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族企業”系列專家解讀之四
作者: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陳春花
當前,促進企業成長的生產力要素與能力要求正在重構,數字能力凸顯并成為促進企業持續成長的核心力量,企業核心能力的內涵得到擴展。數字能力的重要內涵體現在“連接”“共生”和“當下”,連接與共生的能力意味著每一個領域都在打破邊界,形成全新價值;當下的能力意味著變化及變化的速度改變著價值。同時,核心能力的概念是動態的,“當下”能力要求企業以實現顧客價值為基礎構建快速應對環境的響應力。這個動態性特征確保企業持續學習并產生更高績效。而“連接”“共生”能力促使企業思考向誰學習與如何學習,以構建強有力的戰略定力、精神力與數字技術武裝下的計劃執行力和組織創新力。如何構建企業的數字能力與協同共生力?可以重點關注如下五個方面:
第一,認知上的利他主義與協同共生理念塑造。數字經濟時代下,危機挑戰與機會并存,企業要做的首先是急速調整認知,更好地去認識環境、沖擊與變化。企業需要拓展自己的認知,建立協同共生哲學。協同共生哲學強調互為主體,互利共生的價值取向,這樣才可實現“整體大過部分之和”,達成系統更優與萬物共生。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這是企業價值定位與價值創造的動力源泉,也需是其轉型升級的初心。在利他主義與協同共生理念塑造下,價值最大化而不是利潤最大化會成為企業追求的目標,這樣企業才能構建長期主義的基礎。如今已經不再處在一個“在商言商”的世界里,真正的長期主義一定是彰顯了生活意義、人的成長、社會進步。
第二,加強數字基礎設施與數字戰斗力建設。數字技術的到來確實改變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讓企業生產效率、個體組織關系得到大幅完善,員工和組織的數字戰斗力得到提升。數字能力的打造離不開數字化基礎設施(包括各種硬件或軟件、數字標準、協議等)的構建。從國家層面上,政府要加大對數字基礎領域投入,推動大數據管理、邊緣計算、安全協議與保障等發展,并制定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對于企業來說,它更需要去理解,數字能力與智能商業的意義與價值。企業要完善自身的數字基礎設施,擅于利用數字技術的連接力,并提升自身數據分析與挖掘能力等數字戰斗力。當企業以顧客為中心部署產品和創新價值鏈時,企業才能塑造更大的“連接”能力,才能創造出更有生命力的產品服務與品牌。
第三,數字能力的構建不是簡單的數字技術采納與應用問題,而是整體管理變革,核心是發揮經營上的協同共生效應。數字技術需要通過整體的治理方案來實現組織內外的協同共生。一方面,在組織內,企業要思考在經營層面如何借助于技術創新,并結合組織戰略、結構和文化價值觀的變革,致力為組織員工和顧客創造價值,這是企業成長的根本來源。當組織內建立起扁平、去中心化的敏捷反應機制與高效的協同共享網絡時,企業內部的連接共生力才得以形成,“從上到下”各層員工才會達成經營上的共識,并獲得協同行動力。另一方面,在組織外,將數字技術融入企業價值網絡與業務流程重構中,并構建出跨邊界的組織學習與協同經營網絡。企業能夠做的、最重要的經營價值就是促進同行或者非同行之間的共同成長,然后滿足顧客所有細分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基于數字能力的平臺或網絡治理是企業需考慮的重點。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構建或加入到特定平臺或網絡中,利用平臺或網絡對資源的匯聚效應,借助其力量進行組織學習以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第四,要致力于解決基于數據要素的價值共創問題。數字經濟時代下,企業的成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本企業與價值網絡上供應商、客戶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協同交互。在利用數字技術進行交互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數據資產、信息或知識。各企業要基于非結構化與結構化數據的特點,對數據、信息等進行分享協同,形成多主體參與的決策模式,讓各合作伙伴、客戶等都能參與到價值共創中。價值共創的核心是用戶,目標是構建集用戶、員工、各生態伙伴于一體的基于數字決策與行動的共生能力。只有共生共創才可更好適應環境變化。數字技術的應用還要融入社會性思考,要以人性需求推動技術創新,進而帶來產品服務創新,這樣的價值共創才更有意義。
第五,關注企業家和組織領導者的數字化思維和使命價值觀。數字能力的培養離不開企業家團隊的重視與培育。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企業家團隊更需進行數字化理解與反思,并以堅忍不拔、努力創新的精神價值觀帶領企業在數字化時代砥礪前行,建立起組織韌性并實現持續成長。數字化時代下組織領導者要為企業培育擁抱數字技術、創新的組織文化。更重要的是,領導者要回顧經營的基本面,讓數字技術服務于業務增長點與顧客價值創造,讓它成為應對不確定性的“緩沖地帶”。
關注“民族企業”系列專家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