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中華民族復興史、新中國發展史和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經過幾十年的接續奮斗,我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小康”,這個源于《詩經》的古老詞匯,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對安定、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在今年完全變為現實。在當今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的背景下,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和世界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建設小康社會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是黨帶領中國人民跨世紀的奮斗目標。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提出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要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建黨百年來,數億群眾擺脫貧困,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闊步邁入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奧地利《標準報》報道,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在上海成立時,中國還非常貧窮。如今,如果在北京、上海或深圳漫步,就會發現新車的密度遠遠高于維也納。在美麗的中國,人們找不到貧民窟、鐵皮小屋和乞丐。餐館里坐著樂觀的一代人,他們都拿著智能手機。如果不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他們可能計劃到歐洲度假。西班牙圣巴勃羅大學教授、國際貿易專家恩里克·凡胡爾表示,中共領導了一個偉大的經濟轉型進程,極大改善了人民生活條件,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經濟革命,從來沒有這么多人在如此短時間內經歷了如此巨大的生活水平提升。尼日利亞《民族報》稱,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話普及率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登記車輛只有36.5萬輛,很多地區貧窮、沉寂……但只用了幾十年時間,一切都改變了。
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決條件和重要基礎。黨的百年接續奮斗,推進各項事業發展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匯聚磅礴之力,奠定堅實基礎。德國《柏林日報》評論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是這個時代最成功的故事之一,正如千年之交時中國領導人承諾的那樣,中國現在已成為一個富裕、繁榮的社會。南非外交部副總司長蘇克拉爾表示,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如今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中國始終保持著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是其他國家需要借鑒的重要經驗之一。中國制定的發展規劃并未停留在紙面上,而是得到了充分落實,逐步推動中國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塞爾維亞議會塞中友好小組主席奧布拉多維奇表示,過去幾十年,中國實現了人類文明史上罕見的發展。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經濟和社會方面在短時間內都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人類歷史上找不到相同的例子,中國的進步速度超出西方國家的想象。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弗拉基米爾·彼得羅夫斯基表示,中國選擇了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這是一條正確的發展轉型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偉大的成就。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我們黨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筑就生態文明之基、綠色發展之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易卜拉辛·塞奧表示,我們看到中國在環保領域確定了明晰的方向,并展現出堅定的決心。中國的環保決策向全世界釋放了積極信號,中國的環保努力不僅為中國人民帶來福祉,也將利好全球人民。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的綠色債券為世界之最,“中國正向著綠色能源轉變,將帶來更清潔的能源革命”。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認為,中國致力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生態保護方面力度大、舉措實,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政府治理污染的決心前所未有,為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不僅體現在承諾上,更體現在實際行動上。
我們黨一以貫之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自信得到彰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文化條件。新加坡《聯合早報》發文評論,中國共產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其引領社會思潮建設。英國知名社會學家馬丁·阿爾布勞表示,中國共產黨成功改變了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狀態。在這100年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從曾經遭受的恥辱中發展崛起,創造了積極、樂觀和團結的局面。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副校長洪風表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在發展中融合東方智慧,與不同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從而實現人類文明共同進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彰顯中國制度優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五大建設任務繁重,三大攻堅戰更是難啃的“硬骨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舉全國之力,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事業發展,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當前,我們有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種不利因素,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中國制度優勢得到充分彰顯。
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讓全體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肯尼亞執政黨朱比利黨總書記拉斐爾·圖朱表示,祝賀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同時祝賀中國共產黨創造了中國奇跡,因為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奇跡是不可能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做法是促成中國奇跡的原因。希臘前外交部長、左聯黨影子內閣外長喬治·卡特魯加洛斯表示,絕對貧困在中國已經成為過去時,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帶給世界很多啟發。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我認為這樣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匈牙利工人黨主席蒂爾默·久洛表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在經濟、科技及軍事等領域的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事當作最大的事,所以得到了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尼日利亞國際問題專家奧維·拉薩姆法說,中國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保障人民獲得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各項權利,“中國共產黨想人民之所想,把道路修到最偏遠的鄉村”。
