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致賀信。信中指出,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年來,雙方全方位合作不斷深化,互為最大貿易伙伴,成為亞太區域最具活力的合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雙方攜手抗疫、共克時艱,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守望相助、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精神。
此次活動主題是“共享陸海新通道新機遇,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與東盟30年的攜手同行中實現了互利合作、共同發展,踏上合作共贏“快車道”。戰略合作使得雙方11國20億人民在真正享受巨大利益與福祉的同時,也大大推動了亞洲地區的穩定與繁榮,成為引領國際合作的重要力量。站在新的歷史關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打造更高水平的戰略伙伴關系”,為深化中國與東盟國家關系、蹄疾步穩深化團結合作注入了強勁動力。
堅持聚同化異,戰略互信開啟共贏新格局。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相互信任既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前提,也是國與國共同發展的基礎。中國在“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指導下將兩地區發展思路深度融合、凝聚共識,從建立構想到談判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僅用了十年時間;我國倡導的“雙軌思路”開啟合作安全新理念,極大推動了地區間在包容理解的基礎上相互支持,在重大經濟合作中力排外擾,在政治互信中維護地區和平穩定。這充分說明,戰略互信、政治互信是保持和深化雙方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基礎。志同則心同,心同則力同。特別是當今新冠疫情、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國際關系日益復雜,只有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視角進一步增進彼此互信,才是破解信任赤字,深化雙方團結合作意愿,建成緊密共同體的關鍵因素。
抓牢重大機遇,數字經濟催生發展新動能。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作為全球化與地區合作的受益者,中國在合作中立足新發展階段、把握新發展機遇,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下為東盟乃至整個東亞地區合作開拓大市場、為區域經濟合作注入發展新動能。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伙伴關系在新冠疫情的考驗與淬煉中得到升華,各國在防疫物資運輸、疫苗研發、經驗分享中傳遞國際互助正能量。雖然疫情蔓延放緩了東盟各國經濟發展速度,但數字經濟的“起飛”為各國帶來更為廣闊的合作空間,中國經濟也迎來新的機遇期。中國和東盟雙方媒體、政治、經濟等領域利用線上“云外交”進行常態化交流,今年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的開幕更是為智慧城市、跨境電商、遠程醫療、人工智能、產業合作等領域筑起新合作平臺。要以大數據為支撐,在疫情聯防聯控、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遠程教育創新中實現更廣泛、更深層、更高水平的經濟合作與交流。
架起民心橋梁,文化交流吹響合作新號角。情感的力量最深沉而持久,提升國家之間戰略互信要從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互信互敬做起。和羹之美,在于合異。我國提倡通過與各國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消除地緣隔閡,以文明互鑒搭建交流橋梁。中國和東盟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天然的紐帶讓各國在加強人文交流、增進價值觀認同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文化交流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助推器,隨著中國與東盟間文化共商共建共享合作空間日益拓展,新聞服務、出版發行、文藝影視等文化產業領域合作占比不斷擴大、渠道日漸通暢,“文化走親”成為民心相通的重要形式。在當前數字化大趨勢下,“數字文化”逐漸成為高頻詞匯,要充分發揮“文化+互聯網”優勢,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文化產業化合作,方能在文化“走出去”過程中提升民眾對命運共同體的認可度和參與度,進而夯實中國與東盟戰略互信的民情民意地基。(作者:甄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