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以“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創建為契機,堅持以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為載體,將法治鄉村建設作為全面推進基層依法治理、構建和諧鄉村的基礎性工程緊抓不放,不斷在體制機制上求完善,在深度廣度上求突破,在法治鄉村建設上見實效。
自治為基 “黨建+”引領鄉村治理
金寨縣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和服務功能,切實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和創新村級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
全縣229個村(社區)都相繼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自治章程,切實推進“一事一議”民主決策和“三務”公開,切實推動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強化自我約束,達到規范議事引導村民自治目標。
各村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創新鄉村管理體制機制,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平安志愿服務。
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能力。改變社區“坐等式”、村級“尋人式”服務方式,推動固定日到村(社區)“上訪”,讓群眾辦事方便找人。在新老城區45個住宅小區同步推進樓棟“微治理”,了解居民訴求和困難,推進社區服務進家庭。
法治為本 “互聯網+”融入鄉村治理
金寨縣堅持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廣大農民增強法律意識。積極推動“互聯網+”與法治宣傳深度融合,在線上利用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媒介,推送法治相關內容;在線下通過專欄、宣傳橫幅、專題講座等形式,引導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充分發揮“一網二微”(金寨普法網、金寨普法新浪微博、金寨普法微信)的帶動作用,及時快捷推送法治資訊、法治故事,定期播出《法治金寨》專題欄目和《法治之聲》廣播欄目,鼓勵群眾創作法治文化作品,并將作品融入“送戲進萬村”和農民春晚中,用發生在身邊、民眾關心的典型案例,以案說法,明理釋疑,小喇叭傳播出法治“大聲音”。
此外,金寨縣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面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為鄉村治理提供法律服務。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整合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等資源,推行窗口化、綜合性、一站式服務模式。全縣建立了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24個鄉鎮(開發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229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
增強服務水平專業化。選齊配強公共法律服務人員,通過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值班制度,使群眾享受到更加專業的法律服務。2018年7月運行以來,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接待解答群眾來訪咨詢1946人次,全縣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以及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共解答群眾來訪咨詢20380人次。
德治為先 “超市+”助推鄉村治理
為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新,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干群融洽,金寨縣先行試行鄉風文明建設評比暨“振風超市”建設,將普法宣傳、遵守村規民約等情況納入“振風超市”考核中,評比結果在村級設立的“紅黑榜”中進行公示公開。正面的給予獎勵,發放積分券,憑積分券在“振風超市”中換取生產生活用品,負面的予以“黑榜”曝光。
“小積分”引領“大文明”,通過推廣“村(社區)搭臺、團體主角、群眾參與”的活動方式,結合重大節慶和紀念活動,由村(社區)牽頭打造節慶文化,鼓勵老年人體育協會、志愿服務隊等群團組織唱歌獻舞,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積極培育“身邊人講述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鄉賢治理文化,以村(社區)成立鄉風文明評選委員會,廣泛深入開展“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等評選表彰活動,開展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醫生、村干部、家庭等活動。深入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典型事跡,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為鄉村治理營造良好氛圍。
共治為要 “多元+”推深鄉村治理
近年來,金寨縣圍繞“多元共治”主題,積極搭建多元共治平臺,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積極探索“村(社區)+社會組織(團體)+居民”的治理模式,以村(社區)統籌共建單位、幫扶單位、駐地企業、社會團體等力量,健全矛盾調解委員會、道德評選委員會,完善“兩委員一代表”“五老人員”參與人民調解工作,實現共建共治共享。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為抓手,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成功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村(社區)1個、省級4個、市級11個、縣級100個。依托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平臺,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冊志愿者5.2萬人,平臺點單23.5萬條。突出重點領域依法治理,對779戶“子女住新房,老人住舊房”等不孝不養現象開展專項整治,持續開展集中打擊整治賭博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大力弘揚社會新風尚,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