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黨百年來,黨治國理政的制度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探索出來的,黨的制度創新是在長期實踐基礎之上形成的,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制度創新呈現出引領性與人民性的統一、系統性與協同性的結合、漸進性與突破性的并舉、回顧性與前瞻性的銜接等突出特質。在新的歷史時期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需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繼續發揮我國制度體系的獨特優勢,并推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國理政的強大效能。
關鍵詞:黨的領導 治國理政 制度創新 治理效能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制度建設作為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和關鍵環節,可為政治生活賦予規范性與強制性的權力結構、前提性與基礎性的秩序狀態、約束性與引導性的行為背景。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項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不僅是黨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制度建設經驗的凝練與總結,更是黨對不同發展階段治國理政新經驗的探索和實踐。因此,整體審視黨治國理政中重大制度創新的主要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把握這些制度創新的基本特征,有益于理解和認識我們黨制度建設的總體規律,從中獲得對當下與未來制度建設有益的經驗啟示。
黨治國理政中重大制度創新的主要內容
從治理角度來看,重大制度創新的主要表現為不同治理主體在考慮社會發展現狀與制度建設水平的基礎上,通過發揮自身能動性而有所側重地推動重要領域、關鍵環節、重點層面制度或規則“從無到有、從舊到新、從有到優”的過程。黨治國理政中重大制度創新的內容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黨對涉及國家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制度加以創造與優化,對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具體流程加以補充與完善,并調整現有制度體系以解決部分機制弊端、增設全新制度機構以激發更大治理效能。
首先,黨創建了一整套以黨的建設引領社會主義制度建設、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協調發展的制度體系。黨治國理政中重大制度創新的最關鍵內容是逐步推動黨的領導對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建設的全面覆蓋、集中領導、統一引領。黨一方面加強自身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與制度建設,進一步鞏固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多次闡明民主集中制與集體領導原則的科學內涵與實踐舉措,并與時俱進地確立了請示報告制度、黨內巡視制度、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等新形式;另一方面,黨圍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多個重大領域,積極破除特定時期內各方面不適應改革發展新要求的體制機制障礙,整體規劃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建設方向與治理重點。
其次,黨開拓了各環節全面覆蓋且有機聯系、緊密銜接、優勢互補、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在影響國家發展大局和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鍵環節實現各方面協同共進。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面臨的經濟社會形勢與國內外環境不斷變化,如何處理好一致性與多樣性、規律性與差異性、全面性與重點性的關系成為黨治國理政的焦點議題。在此背景下,黨不僅增強制度建設的全面化與聯系度,圍繞經濟領域的所有制、分配制與責任制改革,政治領域的權力運行、權利保障與決策制定,社會領域的治理模式、保障體系與關系協調,文化領域的意識形態、核心價值觀與輿論引導等環節,提出新規劃、出臺新政策、完善新措施。另外,黨還致力于提升制度建設諸多環節的匹配度與協同性,在民生保障、生態文明、農業生產、腐敗懲治等環節統籌兼顧、推陳出新,補齊治國理政的薄弱環節與短板之處,實現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宏觀方向與微觀細節、頂層設計與地方創新的系統銜接。
最后,黨明確了制度建設的改革發展目標、治理效能導向與績效考核標準,對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重點層次加以優化。改革開放以來,制度創新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凸顯,黨在治國理政過程中愈益重視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制度創新與改革發展、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的辯證關系。這種優化集中體現為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之后,黨協調并調整各方面利益關系,運用靈活彈性的宏觀政策與具體策略,在制度建設的目標設定上進一步凸顯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與幸福感的重要意義,引導制度體系的良善運行;在制度建設的導向設置上提升問題導向與結果導向的結合度,增強制度建設的現實關懷;在制度建設的標準設計上規范相關層次的考核指標、操作辦法、機制流程,優先處理“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治理事項,強化績效考核的制度建設。
黨治國理政中重大制度創新的基本特征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發展歷程與七十余年治國理政實踐中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并于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培育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新型制度安排。整體闡述這些重大制度創新呈現的總體規律,有助于科學研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所在,運用辯證思維與系統理念正確看待當前制度創新的現有經驗和未來前景。
引領性與人民性的統一。黨的領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能夠以黨自身建設引領整體制度體系改革的價值訴求、任務推進與路徑開拓;人民當家作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與核心,能夠深入體現我國國家性質并明確制度改革的最終歸宿。黨治國理政中的重大制度創新是由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逐步探索的動態過程,引領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意味著寓人民性于黨性意涵之中、踐人民性于黨的領導保障之下。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因此,在制度創新的進程中我們黨始終秉持人民性的價值導向,引導不同領域制度創新沿著正確的改革方向不斷深化。
