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抓好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關鍵環節

【摘要】理智德性是人在實現自身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求真的品質,可以由教導生成。思政課是助推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關鍵課程,教學評價改革是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如何以大學生理智德性的培育為導向開展思政課教學評價改革,充分發揮思政課鑄魂育人功能,是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思政課 教學評價 理智德性 德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思政課是助力完成這一使命的第一課堂,要著重發揮好鑄魂育人的基本功能。思政課鑄魂育人功能的發揮和理智德性的培育是內在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而理智德性的培育正是“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重要助力。教學評價是教育質量工作的重要導向,也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因此,思政課要完善立德樹人的體制機制,必須樹立科學的教學評價導向。

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必要性

歷經高考而來,很多大學生形成了“考什么學什么”的認知習慣。而大學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之本,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目標應從知識的傳授轉移到關注學生的內在生長,即學生的自生性發展上來。在大學教育中,智育和德育不應是嚴格區分開的,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應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涵養學生的理性精神世界和思維品格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識能力。

理智德性(intellectual virtue)最早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概念。所謂德性,是指人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美德或品質。亞里士多德將人的德性分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理智德性是人類精神有理性的部分,是一種與善相關的、合乎邏各斯的、求真的品質,可以由教導生成。后來這一概念被運用到知識論領域,形成了德性可靠論和德性責任論兩種德性知識論,前者認為理智德性是先天獲得的認知能力,后者則認為其是持久習得的認知品質。在此,我們側重于理智德性的品質特性,因為能力是先天自然所賦予的,而品質是后天習得的。教育活動的本質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然要包括讓學生在認知活動中習得優秀的認知品質。理智德性的培育是大學教育的題中之義。

教育不僅要傳遞信息和知識,更應不斷激發和提高學生的認知品德。大學教育的高階性在于要以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為目標,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階思維。如果學生缺乏理智德性,容易陷入追逐認知的獲益之中,而喪失持久的、內在的主觀能動性,阻礙自身全面發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完善人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工作目標之一。因此,大學教育應注重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不斷完善,以及認知品質的培育和養成。大學生理智德性的養成需要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應當貫穿高校智育和德育的始終。

思政課是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關鍵課程

思政課作為學校德育、價值觀教育的核心課程,其核心在于構筑牢固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形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堅定信念和信心。信念的養成必須通過持久的、習得的、可靠的認知品質錘煉才能真正獲得。理智德性正是獲得可靠信念的途徑。因此,要使認知主體走向卓越,真正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提升學生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形成主動獲得高階知識的探究意愿,加強學生對科學理論的自覺體認、主動探究,以及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從教學任務上來說,思政課就是要通過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要筑牢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信念,就必須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發展性,還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邏輯,引導學生主動建構關于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發展的知識體系。思政課對于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作用在于使學生轉變學習觀,將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追求和對真理的渴望有機融合,形成熱愛真理、追求真理的終身學習能力。同時,思政課不能僅是知識灌輸式教育,還要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從容應對各種觀點和思潮。當前大學開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門主體思政課,分別從理論思維、實踐思維、歷史思維、情感思維等不同角度建構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在課程教學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認知基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知識要以支撐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念為目標,通過原理推導、理論論證、實踐檢驗、情感認同等方式方法,使學生在理智自主的基礎上形成堅定的理論立場、開闊的知識視野,能夠旗幟鮮明地運用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剖析和批判各種觀點和思潮,并持之以恒地追尋真理,進而堅定人生方向。思政課教學實踐應堅持四門課程的內在統一,以學生獲得感為評價導向,最終達成理想信念教育的終極目標。

思政課教學評價改革是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關鍵環節

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評價的詞根是價值,教學活動的價值不僅在于我們對教學活動或課程學習作出“好”或“壞”的評價,還在于對教學活動或課程學習進行進一步的價值提升、選擇及延續。好的教學評價具有價值導向作用,不僅可以督促教師有效教學,還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但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過于重視結果性評價,當前思政課教學仍存在以考代評的問題,評價方式較為單一。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理智德性的培育和生成,也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的進展和效果。

