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和音)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是積極的倡導者,更是堅定的行動派。中國將繼續以雄心和行動與世界各國并肩同行、攜手合作,為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而不懈努力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面對全球氣候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勇于擔當,勠力同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10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政策理念、實踐經驗和重要貢獻,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應對氣候變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關乎人類前途命運。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形成應對氣候變化新理念,以中國智慧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力量。從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到親自交存中國批準《巴黎協定》的法律文書,從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到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一系列新目標,從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到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習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會議和活動中闡釋中國全球氣候治理主張,為全球氣候治理指引方向,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共鳴。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是積極的倡導者,更是堅定的行動派。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力度,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加大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力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持續提升應對氣候變化支撐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將應對氣候變化擺在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最大努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8.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5.9%,創造了塞罕壩、庫布其等一個個“荒漠變綠洲”的傳奇……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一幅美麗中國的壯闊圖卷徐徐鋪展開來。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規模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這一系列“最大”“第一”的背后,是中國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不斷取得的新成效。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些成就本身就是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應對氣候變化,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始終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從推動達成和加快落實《巴黎協定》,到作出實現“雙碳”目標的莊嚴承諾;從宣布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到著手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念始終如一、行動堅定不移。正如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所評價的:“中國為聯合國事業作出的最重要貢獻之一當數展現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強烈決心。”
把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留給子孫后代,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將繼續以雄心和行動與世界各國并肩同行、攜手合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為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