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中國理論不可缺席;中國理論要走出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勢必先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創造性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又為全人類和平發展提出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載體是習近平著作,習近平著作的對外翻譯傳播是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塑造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舉措。
借鑒理論對外傳播的歷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具有寬廣的世界眼光,歷來十分重視理論對外傳播工作。自建黨以來,就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了國際社會特別是國際進步力量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以毛澤東著作為代表的黨的部分重要文獻很早就開始被陸續譯介到國外。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系統組織毛澤東著作的對外翻譯和國際傳播。毛澤東著作的對外翻譯和廣泛傳播,不僅在全世界范圍宣介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革命勝利的成功經驗,而且還擴大了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力,創造了中國近代以來思想理論對外傳播的一個高峰。
毛澤東思想國際傳播實踐的歷史經驗,大致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堅持黨的領導,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有力。對外譯介毛澤東著作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宣戰略的重要抓手,由黨中央直接領導,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老一輩領導人都親自參與此項工作頂層設計。中央統籌協調相關機構和各方面力量,先后指示成立了《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毛澤東著作翻譯室等專門機構,打通了翻譯、出版、發行等各環節,最大限度發揮各方優勢,形成合力。毛澤東還親自為翻譯理解上的一些難題答疑解惑。二是堅持質量優先,重視翻譯團隊建設。毛澤東著作外文版的廣泛傳播與高水平的翻譯質量密不可分。從《毛澤東選集》翻譯開始,中央就高度重視高水平翻譯人才隊伍建設和翻譯質量管理,從全國抽調各領域專家學者和外語人才組建專門翻譯團隊,吸納優秀外國專家參與文稿潤色,既注重忠實完整傳達著作內涵,保留毛澤東個性化語言風格,又保證了譯文地道性和可讀性,盡可能消除文化和語言差異帶來的理解偏差。三是堅持需求導向,適時調整傳播內容。在對外譯介毛澤東著作過程中,受眾需求成為確定出版選題的重要坐標,國家出版機構有意識地根據傳播對象國民眾的需求和閱讀習慣,把握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事件契機,策劃不同主題的單行本和選編本,在提高關注度和吸引力的同時實現毛澤東思想的廣泛傳播。四是堅持因地制宜,實現發行本地化。充分利用對象國本土和民間出版發行渠道,在短時間內擴大了毛澤東著作的發行范圍和影響力。
尊重現代傳播規律
樹立精準傳播理念。要提升理論傳播效能,必須注重精準傳播、有效傳播,精準識別特定受眾群體,精準選取傳播方式,精準擇定傳播時機。要適應現代傳播分眾化、差異化的趨勢,創新傳播方式,做到多樣化、個性化、有針對性,比如可以通過官方網站發布多語種權威譯本電子版,通過國際圖書發行渠道全球發行,通過雙邊多邊國際外交平臺、政黨交流平臺、民間人文合作平臺、智庫合作平臺等多種方式進行定向發布等。傳播時間節點可以動態選擇配合重大國際活動、雙邊外交活動、黨際交流活動等。
樹立系統傳播理念。要從全黨工作大局的高度系統謀劃,樹立系統傳播理念也就是大傳播理念,綜合運用國內和國際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動員各條戰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把宣傳思想工作同各個領域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是理論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僅理論宣傳戰線要全力以赴,更要求樹立大傳播理念,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構建系統高效的大傳播工作格局。要堅持系統思維,理順打通內宣外宣,全社會、全系統、全平臺、全載體發力,真正把我國的制度優勢、組織優勢和人力優勢轉化為傳播優勢。
樹立案例傳播理念。所謂案例傳播,就是講故事。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對外傳播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純粹理論輸出。這一思想植根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創造性實踐,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對中國實踐經驗的理論概括和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每一個理論成分背后都有著鮮活的實踐支撐,都能找到生動的實踐案例。在對外傳播工作中一定要充分挖掘這些實踐案例,比如蘊含“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案例、體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政治理念的現代治理案例、為全人類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擺脫貧困案例、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案例等,通過講述這些蘊含中國觀點、體現中國立場、彰顯中國智慧、弘揚中國價值的生動故事,讓國際社會更加深切地感知和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和實踐邏輯。
主動謀劃推動中文走向世界
文化傳播和理論傳播均以語言為載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當前國際輿論場占據相對優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語在國際交往和國際傳播中的主導地位。中華儒家文化對整個東亞文化圈都有著深遠的歷史影響,我們也擁有中文國際化的歷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歷經百年艱苦奮斗,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在這樣一個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文化和中國理論走出去正當其時,推動中文再次國際化也勢在必行。
突破國際交往和國際輿論場英文一語獨大的現狀,提高中文國際化程度,應該是一個春風化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久久為功的過程。
第一,要充分發揮中國先進生產力的引領作用,用先進的中國產品、優質的中國服務、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引領世界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為中文的國際化奠定物質基礎。
第二,要充分發揮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樹立產品優先意識,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用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視作品、文學藝術作品、文旅娛樂產品、文化創意產品來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為中文國際化奠定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基礎。
第三,要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全方位對外開放,包括文化市場、旅游市場,特別是教育市場的對外開放。擴大優質教育服務出口是促進中文國際化的重要抓手,通過中文教育塑造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國家形象,能夠直接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認同度和中文的國際普及率。
第四,要全力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將中國的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將中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形象優勢,將中國的組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傳播優勢,形成與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必將推動中文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