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在不懈奮斗中成功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譜寫了現代化發展圖景的中國篇章。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激蕩的時代背景,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必須走好走穩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茖W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要準確把握貫穿這條新道路的幾對重要關系。
黨的領導與人民主體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奮斗而成功探索出來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的開創,有賴于作為領導力量的中國共產黨和作為主體力量的中國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的領導是組織、調動、凝聚廣大人民群眾智慧和力量的最根本政治保障,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的現代化事業才能邁入快速發展的正確之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主體力量,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最有力依靠和最大底氣,黨對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和宏偉規劃需要通過人民群眾的廣泛實踐和智慧創造才能實現。
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必須把握好黨的領導與人民主體的關系。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黨的領導與人民主體本身具有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的內在統一,堅持黨的領導就是維護人民的利益。為此,要發揮好黨的領導的最大政治優勢,堅持和強化黨對現代化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一基本原則貫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過程、各方面。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將實現、維護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福祉及利益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根本出發點和發展指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支撐。
守正與創新
歷史地看,中國的現代化轉型是在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綜合內外因素的新生與重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既不同于西方的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也不同于蘇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探索,而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歷史積淀與人民現實創造相結合的建設性產物。百年來的中國現代化道路求索昭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與此同時,這條新道路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基礎上,又根據時代和實踐的發展不斷進行改革創新,以新的內涵煥發強大生機活力。
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必須把握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守正”就是堅持現代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和道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人民要想掌握自己的命運,實現現代化發展夙愿,就必須堅守社會主義之“正”,在現代化建設中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牢社會主義方向和道路。“創新”就是不斷為現代化建設注入理論和實踐的活力,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創新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從來都是在打破教條束縛、堅持實事求是中前進的。作為一種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我們自主提出并推進改革開放,在經濟機制、政治體制、社會運行、文化建設及生態發展上不斷推陳出新,及時總結新的生動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在發展理念、所有制、分配體制、政府職能等重大問題上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理論,應對并解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新問題和新挑戰,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不斷灌注創新活力。
普遍性與特殊性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所以能夠開創并取得成功,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既遵循現代化發展的普遍規律,又立足和遵從現實國情的特殊需要,在發展中實現了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有機統一。就普遍性而言,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首先是一條通往現代化的道路,因而尊重和符合客觀規律是其首要前提。就特殊性而言,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這揭示了中國社會變革之路的原創性特點。
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必須把握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一方面,遵循現代化建設以工業化為基礎的普遍規律,努力吸收借鑒一切人類先進文明成果,力戒急于求成、盲目躁進的心理,遵循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扎扎實實提升生產力發展水平,變“后發優勢”為發展優勢、“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不斷夯實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另一方面,堅持實事求是,堅定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勇氣,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實際相結合,在總攬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的基礎上,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中國內涵、中國氣度、中國風范。
全面性與協調性
從確立“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到提出建設“小康之家”的設想,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入。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標志著我們對現代化的認識和實踐都達到了嶄新高度。這一新道路所指向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其鮮明特點在于全面性與協調性的有機統一。
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必須把握好全面性與協調性的關系。“全面”的目的在于獲取現代化發展整體效能的最大化。就實踐層面而言,就是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生態等各個領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部署,為促進和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提供堅實條件。“協調”的目的在于找準現代化發展的最優結構。就實踐層面而言,就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在現代化建設中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特別是要直面制約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以及各方面建設的現實情況,充分貫徹新發展理念,兼顧推進的速度、力度和強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在把握平衡、綜合施策中尋求現代化的最優結構。
民族性與世界性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在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基礎上開辟的,同時也是在與世界現代化整體圖景的交融互動中、在不斷回應中國與世界的相互關系中發展和壯大起來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立足中國國情,著重應對和解決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面臨的實際問題,其底色是中國實踐、中國經驗,因此其“版權”是中國的、民族的。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將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作為其重要價值取向,效用和意義超出了民族、國家的邊界,具有鮮明的世界歷史意蘊。
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必須把握好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其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不依靠、不照搬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前提下獲得了巨大成功,破除了現代化話語中的西方中心主義,改變了長期以來西方現代化模式占主導地位并壟斷話語權的格局,充分說明現代化沒有固定模式,通向現代化的道路是多元而非一元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拓展了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通往現代化的路徑,為那些既希望實現現代化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道路選擇,激勵發展中國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其二,“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西方現代化道路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而是可以在共存中互為“他山之石”,相互取長補短、互融互促。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可以借鑒西方現代化的有益經驗用于自身的發展,西方世界也應當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成功案例中反思和審視自身現代化發展模式的不足。其三,“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現代化進程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理應為構建共同繁榮的全球現代化圖景作出更為重要的貢獻。我們創造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在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承擔著重要責任。
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起點上,我們必須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實現新的歷史偉業奠定堅強有力的路徑基石。
(作者:劉同舫,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