系統性與協同性的結合。黨的治國理政實踐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其中制度創新既需要執政黨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全盤謀劃國家制度的建設思路,也需要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部門增進合作。一方面,我國重大制度創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呈現出“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勢,各項制度體系、各類職能部門、各級管理人員在黨的統一戰略部署基礎上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不同機構與制度之間的合作關系和配合關系更加順暢,在明確自身權責體系的過程中保持頂層設計與地方創新、長期安排與中短期政策、全局鏈條與局部細節之間的平衡,形成點線面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漸進性與突破性的并舉。漸次推進與實質突破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并行不悖,前者強調的是先試先行、靈活調整、緩和速率、循序推動,后者則指向成效保證、效率為先、快速反應、重點提升。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國家治理面臨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與潛在性風險,客觀上增加了黨治國理政的難度與成本。在此背景下,治國理政中的重大制度創新就是在維護國家秩序穩定的前提下,通過改革目前制度體系中的不合理成分和不匹配要素,循序漸進又重點突破地達成制度設計的預期目標。當前我國制度創新進程愈益鼓勵干事創業者敢于探索、勇于試錯,以重點領域的突破式進展引領其它領域破除弊端,確保制度創新成果及時固定下來,并以試點案例的優秀經驗示范帶動全盤統一發展,平衡處理漸進性與突破性的關系,實現制度創新啟示落實下去。
回顧性與前瞻性的銜接。特定時刻的制度創新不僅有賴于對此前治理實踐經驗的合理反思與綜合評估,而且能夠為此后的制度建設繪制宏觀藍圖和操作路線。在治國理政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運用長遠目光與全球視野審視過去、當下和未來的制度實踐,將我國重大制度創新理解為一套環環相扣、彼此銜接的有機鏈條。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依據革命、建設與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狀況,始終結合此前階段的目標設定與水平要求以及其他國家的現有模式,衡量當下制度是否貼合實際國情且達致原本預期;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不斷積蓄制度改革與創新的資源與動力,根據目前制度創新的優秀之處與現有不足,科學判斷下一步改革舉措的難點與重點所在,為后續治國理政指引方向與路徑。
黨治國理政中重大制度創新的經驗啟示
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行之有效且具備自我完善與發展能力的制度體系。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推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充分考察這些制度創新的內在動力機制,鞏固黨對制度建設的全面領導,更加有效地激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使之有效轉化為治理效能。
首先,推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堅實保障,更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大制度優勢。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需要進一步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以黨的自我革新帶動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創新。一方面要及時總結黨的自身建設經驗與總體規律,形成用以指導后續發展的原則與理念,繼續將制度建設貫穿于黨內政治生態凈化、黨內民主開展、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結合、黨員權利保障與義務履行相統一的過程之中。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熟定型是一項長期性和艱巨性的任務,尤其需要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和地方探索、細節優化的有效銜接,并創設規避風險機制、督促落實機制、秩序維持機制、效度考核機制等。
其次,推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持續發揮好制度優勢。黨在治國理政中創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這些制度優勢既是社會主義制度合理性、有效性與可行性的鮮明體現,又為未來制度創新的推進提供了經驗啟示。發揮好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需要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客觀看待我國制度體系的綜合特點與集合優勢,確保不同領域的制度、規范與機制在黨的統一引領下沿著正確方向進行改革、保持一致步調加以革新,為推動各方面高質量發展打牢制度基礎。發揮好制度優勢也需合理審視我國所處國內國際經濟社會環境,在綜合研判當前國際競爭與合作關系的過程中,提升制度體系自我完善、與時俱進、系統推進的能力,使之有效應對新發展階段多樣化的機遇與挑戰、復雜化的考驗與經驗,變被動適應為主動出擊、化阻力壓力為毅力動力。
最后,推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增強制度執行力,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制度的執行力作為衡量制度績效與保障設計落實的關鍵要素,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全面開啟的形勢下具有愈益重要的作用。“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增強制度執行力要在國家改革建設和制度創新過程中堅決維護制度權威,鼓勵黨內同志和全社會層面形成尊重制度、維護制度的意識與能力,強化對相關職能部門與管理機構履職行動、工作開展和權力運用等過程的規范監督。提升制度的執行力和可操作性也需要事先做好制度設計的科學評估和可行度測試,制定完備合理的制度建設操作方案,減少后續制度改革和創新的不必要成本,同時在制度建設過程中靈活調整且及時糾正整治制度體系中不符合發展要求、不契合未來愿景、不適合現實國情的弊端梗阻,通過不同制度的均衡發展和功能互補來凝聚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整體發展合力。
【本文作者為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教授】
責編:賀勝蘭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