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主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探索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偉大成就。這些成就奠定了復興偉業的基礎,推動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提供了實現復興的強大精神保障,創造了實現復興的正確道路,匯聚起全體人民投身復興偉業的強大力量。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關鍵詞:基礎設置 精神保障 根本成就 人民偉力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偉大成就的一個縮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就是要靠著這樣一個又一個的成就去實現。
奠定復興基礎、造就復興大勢
從百年奮斗中積淀民族復興“必要準備”。“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在飽經劫難、經濟文化落后的條件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勢必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唯一正確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那時起,為探索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而“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也就積淀成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準備”。
在構建基礎設置中造就民族復興發展大勢。民族復興“必要準備”在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偉大成就”論述中得以充分體現,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這些“條件”“前提”“基礎”“保證”和“力量”,共同構成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置,共同造就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一發展大勢。
于發展大勢中凸顯馬克思主義“行”。“四個偉大成就”所構建的基礎設置,之所以能夠造成“不可逆轉”的發展大勢,原因在于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大會上強調:“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在新的征程上,面對產權關系由“以所有權為中心”向“以使用權為中心”的轉變、組織模式由官僚制組織向合作制組織的轉變、資源配置機制由資本同質性向資本異質性的轉變等趨勢,我們更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持續強化民族復興“不可逆轉”的發展大勢。
賡續紅色血脈、強化復興保障
于高度不確定性中孕育“偉大建黨精神”。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基本情況,意味著實現民族復興必須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意味著在我國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做出更加巨大的犧牲。這就決定了民族復興偉業必須由一個“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的政黨來領導。在這種情況下,以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董必武等為代表的中國最強創業“天團”,“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將之稱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之所以將之稱為“精神之源”,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創建中國共產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以偉大長征精神作比,“偉大長征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雖然犧牲巨大,但因其道路明確,確定性也就更高。
從“無我”奮斗中凸顯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人民由此開始造就民族復興“不可逆轉”發展大勢,并憑著堅強的韌性、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取得每一個“必要準備”而進行艱苦奮斗、付出巨大犧牲、進行偉大創造。在這種情況下,偉大建黨精神所引領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就成了接續奮斗、接續犧牲、接續創造的重要保障。歷史和現實也一再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創造這樣的條件,只有中國共產黨有這樣的使命意識。我們今天推進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同樣需要巨大犧牲,必須“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在奮進新征程中彰顯共產黨員先鋒作用。當前,我們“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在新征程上追溯精神之源,還在于我們所要開創的未來是前無古人的,面對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每一名中國共產黨員都要為之隨時準備著。這也是黨中央向全體共產黨員發出號召的原因。“黨中央號召你們,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這也是為不確定性注入確定性的最好方法。
創造復興之路、創新發展模式
從艱辛探索中創造復興之路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是所有成就中的根本成就,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清楚堅持這條道路的重大意義、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堅持這條道路。
于偉大成就中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新道路,是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這條道路不僅“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而且“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說的:“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條道路值得全體共產黨員為之接續奮斗、接續犧牲、接續創造。
在改革發展中完善復興之路。現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是提升奮斗價值、犧牲價值、創造價值的有效路徑。這條路徑,既是科學的,又是人文的,但最終指向人的全面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把握所有權的基礎性作用和使用權的關鍵性作用,以服務個性化知識和勞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充分認識同質性資本與異質性資本的相互作用,以構建以人為本的新型信任機制、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為重點提升各類要素配置效率;要充分重視供給專業化與需求科學化的相互推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管理共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要充分利用官僚制組織和合作制組織的特點,以組織向個體賦能為突破口實現醫生、教師、科研人員、公務員等群體剩余控制權與剩余索取權的統一,提升和改善重點群體的供給質量;要充分協調系統收益與剩余利潤的平衡,以尊重和激發企業家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為原則營造人人負責、共享共建的社會氛圍;要充分理解富足與稀缺的相互轉化,以本質監管、有為監管、專業監管等手段提升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把握水平……以實際行動“確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以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大踏步前進。
穩定發展預期、匯聚復興力量
從為人民服務中汲取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人民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大會上86次提到“人民”,強調“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結果”,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強調只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是這種對人民群眾作為歷史主體的敬畏之心、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的信賴之心、不斷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的勤勉之心,推動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一個又一個歷史奇跡。
在牢記初心使命中不負人民期待。“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這是中國共產黨賦予中國人民最穩定的預期,也是中國共產黨贏得民心、凝聚人心的根源所在。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的領袖有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境界。正是帶著這樣的期盼和預期,中國人民“聽黨話、跟黨走”,匯聚起“新型舉國體制”的強大力量,匯聚起全民“戰疫”的強大力量,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繼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于艱苦奮斗中創造美好生活,凸顯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生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新時代,何其有幸。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每一個中國人都應堅定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放眼長遠,依靠勞動和實干創造幸福生活;應挖掘自身潛能,提升自身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夯實“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微觀基礎;應秉承革命加拼命的精神,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提升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韌性,為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應有的貢獻。特別是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建功立業創輝煌。
“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們可以更加自信地宣言: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本文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責編:蔡圣楠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