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同志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黨校秋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專門以《談談調查研究》為題,系統闡述了調查研究的意義、方法和要求。2011年11月21日的《學習時報》刊發了這篇文章。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新事物新問題新矛盾層出不窮,我們在十年后重溫習近平同志的這篇文章,更能深刻認識到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功。
調查研究工作關乎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工作的重要傳家寶。無論黨的思想路線還是工作路線,都要求我們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從歷史上看,我們黨在出臺重要方針政策、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前,都會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堅持好這一優良傳統,可以從根本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的正確制定與貫徹執行,使我們在工作中盡可能防止和減少失誤。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好群眾路線,深入細致地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和把握社會方方面面真實情況,才能在制定政策、謀劃工作、解決問題時做到心中有數。習近平同志在《談談調查研究》中指出,做好調查研究工作要“深入研究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入研究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深入研究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點問題,深入研究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等領域的重大問題”。這五個“深入”就是讓領導干部抓住國家和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緊緊圍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大事要事,聚焦對黨的全局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的新矛盾新情況新問題,著眼于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焦點,因時而進、因勢而謀、因事而新,在觀念、思路、措施、方法、機制等方面主動適應,時時跟進,使調查研究更好地服務領導決策,推動工作落實,引領創新發展。
調查研究的問題來自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來自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來自推進全面社會治理實踐。只有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民情、掌握實情,搞清楚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才能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的,由于我們所肩負的任務不斷變化,也由于黨的領導干部是要不斷地進行新老交替和不斷地調換工作崗位,更由于客觀事物也總處于變化之中,要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領導干部就必須真正把調查研究變為自覺的經常性活動。如果只是沉溺于“文山會海”,只滿足于看材料、聽匯報,不深入實際,坐在辦公室作決策,就會嚴重影響決策的科學性,也會損害領導機關、領導干部的形象。即使現在的交通通信手段再發達,獲取信息的渠道再多,都不能代替領導干部親力親為地進行調查研究。所以,調查研究不是一陣子的事,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并在全黨蔚然成風。
調查研究水平和成效的提高,必須堅持群眾路線,掌握正確方法
習近平同志在《談談調查研究》中指出:“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調查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
調查研究有沒有成效,得人民群眾說了算。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領導干部在困難面前帶領群眾克難攻堅、奮力前行,而解決困難的好措施、好辦法都來自于群眾。開展調查研究,就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調查研究是了解情況的過程,更是聯系群眾為民辦事的過程。只有堅持調查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作出正確決策,才能讓人民群眾滿意。
堅持群眾路線就是在調查研究時,要有眼睛向下的決心和甘當小學生的精神,邁開步子,走出院子,進行實地調研,取得扎實有效的成果,拿到真實可信的結論。能夠解決群眾實際難題的決策,絕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堆人,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就能夠產生的。習近平同志為我們作了很好的表率,從河北正定,到福建寧德,再到主政浙江,每到一處工作,他總是要跑遍那里的山山水水,也加深了與廣大干部群眾的真切感情。
用腳步丈量出來的調查研究才有泥土氣息,有群眾聲音的調查結論才有說服力。調查研究就是要“和群眾坐一條板凳”,讓群眾打開話匣子,說出真心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帶著一片真心去向群眾“取經”,群眾一眼就能看出來。沉下去了解民情、掌握實情,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但僅僅和群眾打成一片是不夠的,群眾的意見有褒有貶,所以既要聽順耳好話,也要聽逆耳之言;既“面對面”讓群眾直接提意見,也“背靠背”讓群眾敢開口、敢于提意見,真正把群眾意見充分收集起來,使調查研究的過程也成為密切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過程。
制度化的調查研究,能夠保證決策更加科學,作風更加扎實
新形勢下,我們面臨國內國外諸多挑戰,調查研究工作對我們解決實踐中遇到的難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黨在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方面建立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更應該切實落實好,使這一優良傳統真正成為領導干部自覺的經常性活動。
切實將決策調研論證制度堅持好。各項政策方針的制定產生于調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習近平同志指出:“決策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了防止和克服決策中的隨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誤,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必須把調查研究貫穿于決策的全過程,真正成為決策的必經程序。”堅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就必須堅持不調研不決策、先調研后決策,防止和克服決策的隨意性與盲目性,從程序上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作出決策前,要八面來風,要兼聽意見,找出規律,先謀而后斷。
根據實際完善領導機關的調查研究工作制度。習近平同志在工作中曾要求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應該跑遍所有的縣市區,這是為調查研究的工作制度立下了規矩。“重大問題的決策,最后都需要主要負責人去集中各方面的意見由領導集體決斷,而主要負責人親自做了調查研究,同大家有著共同的深切感受和體驗,就更容易在領導集體中形成統一認識和一致意見,更容易做出決定。”要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就要根據實際情況規定領導干部每年有一定的時間去進行調查研究工作,從制度的角度使其成為一項經常化的工作。
更加重視調查研究聯系點制度。習近平同志對調查研究總結出“五字訣”,即“深、實、細、準、效”。調查研究要了解真正的社情民意,達到“五字訣”的標準,建立固定的調查研究聯系點是非常有效的途徑。一以貫之,一竿子插到底,深入調查才能有助于了解實情、問計于民,提高調查研究質量。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始終關心基層聯系點,關心聯系點的群眾。聯系點制度的時間積累有助于增強調查研究的協同聯動,實現上下貫通、點面結合,更加有效地指導推動工作,真正實現與普通百姓交朋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解決基層干部群眾的所想、所急、所盼。
《談談調查研究》是習近平同志指導全黨同志堅持實事求是工作方法、做好科學決策的一次系統闡述。如今重溫這篇文章,依然能感受到習近平同志科學的工作方法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對我們今天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