要從組織上根本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的實現,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歷史的必然要求。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懷有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著力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上下功夫。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洛馬諾夫表示,中國共產黨顯示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生命力,具有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的能力,這種能力在保持重要原則的同時,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幫助黨前進。近年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體現中國共產黨對內部經濟發展問題和外部挑戰的全面回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推動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泰國前副總理功·塔帕朗西表示,在習近平主席的堅強領導下,中國政府充分發揮了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和制度優勢,全國上下齊心與貧困斗爭的故事讓他倍受感動和啟發。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指出,中國制度具有的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對全國資源的調動能力,是其他制度無法比擬的,中國政府的組織動員能力要優于其他國家政府。也門副議長穆赫辛·巴蘇拉表示,中國共產黨是唯一能夠將全國人民團結起來保持強大凝聚力的政黨,也正是因為有強大凝聚力和良好的治理,中國才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辟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新境界
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走上了一條發展快車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人民昂首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不僅是中國發展的里程碑,也開辟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小康社會”從概念提出到全面建成,40多年間中國走在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上,經濟社會各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造就了人類社會發展史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個奇跡。多次訪華的埃及共產黨總書記薩拉赫·阿德利認為,中國找到了一條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是中國成功的關鍵。匈牙利前總理邁杰希·彼得表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適合中國國情。具有持續連貫的發展理念且善于創新,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旺盛生機和活力的關鍵。伊朗前議長哈達德·阿德爾表示,中國共產黨成功的秘訣在于沒有教條地照搬馬克思主義,而是成功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從“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實踐、創新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先進性、道路啟迪性、制度優越性、文化親和性更加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駛入快車道。保加利亞國民議會前副議長、社會黨全國委員會委員斯托伊洛夫指出,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一條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發展成就回答了事關世界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前民主德國領導人克倫茨在《我看中國新時代》一書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發展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復興的希望所在。”南非共產黨總書記布萊德·恩齊曼迪表示,中國向全世界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下一步發展注入了中國力量,提供了中國方案,全體社會主義政黨都為此感到自豪。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后,美國《時代》周刊、法國《世界報》、德國《明鏡》周刊等西方媒體爭相報道中國,一個個封面故事都在轉述一個改變世界政治版圖的事實:社會主義中國正在世界東方崛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充滿活力,具有無限廣闊的前景。俄羅斯《真理報》發表文章稱,中國的成就讓人們依然相信“十月光芒”。波黑“一帶一路”促進與發展中心主任法魯克·博里奇表示,“歷史非但沒有終結”,中國還高舉社會主義旗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于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的特色道路,令世界驚嘆中國制度的優越和成效。
我們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活力,中國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久加諾夫表示,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步履維艱的年代,中國不但挺住了,還成為通往共產主義社會道路上的引領者。今天,社會主義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共產黨接下來的成就。印度尼西亞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表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生命力,也向發展中國家表明,存在可替代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方案。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造就的中國現代化,證明“歷史的終結”是個偽命題,中國的崛起和21世紀的前20年顯示,“歷史沒有終結,而是站在新的起點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新路徑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的標志性事件。中國的發展經驗向發展中國家表明,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并不只有西方模式一條,并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為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共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中國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智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中國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描繪的更加美好和繁榮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國際社會帶來了希望,提供了激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總裁拉加德曾以三座橋為喻,形容中國之于世界的角色——“通往世界之橋”“通往繁榮之橋”“通往未來之橋”,稱贊我國持續為世界作出巨大貢獻。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克里·布朗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宏偉目標,任何一個不涉及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規劃,都很難談得上意義重大。而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規模宏大、意義深遠的規劃。展望未來,一個中國與世界共同創造的可持續、公平、包容、互利共贏的未來正在向我們走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經驗日益豐富和完備,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發展中國家加快現代化建設具有借鑒意義。日本前參議院議員浜田和幸表示,中國在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克服不利挑戰,在確保社會與經濟良性循環的前提下,精準扶貧,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中國的努力和成績值得尊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探索和路徑為全球治理提供新經驗。佛得角駐華大使塔尼亞·羅穆阿爾多表示,中國成功消除了絕對貧困,樹立了全球榜樣,獲得了全世界的贊譽和認可,“我們見證了這些脫貧舉措提升了人口的福祉,也期待學習更多的中國經驗,因地制宜地解決我們自己的現實問題”。
中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一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要成就背后揭示的是中國道路、中國制度的先進性和有效性,這些理念和模式為世界進步與發展帶來了有益啟示。日中友好協會顧問、東日本國際大學客座教授西園寺一晃表示,中國共產黨不僅為中國,也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可能成為不對外侵略、不搞霸權主義的全世界“第一個和平富強國家”,為維護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發揮領導作用。乍得前總統代比表示,中國的經驗向世界表明,我們可以改變自身地位,可以讓一個貧窮的國家變得富裕,中國是成功的典范。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重大進展,我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標志性里程碑,也給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現代化發展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選擇。正如國際輿論所言,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壯舉。中國理念、中國道路的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的上升是時代潮流、歷史大勢,“中國號”巨輪定能抵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
(作者系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