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 唐任伍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鏗鏘有力的聲音,連續用四個“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回顧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用九個“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總結了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展望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向世界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攻堅克難,在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中解決了這一難題,這是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最大獻禮和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成就的完美詮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
中國共產黨將“小康”從理想變為現實
“小康”一直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一個美好夢想。早在《詩經》里就有“小康”這個詞,《禮記·禮運》篇中提出“小康之世”。但這些只是反映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小康”社會才逐漸從理想變為現實。
1979年鄧小平同志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借用中國古人的“小康”一詞,將“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稱為“小康之家”“小康的狀態”。1982年,黨的十二大確定了到20世紀末,力爭使全國工農業年總產值比1980年翻兩番,使全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戰略目標。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了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構想。“小康社會”是1980年以來中國社會影響最大的用語之一,“奔小康”成為舉國上下的共識和行動。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會目標在20世紀末如期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從十六大到十九大,“小康社會”都出現在大會報告的標題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全黨全國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中華民族復興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個重大而莊嚴的日子里,習近平總書記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圓滿實現,具有重大的世界影響和國際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彪炳史冊的答卷,兌現了“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的承諾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篳路藍縷,攻克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消除絕對貧困這個世界難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日中國,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多年超過7%,如期實現了黨的十八大確定的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與高收入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鎮新增就業連續多年保持在1100萬人以上,勞動參與率和就業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始終處于較高水平;城鎮化率超過60%,高于中等收入國家52%的平均水平;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接近30%,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中華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證明了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找到了一條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大境界,帶領中國人民歷經磨難,砥礪前行,建立了新中國,并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國情緊密結合起來,大步走上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來救中國、發展中國,救國有效、富國有力、強國有方,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更沒有辜負社會主義,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之“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百年之“好”、馬克思主義的百年之“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共產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根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獲的不僅是物質文明的勝利,更是精神文明的成長、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強。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任務更加艱巨,又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前行道路將會更加坎坷。因此,必須充分發揮第一個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積累的強大物質基礎的作用,使之成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磅礴力量;同時更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巨大優勢,弘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激發和形成的不懈奮斗的精神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賦能鑄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有效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世界大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所謂“盛世”都不曾做到的偉大壯舉,同時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壯舉。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真正稱得上是發達國家的也只有三四十個,總人口不到十億,全世界70多億人口中,還有十幾億人口處于絕對貧困之中,更談不上實現小康。
中國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形成的中國道路、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為全球有效治理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一種價值參照系,也為世界上那些還在苦苦尋找消除貧困之道的國家和人民提供了一種借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在世界舞臺上高揚社會主義旗幟,展示了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進程中應有的精神風貌和積極進取的意志品質,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人的力量,拓展了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