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治理要聞> 正文

新時代如何推進中國的全面現代化建設

摘 要:新時代的中國全面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關系到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關系到本世紀中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因此,要在深刻認識中國現代化的全面性特征基礎上,通過推進經濟和政治體制的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的國內環境,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通過加強社會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來推進新時代的全面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新時代 全面現代化建設 深化改革 對外開放 社會建設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現代化起源于近代西方,是一場涉及到經濟、政治、社會和思想等多領域的全方位革命,包含理性化、工業化、市場化、民主化和都市化等許多人類文明的重大進步,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現代化發展模式。新時代的中國現代化建設是全面的現代化建設,涉及到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等多個領域的全面建設,牽涉到器物、制度和文化等多個層面的協調發展,其建設成效關系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關系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要深刻理解中國現代化的全面性特征

在世界現代化史上,不少國家特別是后發外生型現代化國家,往往因為只重視經濟建設而忽視其他領域的協調配合,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就陷入長期的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最終成為發展失敗的國家。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建設而忽視社會建設或生態環境保護的失衡現象,最后帶來了發展不可持續的負面效應。正因為如此,我們對現代化的認識一直在不斷深化,從最早僅從物質文明建設角度提出的“四個現代化”目標,到后來黨的十三大提出的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直至近些年來提出的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等,中國現代化涵括的領域越來越廣,是多個領域齊頭并進的全面現代化,而不只是強調經濟建設或政治建設的單向度現代化。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反映了全面的現代化建設圖景,其中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更多屬于基礎層面的建設。經濟建設的目標是要實現國強和民富,即整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社會生產力,要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大幅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要在關鍵的核心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并進入到創新型國家前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要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成大量世界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數字產業集群。文化建設的目標是,要充分利用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的優秀傳統文化、56個民族的燦爛多彩文化和14億人的集體智慧,同時學習世界各國優秀文化,來提升中國的文明水平、軟實力影響和全體國民的精神素質,使中華文化成為推動現代化發展和文明復興的重要動力。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是,要適應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進步要求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創新要求,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和可持續發展。

上述三個方面的建設要得到實質性的推進,還需要通過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來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環境。政治建設的主要目標是要建立和健全現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實現民主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各種體制機制和運行規范,讓人民廣泛享有平等參與和發展的權利和自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特別是要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推進法律規范體系和法治實施、監督和保障體系的建設,形成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國良好格局。社會建設是要建立一個具有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等特征的和諧美好社會,讓人民群眾在這個社會里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務、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等福祉和尊嚴。

推進深化改革,創造全面現代化建設所需的良好國內環境

要推進全面現代化建設,就必須要通過深化改革來突破傳統體制機制的束縛和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為之創造良好的國內環境。據此,首先要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市場經濟、各種所有制經濟和新經濟的發展提供條件。在可見的未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中國仍將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建設仍然是工作重心。這是因為盡管中國的經濟總量從2010年起一直穩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們的人均GDP還不高,大多數人還不富裕。此外,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生產效率、產業結構、金融發達程度、城市化水平、產業競爭力、科學教育、居民生活等方面,仍有較大的差距和發展空間。所以,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創造有利的經濟發展環境,以充分發揮中國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

具體來說,政府在充分發揮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的前提下,要盡量減少對市場的過度干預,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使社會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各級政府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減少政策的不確定性給市場和企業帶來的動蕩和不穩定預期,以激發市場的活力和調動企業家的積極性。此外,在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前提下,要盡量為其他所有制經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遇,讓國企、民企和外企在市場上公平競爭,以提高經濟的發展效率。在我國勞動力人口高峰已過的大背景下,創新驅動的作用尤為重要。因此,要通過深化改革鼓勵以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新經濟發展壯大,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思想創新等創新因素的作用;要破除阻礙和束縛科技創新和企業創新的體制機制,創造有利于廣大企業家和科研人員大膽創新的制度環境,以加快解決技術上的“卡脖子”難題,加快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通過發展綠色經濟、投資綠色能源和促進綠色消費等措施,來推進新能源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次要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以更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各項權利和調動各權力主體的積極性。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同時,也內在地要求推進社會的民主法治和人的自由平等,要求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各項權利。而現實是,我們在民主法治建設上還存在著不少欠賬,對人民群眾的各項法定權利的保障,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特別是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缺乏尊重人民群眾權利的法治意識,加之其權力的行使沒有受到有效的制約,所以常常在工作中出現各種侵犯百姓權利的違法行為,導致人民群眾和企業的安全感下降。因此,要通過改革來加強民主法治建設,確保人民群眾的各項權利,如言論自由、批評監督和財產保護等落到實處。此外,要進一步理順各級人大、政協與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系,以及中央政府與各級地方政府的關系,以充分發揮人大、政協、中央和地方等各個權力主體在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降低國家治理成本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特別是要充分調動地方進行高質量發展試點和政治改革試點的積極性。

