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河蟹收獲季,河北唐山蘆臺經濟開發區8萬畝的稻蟹混合養殖田迎來了一年中最好的時節,水稻豐收在望,秋風起蟹黃正肥。近年來,該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助民增收,引入“蟹稻共生”種養模式,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厚實鄉村振興“底子”,關鍵在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而蘆臺經濟開發區正是遵循這一思路,以特色為引擎,強化產業帶動,構建利益共享機制,走出了農業多環節增效、農民多渠道增收的新路子。
要因地制宜,以“特”破局。一碗螺螄粉成就一條產業鏈,一條藏毯織出致富路,一朵小黃花成為了當地的“脫貧寶”,特色產業不僅撐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也成為了一村一落的鮮明標識。特色產業依托當地資源稟賦,表現出鮮明的地域性、唯一性,是改善農產品同質化,形成差異化競爭的有效抓手。打造特色產業,關鍵在“特”字,但必須要以“實”字托底。要實打實抓產業發展,不能一味追求上規模、趕速度,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堅持科學規劃先行,充分考慮生態環境、氣候特點、區位優勢等,遵循市場規律和農業發展規律,順應個性化、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精準選擇主導產業,并賦予更多科技屬性、文化內涵、綠色特質等,持續擦亮“特”字招牌。
要科技驅動,以“轉”提質。產業發展“一子落”,鄉村振興“滿盤活”,解決產業附加值低、鏈條短、產量不高等問題,需要向科技創新要動力,以科技賦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換代,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實現鄉村產業規模化、集群化、數字化發展。要深化科技引領,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將科技元素植入品種選育、種植、精深加工以及產品銷售等各環節,借科技之“手”建設智慧示范基地,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綠色發展,進一步提升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同時,要善用科技之“力”打造新農活、新農具,通過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減輕勞動強度,拓寬增收渠道,推動創業帶動就業,進一步提升鄉村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要創新模式,以“帶”共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要改變“單兵作戰”的傳統思維,通過抱團發展、合力攻堅,促進資金、資源、技術和人才等生產要素向鄉村產業集聚,進而構建完善全產業鏈體系,形成成群成鏈集群化態勢。一方面,要推行“鄉土人才+”模式,發揮“田專家”“土秀才”幫扶引領作用,通過新理念指引,新政策宣傳,新技術指導,既創新立體化種養新模式,又不斷激發農民內生動力。另一方面,要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引導各類主體與小農戶建立多種類型的合作方式,通過農民入股、就業務工、資產租賃等形式,構建分工協作、優勢互補、聯系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上的增值收益。(作者:劉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