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系列網評
“對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雪中送炭惟吾愿”,習仲勛同志經常用這兩句話來教育子女。雪中送炭,在他人困難危急時施以援手,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備受推崇的價值追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融入血脈的優良基因。不斷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多做些“雪中送炭”的實事,把事辦到點子上、辦到群眾心坎,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雪中送炭”遠勝“錦上添花”。雪中送炭,如冬日暖陽、暗夜燭火,相比于錦上添花的些許驚喜,更讓人倍感溫暖、動人心弦。“扶貧之花”黃文秀,名校畢業后毅然選擇回報家鄉,把生命定格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鄉親們深切緬懷“她給我們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都是她用生命換來的”;“燃燈校長”張桂梅,扎根山區教育40余年,拖著病體忘我工作,點燃因貧失學山區女孩的人生夢想,孩子們親切稱呼她為“張媽媽”……一次次“雪中送炭”傳遞著脈脈溫情,訴說著人間大愛。對于困難群眾來說,“錦上添花”千回,不如“雪中送炭”一次,越是急難愁盼的問題,群眾越是關心關切,拿出更加精準有效的措施,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往往能夠起到辦好一件事、溫暖一大片的效果。
“雪中送炭”源于與民共情。“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為群眾做“雪中送炭”的實事,源于內心深處對群眾的仁愛之心、關愛之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堅持了解真扶貧、扶真貧、脫真貧的實際情況,面對面同貧困群眾聊家常、算細賬,推動實施危房改造、易地搬遷、教育扶貧、社保兜底、安全飲水、硬化路入戶等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著力解決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一樁樁“雪中送炭”的惠民實事溫暖著困難地區每一個角落,無數困難群眾的命運因此得到改變。黨員干部要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常懷憂民、愛民、惠民之心,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既是為群眾“雪中送炭”的根本基點,也是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的動力源泉。
“雪中送炭”重在為民擔當。俗話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為民做主,就是要敢于擔當,既是黨員干部為官從政的職責所系,也是為群眾“雪中送炭”的核心所在。敢不敢擔當、能不能擔當,既要看平常時候、順風順水時的一貫表現,更要看危急關頭、疾風驟雨時的關鍵抉擇,小事易事辦得漂亮,不代表大事難事也能辦得圓滿,特別是為群眾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往往多的是難啃的“硬骨頭”,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花大力氣加以推進。要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不到功成誓不松手,把“問需于民”和“問計于民”結合起來,把“想在一起”和“干在一起”統一起來,尊重群眾意愿,發揚群眾智慧,凝聚起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切實打通為群眾辦實事“最后一米”,讓“雪中送炭”送到實處、暖在心上。
寒冬將至,多為群眾做些“雪中送炭”的實事,便能夠讓這個冬天溫暖如春。(作者:寧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