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央企。建國初期,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中國建材集團旗下建材院等多家企業聚力研發、攻堅克難,為我國建材工業的起步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這是一家生機勃勃的新央企。五年前,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重組獲批,總資產近5700億元的中國建材集團由此誕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調整轉型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近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建材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十四五”期間,中國建材力爭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增量的“操盤手”,推動資本投資體系化變革。積極推進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內的各項改革,著力轉換市場化經營機制。發力科技創新,打造無機非金屬材料國家戰略科技中堅力量,力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材料產業投資集團。
推進資產證券化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是我們改革發展的‘綱’。”周育先介紹,2018年12月,中國建材被確定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2019年9月,試點實施方案獲批復。“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首先要管好股權。”他指出,通過公司治理結構管股權、通過派出董監事實施股權管理等,使中國建材建立起“定位清晰、生態優化、機制有效”的國有資本投資管理體系,推進從管企業向管資本、從建筑材料向綜合材料、從本土市場向全球布局的“三大轉變”。
在他看來,中國建材總部是改革發展“火車頭”,要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增量”的操盤手。周育先表示,總部作為落實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投資職能的主體,圍繞投前管理前移、投中管理下沉、投后管理強化,打造投資管理閉環體系。作為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的“國家隊”,總部能夠以“管干結合”的擔當精神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型產業布局的主戰場,來培育較長成長期的產業。比如,為服務好國家“大飛機”戰略,集團總部牽頭在上海設立航空復合材料公司,目前已中標CR929三個機身段。“大家會坐上用我們的材料制造的國產大飛機。”
對資本“存量”,周育先表示,首先,將實施“資本布局優化”,進一步劃定主業賽道,構建邊界清晰、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主產業平臺,進而推動其獨立上市或注入現有上市公司,目前該項工作已完成70%。目前,水泥和工程服務板塊均已進入證監會審核階段。其次,加強資本流動和收益收繳,提升資源配置能力。此外,將吸收外部資源,推動開放共建,引入社會資本,堅持服務主業,設立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7月,集團發起設立150億元的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
基于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中國建材資產證券化進一步提速。
“中國建材旗下沒有證券化的資產要想方設法證券化,進入證券市場。這樣,監管會更合理更完善,價值能得到市場化實現。”周育先表示,中國建材擁有13家上市公司,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家,將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資產證券化。目前,中國建材投資的碳纖維企業中復神鷹和第三代半導體企業山東天岳兩家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
“經過兩年努力探索,打造世界一流材料產業投資集團的目標初見成效,綜合實力有所加強,資本生態結構更加完善,領軍能力更加突出,發展動力更加充足。”周育先表示。
市場化改革激發企業新活力
改革始終是中國建材成長最深厚的內生基因之一,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市場化改革激發出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創造力。
“中國建材一直是混改的‘先鋒官’和‘探路者’。”周育先表示,中國建材目前有1100多家混合所有制企業,通過積極穩妥實施混改,高效推進水泥、玻纖、石膏板等行業整合,有力促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增強國有資本控制力和影響力。截至2020年底,中國建材以361億元國有資本,吸引了1529億元的社會資本,撬動了6000多億元的總資產。
在周育先看來,推進混改,重點在“改”。要完善治理機制,發揮非國有股東作用,堅持“價值認同、治理規范、利益共贏”原則,選擇資源優勢明顯、資源稟賦互補的非國有戰略投資者開展混改,要將非國有投資者對中國建材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作為前置條件,確保混改企業股東層面的“同頻共振”。要注重發揮非國有股東作用,用好非國有股東的優秀經營管理人才,保障其經營自主權。同時,著力推進資源優化配置,認真梳理并逐家明確各混合所有制企業的主業“跑道”和發展方向,促進混合所有制企業堅守主業、高質量發展。此外,實施差異化授權放權,通過穿透管理防范風險。
隨著混改穩步推進,市場化經營機制轉換進一步提速。
“中國建材經理層‘以上率下’推進全級次企業實施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目前完成率超過80%,預計9月30日前全級次企業100%完成。”周育先表示,中國建材深化“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薪酬能增能減”三項制度改革,實施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合理拉大薪酬收入差距。同時,建立多元激勵約束體系,推出五大類八種中長期激勵“工具箱”,各類股權激勵工具累計激勵人數超過1700人。
與此同時,中國建材各級企業改革“百花齊放”。“中國建材現有5家‘雙百企業’,3家‘科改示范企業’、2家發改委混改企業試點,各級企業改革工作正全面有序推進。”據周育先介紹,一批企業創新探索改革舉措,以“混資本”促進“改機制”,推動管理精細化再上新臺階,用好中長期激勵、釋放內生活力,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加強黨的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周育先表示,發展混合所有制不僅是資金的混合,更是能力的混合、優勢的混合、文化的混合,混改最重要的是繼承國企和民企的優點,把國企的經濟實力、規范管理和民企的市場活力、拼搏精神有機結合起來。下一步,中國建材將繼續推進包括混改在內的各項改革走深走實,真正探尋出一條從管企業到管資本、適合中國建材發展的模式,以材料創造美好世界。
創新驅動引領發展
“創新是引領支撐集團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競爭力。”周育先表示。
作為我國建筑材料與無機非金屬新材料領域科研實力最雄厚的企業,中國建材擁有3.8萬名科技研發和工程技術人員,26家國家級科研設計院所,有效專利15000項,6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覆蓋晶體材料、浮法玻璃、玻璃纖維、超薄玻璃及碳纖維,在服務國防建設、國家重大工程、國民經濟主戰場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建材打造一批“國之大材”,廣泛用于航空航天、艦船、核工業等國家重大項目,碳纖維復合材料承力結構件用于天和核心艙、貨運飛船、神舟十二號、天問一號等國家重大項目,其中石英玻璃助力嫦娥五號,榮登探月工程成果展。
同時,圍繞國家戰略需要,聚焦非金屬材料“卡脖子”技術和科技前沿領域,開發出超細電子玻纖,已通過認證并批量應用。攻克8.5代TFT-LCD玻璃基板關鍵技術,實現我國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0.03毫米超薄柔性玻璃形成全國產化產業鏈。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管穩定量產,全力開發疫苗用西林瓶與預灌封注射器等產品。大口徑RTP晶體通過工程化應用驗證。熱等靜壓氮化硅陶瓷球實現批量化生產,將用于新能源汽車、高鐵等領域。
周育先表示,基礎建材是中國建材長期穩定獲利的基石,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水泥業務競爭優勢,持續推進轉型升級及“水泥+”業務,形成穩健的盈利和現金流來源。新材料作為中國建材大力發展的新興業務,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向高端化、量產化、全球化方向發展,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新材料企業集群。
他指出,“十四五”期間將依托中國建材現有的綠色建材、浮法玻璃新技術、特種纖維復合材料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快建設大飛機復合材料、水泥低碳技術、氫能儲運關鍵材料、玻璃新材料等方向的原創技術策源地,打造無機非金屬材料國家戰略科技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