行反“圍剿”作戰,恢復并擴大了閩北根據地。在與黨內“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作斗爭的過程中,他又努力維護團結、保護干部,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崇高品格。
1934年10月,紅十軍與由紅七軍團等部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隊會合,組成紅十軍團,方志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率部繼續北上抗日。這支隊伍在皖南遭到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在撤返贛東北途中,被7倍于己的敵軍圍困于懷玉山區。方志敏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接應后續部隊又殺入重圍。1935年1月,方志敏在同國民黨軍隊作戰時被捕。被俘那天,敵人搜遍他全身,卻驚訝地發現,作為黨的重要領導人,他身上除了一支鋼筆和一塊舊懷表外,竟無其他任何值錢的東西。
面對敵人的嚴刑與誘降,方志敏始終大義凜然,冷靜面對:“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愿的啊!”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義,時年36歲。
方志敏短暫的一生,是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為共產主義事業英勇奮斗的一生,他的光輝業績和崇高品德,必將永載史冊。
(文字撰稿:單偉 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