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壯士斷腕的政治決心、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和抓鐵有痕的戰略舉措開展腐敗治理,推動治理目標從治標向標本兼治轉換,注重國家主導和社會參與的有機結合,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雙輪驅動,依靠深化體制改革規范權力運行,實現破除潛規則和確立明規則相統一,取得了新時代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勝利。面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任務,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堅定不移推進正風肅紀反腐,努力探索出一條長期執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關鍵詞:腐敗治理 標本兼治 權力制約 深化改革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過去的一百年是中國共產黨堅決開展反腐敗斗爭、持續推進自我革命的一百年。正是通過持之以恒的正風肅紀、反腐懲惡,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著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增強自身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的:“我們黨歷經千錘百煉而朝氣蓬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守初心使命,以壯士斷腕的政治決心、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和抓鐵有痕的戰略舉措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在這場“輸不起的戰斗”中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也積累了黨推進腐敗治理的寶貴經驗。
推動腐敗治理目標從治標向標本兼治轉換
在不同時期,腐敗治理的目標有所不同。所謂治標,就是查辦案件、懲處腐敗分子,強化反腐的威懾力。所謂治本,就是強調對腐敗的預防,重點消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從源頭治理腐敗。所謂標本兼治,就是將懲治腐敗同預防腐敗結合起來,既注重夯實治本基礎,又敢于運用治標利器。推動治理目標從治標轉向標本兼治揭示了治理腐敗的一般規律,也為推進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以重大違紀違法案件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突破口,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有力遏制了我國腐敗蔓延的勢頭。截至2017年6月底,共處置問題線索236.2萬件,立案141.8萬件,處分140.9萬人,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5.4萬人。治標式反腐取得了重大階段性勝利。然而,腐敗與反腐敗的斗爭長期存在,腐敗問題朝著更加多樣化、隱蔽化的方向發展,反腐敗的力度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盡棄,必須堅定不移向縱深推進。因此,在打擊和懲治腐敗初見成效的基礎上,黨中央更加強調標本兼治,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一體化推進腐敗治理常態化、長期化。
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是一個有機整體,必須系統謀劃、通盤考慮。不敢腐,側重于懲治和威懾,要求繼續加大對腐敗行為的懲治力度,依靠帶電的高壓線讓腐敗者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腐,側重于監督和制約,要求通過深化改革和機制建設切斷利益輸送的鏈條,填補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制度漏洞,讓權力尋租者無機可乘。不想腐,側重于教育和引導,要求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和黨紀國法教育筑牢思想防線,讓手握權力者從思想上消除腐敗的念頭。只有三者相互貫通、一體推進,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腐敗治理的效能,不斷鞏固反腐敗斗爭的戰略性成果。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反腐敗斗爭的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根本經驗,也是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
注重國家主導和社會參與的有機結合
腐敗治理從理論上講主要存在兩條路徑,國家中心和社會本位。前者強調國家力量的重要性,認為政府(政黨)及其領導人的政治意志、制度建構和反腐行動是一國治理腐敗的決定性力量。后者則強調社會大眾的主體性地位,認為腐敗治理應該遵循自下而上的方式,充分重視和發揮社會力量在監督和揭發公權力腐敗行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治理腐敗始終注重國家主導和社會參與的有機結合。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開展反腐敗斗爭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站在事關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認識反腐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反腐敗斗爭中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不斷壓實各級黨委主體責任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其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注重對腐敗治理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將反腐倡廉與深化改革、促進治理貫通起來,通過完善黨和國家的監督體系,解決反腐敗力量分散、權責不明、銜接不暢等問題,著力構建起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體制機制,為順利開展反腐敗斗爭提供了堅強領導。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也高度重視社會力量參與腐敗治理。一方面,腐敗行為具有彌散性,滲透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力量再強也存在著盲點和空白,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形成反腐敗的強大合力。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傳播和公眾權利意識的覺醒,社會力量參與腐敗治理的意愿和能力空前增強,他們通過不斷揭發腐敗行為來強化自我政治效能以及對黨和國家的政治認同。中國共產黨為社會力量參與腐敗治理,不斷完善機制、豐富平臺、暢通渠道,并努力探索黨內監督和社會監督的有機融合。依靠體制內外力量的共同努力和相互聯動,中國共產黨構筑起了懲腐防腐的復合保障體系。
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雙輪驅動
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基本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形勢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而言,思想是政治的靈魂,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無法造就一支具有先進性、純潔性和戰斗力的無產階級革命隊伍。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靠的就是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正是在先進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不怕艱難險阻、不懼流血犧牲,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與此同時,無數反面案例也告誡中國共產黨員,一旦思想開始懈怠、理想開始消退,就會忘掉出發的“初心”,難以經受住權力和利益的誘惑,一步步走向腐化墮落的深淵。“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通過黨性教育、整頓作風、加強紀律、開展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等多種舉措進行精神“補鈣”,不僅強化了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而且引領了社會風氣,提升了道德水平。