擴大對外開放,創造全面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和平國際環境

推進我國的全面現代化建設,一方面必須要堅持以我為主的獨立發展方針,決不能把發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國或世界市場上,決不能照抄照搬他國模式。中國是一個大國,發展必須要立足于自己的市場基礎,必須要考慮自己的國情民情和歷史傳統。另一方面必須要明確堅持以我為主并不意味著一定要走封閉自守的回頭路,并不意味著要只堅持中國性和傳統性而排斥西方性和現代性。在全球化時代,任何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都離不開世界市場和國與國之間的互通有無,都需要學習借鑒他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經驗,都需要共同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近代以來全人類追求的共同價值。以今天在現代化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科技創新為例,決不能關起門來進行異想天開或低水平重復的假創新,而應該在虛心學習和了解先進國家最新科技成果的基礎上,進行高水平開創性的真創新。畢竟,當前我們的科技原創能力還很薄弱,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也不完善。

為此,在西方一些國家逆全球化、反對自由貿易和脫鉤中國的嚴峻挑戰背景下,我們更要擴大對外開放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中國的發展經驗表明,開放兼容和合作共贏有利于國家的改革發展,本世紀初加入世貿組織后的經濟騰飛就是一個成功案例。與其他國家相比,當今中國擁有更多擴大對外開放的優勢,如全球人口最多的統一市場和中等收入群體,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和全球最完整的工業產業鏈等等。只要我們善用這些優勢,繼續推動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的高質量建設,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降低關稅水平和放寬市場準入,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那么具有逐利本性的跨國資本就會紛至沓來,全面現代化建設所需的資金、市場、技術和管理經驗就會源源不斷地涌入。

與此同時,擴大對外開放還有利于為全面現代化建設創造和平的外部環境。縱觀中國近現代史,凡是中外關系良好之時也是對外經貿關系密切之時。改革開放以后,我們主動走向世界,同美、歐、日等各方形成了緊密的經濟合作關系,其結果是既帶來了中國的大發展,也帶來了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毋庸諱言,今天中國的對外關系遇到了不少新的困難,特別是美國通過國際結盟與中國形成了對峙抗衡的態勢,給中國帶來了一定的外交困擾甚至安全威脅。對此,我們一定要胸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觀,不能被國內的極端民族主義和“義和團式”愛國主義所綁架,而應該繼續堅持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判斷,積極擴大與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合作,繼續利用好經貿關系這個維護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再輔之以外交上的韜光養晦、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等方針政策,那么就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全面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和平國際環境。

加強社會建設,創造全面現代化建設所需的穩定社會環境

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的社會理想,就是要在中國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和諧美好社會,而這個社會的實現離不開社會建設一途。就今天的中國來說,因各種原因社會建設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出現了收入分配不公和公共服務不足等問題,并連帶產生了許多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建設,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現實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創造全面現代化建設所需的社會穩定環境。

具體來說,我們要在增加社會財富的同時做到合理的分配。在一個時期里,我們的GDP高速增長,但大多數民眾的收入卻增長緩慢,出現了明顯的貧富分化現象。據此,必須要借助收入再分配這一有利于共享發展成果的包容性手段,來促進橄欖型合理收入分配結構的形成和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擴大,如可以將大約1億農村脫貧人口逐漸納入到中等收入群體中,將進城的農民工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中等收入群體,提高龐大的老年人隊伍的生活水平,等等。同時,促進和擴大社會性流動也可以暢通進入中等收入群體的渠道,如改革開放后的橫向社會性流動,曾經使大量農民轉移到了非農產業、城市和沿海地區,促進了生產力的大發展和農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在一個時期里縮小了社會的三大差別。在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和勞動力人口流動放慢的今天,應該采取切實的手段促進向上的縱向社會性流動,如改革傳統的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促進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從而有效降低貧困發生率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公共教育資源在城鄉、地區和群體之間的公平分配,為更多偏遠地區的青少年提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的上升通道。

此外,經過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的艱苦奮斗,中國整體上已經不再是一個貧窮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福利國家的任務也應提上日程。2019年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10000美元,根據世界發展經驗,中國實際已經步入了福利國家建設階段。福利國家實際上就是一個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較高并實現均等化的國家,能夠有效地解決人們的后顧之憂和縮小社會差別,其基本理念與我們社會建設的七有目標,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是完全一致的。而目前看來,我國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還存在著覆蓋面不廣、水平不高和等級化明顯等問題,大多數人面臨著教育、醫療、住房和養老等方面的突出困難,解決這些問題既有利于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實現社會穩定,也有助于建設高水平的福利國家和共同富裕的社會。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性特征,并通過推進經濟和政治體制的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的國內環境,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通過加強社會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來推進中國的全面現代化建設,為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文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參考文獻

[1][美]邁克爾·波特著,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

[2]胡鞍鋼等:《2050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全面現代化》,《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5期。

責編:羅 婷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羅婷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