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城市燃氣、橋梁、供水、排水、熱力、電力、電梯、通信、軌道交通、綜合管廊、輸油管線等,擔負著城市的信息傳遞、能源輸送、排澇減災等重要任務,是維系城市正常運行、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城市的生命線。近年來,合肥城市建設進程持續加快,安全治理面臨新挑戰。為此,圍繞“大產業、大安全”推動實施安全科技發展戰略,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安徽省合肥市深入開展護航城市安全發展實踐,在全國率先開展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的研發和實施應用,打造城市生命線公共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綜合支撐平臺,共同編織全方位、立體化的城市運行安全網,探索形成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清華方案·合肥模式”,實現了城市安全運行管理“從看不見向看得見、從事后調查處置向事前事中預警、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的根本轉變。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
全國率先推出安全運行監測系統
全力打造“清華方案·合肥模式”
近日,筆者從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獲悉,自2017年啟動運行以來,合肥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運行平均每月有效報警92.8起。截止目前,通過實時監測報警和數據分析成功預警燃氣管網泄漏可能引發燃爆險情212起。資料顯示,2017年9月22日,合肥市長江西路一所高校的一處供電井出現可燃氣體燃爆一級預警,相鄰兩個電力檢查井實時監測濃度均超過5%Vol爆炸極限。假如密閉空間可燃氣體爆炸,最大破壞影響半徑可達300米。經分析研判,確認為周邊燃氣管道出現泄漏。燃氣集團緊急響應處置,排除了這一起燃氣管網和地下空間爆炸重大險情。
據了解,“清華方案·合肥模式”的核心在于“前端感知—風險定位—專業評估—預警聯動”一體化,實現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與管控精細化治理。合肥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依托公共安全核心科技,以預防燃氣爆炸、橋梁垮塌、路面坍塌、城市內澇、軌道交通事故、電梯安全事故、大面積停水停氣等重大安全事故為目標,透徹感知橋梁、燃氣、供水、排水、熱力管網等城市生命線工程運行狀況,深度挖掘“城市生命線”運行規律,努力實現城市生命線系統風險的及時感知、早期預測預警和高效處置應對,確保城市生命線的主動式安全保障。
另據統計,合肥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到沼氣濃度超標報警3210起,供水管網泄漏67起,泵站運行異常事件46起,大用戶不規范用水2處,路面塌陷預警2起,水錘預警5起;超過75t的重型車輛超載事件7682起,車輛撞擊、橋面重車堵塞等突發事件25起;熱力管網疏水閥運行異常107處,296處熱水管網漏熱。
合肥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有效保障了監測范圍內的橋梁、供水、燃氣及熱力管線等城市生命線基礎設施的安全運行,避免造成城市安全事故的發生,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清華方案·合肥模式”從根本上切實提升城市居民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推廣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清華方案·合肥模式”
形成城市安全發展的“安徽樣板”
7月19日,安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十二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推廣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清華方案·合肥模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意味著安徽將在全省范圍內復制推廣合肥城市安全發展的經驗。上述會議強調,要建立覆蓋地上地下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數據庫,編制出臺工程建設指南和技術規范標準。要在抓好燃氣、橋梁、供水等重點任務基礎上,適時拓展消防、軌道交通等建設領域,不斷擴大智慧監測覆蓋范圍。要加強常態化監測、動態化預警、協同化處置,確保工程建好用好、發揮作用。
日前,安徽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意見》,明確指出,到2022年,基本構建以燃氣、橋梁、供水為重點,覆蓋16個市建成區及部分縣(市)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主框架;到2025年,實現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全面覆蓋,城市安全風險管控能力顯著增強,力爭16個市全部建成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形成城市安全發展的“安徽樣板”。
《意見》明確,安徽省將依托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升級建設覆蓋全省的省級監管平臺,與各市監測中心互聯互通、數據實時共享,與省應急指揮系統銜接,實現對各市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運行、維護、預警、處置情況的監督管理,為各市在運行監測、預警研判等方面提供技術服務,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建模對全省行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同時,整合各市現有資源,建設各市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監測中心和網絡,覆蓋燃氣、橋梁、供水、排水、熱力、電梯、綜合管廊等重點領域,實現與省級監管中心數據實時共享,打造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1+16”運行體系,形成全省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監測網。鼓勵各市結合實際拓展軌道交通、消防、輸油管道等特色應用場景。各地要通過多種途徑籌措工程建設資金,鼓勵社會資本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工程建設;工程運行維護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工程診斷與預防、運行監測與預警、防災減災與處置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物聯感知、智能巡檢、現場處置、應急救援等裝備和產品迭代升級,打造全國公共安全領域科技創新策源地。
與此同時,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清華方案·合肥模式”的實施成果得到廣泛認可。近日,在全國安全生產大會上該項目被國務院有關領導點名表揚。此前,住建部曾在《建設工作簡報》刊文號召全國各地學習借鑒合肥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創新經驗。應急管理部高度肯定合肥市形成的工程科技與管理科學創新成果,總結為“清華方案·合肥模式”,推薦在全國300多個地級市推廣實施,目前,這一成果正在佛山、煙臺、武漢、徐州、馬鞍山等十多個城市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