要保證思想建黨的規范化、常態化,離不開相關制度的構建和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加快相關制度的廢改立工作,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中國共產黨及時制定修訂146部實踐亟需、務實管用的中央黨內法規,占現行有效中央黨內法規總數的69.5%,實現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黨內法規制度的全覆蓋。按照黨中央部署,中央紀委、黨中央有關部門和各省區市黨委大力推進本領域本地區建章立制工作,有針對性出臺配套黨內法規。截至2021年5月,中央黨內法規共210部,部委黨內法規共162部,地方黨內法規共3210部。經過堅持不懈努力,我們基本構建起了以黨章為核心、若干配套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使得思想建黨的戰略成果以規章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為領導干部和黨員同志確立了行為規范和行動指南。
依靠深化體制改革規范權力運行
從理論邏輯上看,腐敗之所以產生,一方面是因為腐敗可以帶來巨大收益,另一方面源于公權力濫用的低成本。因此,反腐敗的核心就在于通過制度設計提高腐敗行為的成本,并降低腐敗帶來的預期收益,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加強對權力的制約、監督和追責。
首先是對權力的有力制約。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遏制腐敗的前提在于確保權力的有限性。其次是對權力的有效監督。有效的權力監督一方面要確保權力運行的公開化、透明化,讓大家清楚了解權力運行的過程和結果;另一方面要為各級各類的監督主體賦予明確權利,并提供多元暢通的監督渠道。最后是對權力濫用的追責和懲戒。權責不統一、不對等,權力主體違法亂紀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進一步助長腐敗行為。因此,腐敗治理必須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安排。只有實現制約權力、監督權力和追責權力的統一,才能真正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確保腐敗治理效果的有效性和長期化。
規范權力運行離不開政治體制的深化改革,以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構建權力有邊界、受監督、有責任的制度體系,以解答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黨自我革命、自我監督的歷史性課題。一是合理定位政府角色,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大力實行簡政放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其指引下,政府從諸多經濟和社會領域有序退出,大大壓縮政府權力的邊界,從而減少了權力尋租和腐敗的機會。二是推動監督體制改革,實現對權力及時、精準和全方位的監督。進一步健全黨內監督機制,明確黨委監督的主體地位,厘清上下級紀委以及同級黨委與紀委的權責關系,充分發揮巡視利劍的震懾和監督作用。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整合多種形式的監督,形成監督合力,依法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群體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三是積極推進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強化問責機制。對于不當用權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對于濫用權力的行為進行嚴厲查處,對于懶政庸政的行為進行及時整治,實現權力與責任的高度統一。
實現破除潛規則和確立明規則相統一
涵養良好的政治生態是治理腐敗的應有之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政治生態好,人心就順、正氣就足;政治生態不好,就會人心渙散、弊病叢生。當前,有的地方和部門正氣不彰、邪氣不袪;‘明規矩’名存實亡,‘潛規則’大行其道;求真務實、埋頭苦干的受到排擠,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魚得水。”政治生態的破壞導致黨內各種非制度化行為滋生蔓延。這種行為忽視和喪失制度、法規底線,超越政治、社會、文化規范體系所設定的“自主空間”和“行動禁區”,借助金錢、權力、人情、關系、圈子等資源進行利益交換、博弈。這些非制度化行為和潛規則破壞政治生態,引發政治認同的危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打破了官場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潛規則,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沉疴弊病,對拉幫結派、跑官要官、鉆營關系的官員堅決查處,對黨內的圈子文化和人身依附關系堅決破除,實現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極大好轉。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反對弄虛作假、虛報浮夸,反對隱瞞實情、報喜不報憂。”這為進一步破除黨內的各種潛規則指明了方向。政治生態的重構必須破立并舉,只有建立起新的明規則才能使潛規則逐漸失去市場,直至最后消失。《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一系列法規的出臺就是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戰略部署,旨在通過頂層設計建立公開透明的政治規則,進一步扎緊監督權力的制度籠子,讓廣大領導干部和黨員同志做到守紀律、講規矩,營造出政治運行規范有序的良好政治生態。
總結與展望
在反腐敗斗爭和黨風廉政建設的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積累起了一整套推進腐敗治理的成功經驗,不僅能夠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也能夠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現代化提供重要借鑒。當然,反腐敗斗爭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將貫穿于中國共產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過程,必須做到反腐“態度不能變、決心不能減、尺度不能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面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任務,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繼續堅定方向、保持定力,堅持不懈、久久為功,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努力探索出一條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本文作者為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西南財經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全球治理能力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6XDJ026)、西南財經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研究”(JBK2111013)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2]溫紅彥、盛若蔚、姜潔、孟祥夫:《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正義之戰——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成就述評》,《人民日報》,2017年9月18日。
[3]中共中央辦公廳法規局:《開辟新時代依規治黨新境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成就綜述》,《人民日報》,2021年6月17日。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
[5]田旭明:《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中黨內非制度化行為治理機制探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7年第2期。
責編:程靜靜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