教學評價是有效引導教學方向的指揮棒。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0年10月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要“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思政課教學評價作為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關鍵環節,必須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重心。同時,思政課重在塑造學生的價值觀,這就決定了思政課的評價方法應與其他知識型課程評價方法有所不同。隨著社會多元化、復雜化發展,價值觀教育的形勢、對象、內容、任務都發生了顯著變化,評價對象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必須對思政課教學評價標準進行改革創新。

通過思政課教學評價改革助推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要更新教育理念和認知理念。思政課要實現讓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目標,必須要打動學生,引發其認同與共鳴。因而,要培養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身份意識,引導其養成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持久習慣,拒絕做知識的容納器,摒棄抄襲、懶惰的認知惡習,重理解、重實踐。

通過思政課教學評價改革助推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要提升教師的理論和認知素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時強調,“講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讓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教師來講”。思政課教師只有自身信仰堅定、視野寬廣,熱愛真理、追求真理,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認知素養,掌握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將理論講深講透講活,以學理說服學生、以學識吸引學生、以品格贏得學生。

通過思政課教學評價改革助推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要堅持評價結果的內隱性和外顯性相結合,實行多元的主體性教學評價。知識能力和技巧往往是外顯性的,但德性品格和價值理念卻是內隱性的。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包含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這樣的知識體系,又有思維工具、方法論運用、價值觀塑造這樣的理智德性培育體系,因而評價結果要注重內隱性和外顯性的結合。評價服務于教學,思政課的教學目的不僅體現在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更多是對思想意識、價值理念、責任信念的認同和行為實踐,因而要適應學生主體性發展,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將學生受教育后的理智德性發展水平納入考核評價,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認知活動。多元化考核評價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師生良性互動,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通過思政課教學評價改革助推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要構建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教學評價要改變以教師或學生為中心的單一標準,走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的創新形式。要以“教會學生如何愛上學習并終身學習”為主要任務,以提升認知品質為目標,建構師生學習共同體,在師生良性互動中完成教育活動,在更深層次上實現教育和學習的本質。教學評價不僅是結果考核,還要貫穿教學全過程,形成科學的過程性評價。

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從三個維度六項指標進行設計:其一,教學設計維度,主要包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項指標。教學內容指標包括闡述概念的背景知識,介紹馬克思主義學科的整體理論架構及科學方法論,引導學生理解原理,并根據不同情境轉換思維與視角。教學方法指標包括給學生提供產生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解決問題,通過問題式教學法促進學生思辨能力與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開展合作式專題討論。評價標準在于是否能引導學生形成理智自主的品質,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演繹的發展歷程,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自主形成認知結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養成理智謙遜的品質,強化思維訓練,敢于承認自我局限性。其二,課堂氛圍維度,主要包含互動交流和師生關系兩項指標。互動交流情況包括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回答問題、提出疑問;對學生問題及時有效反饋;鼓勵學生打開視野、互相學習;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探究問題;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關系融洽,教師尊重和欣賞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生相互尊重,公平審視同伴觀點;師生合作,教學相長,建構師生學習共同體。評價標準在于是否能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公正和勇氣,以及面對各方觀點與質疑的能力,能否理智公正地考察和評判,遵循嚴謹邏輯推理與論證,堅守馬克思主義,不斷反思總結,尋求真理。其三,教學成效維度,主要包含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兩項指標。學習效果包括學生理解學習的意義在于能夠自主建構知識體系;自己思考認識事物生成自我信念;學會將教師的講解轉化為自己的理解;學會從已知信息中推斷結論;會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學會基于所學知識提出假設,依據邏輯線索和科學論證解決問題。學習態度包括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對探究性學習充滿興趣,勤于思考。評價標準在于以成效反饋理智德性養成的過程,最終形成對學生的增值性評價認定。如此,不僅有助于高品質學習活動的開展,也有助于教師完成高質量教學活動,實現理智德性培育的教學目標。

(作者均為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育科學思政專項課題“多元化的思政課學生學業考核評價方式探索研究”(項目編號:XJYS21012)和2021年度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建設專項”重點項目“思政課一體化背景下育人共同體的縱向生成機理研究”(項目編號:2021-XKZX-0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李寒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化: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關鍵》,《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年第2期。

②馬海軍、張秀榮:《立德樹人需要發揮教育評價指揮棒作用》,《人民論壇》,2021年第9期。

責編/鄧楚韻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賈娜]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