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組織路線是黨的組織建設的指導方針和根本遵循。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根本旨歸。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基礎,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力量來源。黨的組織制度建設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重點環節,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組織建設 組織路線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組織建設包含組織制度、干部隊伍建設、組織體系建設等諸多要素,關系到黨的組織形態的維系和組織力量的凝聚,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基礎。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為“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黨的組織路線是黨的組織建設的指導方針和根本遵循。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組織建設的必然要求,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根本旨歸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堅強保證是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組織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制定的關于組織建設的方針準則,是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黨的政治路線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包含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僅需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還需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相互貫通、相互促進。因此,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新時代組織路線的根本要求和組織建設的出發點、落腳點,也是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根本旨歸。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因此,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領導,需要依靠黨的中央組織把方向、謀大局,依靠黨的各級組織抓行動、促落實,依靠廣大黨員干部勤奮斗、做實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強調,“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黨的組織建設就是要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指導原則和根本目的,發揮好黨的組織功能和組織優勢,維護好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促進全黨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有效地組織起來、廣泛地凝聚起來,共同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也是新時代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在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過程中,必須不斷提高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根本旨歸,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堅持以黨的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組織建設的行動指南,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理論指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明確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是把握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核心要義和加強黨的建設的理論指導。
黨的指導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與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我們黨全部活動的理論體系,也是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理論基礎。在黨的組織建設方面,一是要在理論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運用能力,確保原則不失、立場不移、方向不偏;二是要在實踐中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將其轉化為具體方針、政策和措施,更好地為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提供組織保證。此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黨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必須把理論武裝作為推進新時代黨的組織建設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組織是‘形’,思想是‘魂’。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既要‘造形’,更要‘鑄魂’”。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有著最嚴密的組織體系和最龐大的組織機構,組織建設也更需要貫徹科學的指導思想,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從而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推進偉大事業的實踐力量,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政治局帶頭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黨中央舉辦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在全黨營造善于學習的濃厚氛圍,使全黨在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指南,已經并將繼續推動黨的建設和黨領導的事業不斷向前邁進。
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基礎,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力量來源
“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原則而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靠著組織的力量發展壯大的,歷來高度重視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形成了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在內的嚴密組織體系,形成了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強大優勢。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明確了組織體系是黨的力量支撐和運行支柱,突出了組織的基礎性地位和體系化建設的時代要求,有利于發揮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組織功能、組織優勢和組織力量,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黨的組織體系內涵廣泛,既包括健全統一的組織架構、龐大繁雜的組織隊伍,又包括科學合理的組織功能、完備有效的組織制度、嚴格的組織紀律等,是一個“形魂兼備”的完整生命體,在根本上承載著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使命。在這個組織體系中,從黨中央到各級黨委,從基層組織到黨員干部,一個個不同的組織層級構成了一個上傳下達、聯通內外的系統網絡,為黨的領導能夠順利運行、凝聚力量提供了基礎性保障。因此,在加強組織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要培養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構建一個堅強有力的、上下貫通的嚴密有機體,最大程度地激發黨的創造活力、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落實,保證黨的領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黨的力量來自于組織,加強黨的建設離不開組織體系建設,必須把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擺在基礎性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抓黨的建設,首先就抓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的建設”,堅持做好“最初一公里”“中間段”和“最后一公里”的貫徹落實工作,嚴格防范“攔路虎”“中梗阻”“斷頭路”的出現。在“兩個維護”引領下,中央政治局堅持從自身做起,嚴格執行各項規定、細則,帶頭開好民主生活會,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重大戰略部署中;同時不斷加強黨委(黨組)建設,樹立緊抓基層的導向,落實相關工作條例,做好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在全黨的不懈努力之下,黨的組織體系更加堅強,極大鞏固了黨中央定于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確保全黨集中統一和令行禁止,黨的建設顯著增強。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全黨全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聞聲而動、上下一心,形成了強大的戰“疫”合力,不僅彰顯了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磅礴偉力,還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組織力、動員力和號召力。
干部和人才隊伍建設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關鍵要素,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核心抓手
無論是黨的干部隊伍建設,還是人才隊伍建設,都關系到黨的自身建設和人民事業的發展,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重視的關鍵性問題。毛澤東同志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不僅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關鍵要素,也是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核心抓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隊伍在組織建設中的重要性,并凝練出“忠誠干凈擔當”的核心要求,切中了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的要害。其中,忠誠是為政之魂,是黨挑選、培養干部的第一條標準;干凈是立身之本,是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線,關乎黨的形象和威信;擔當是成事之要,是好干部的必備素質,是能夠干多大事業的堅強保證。這三者相互結合、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新時代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的基本標桿。隨著新科技革命的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愈發突出,與干部隊伍一起構成了組織建設的兩大關鍵支點。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一切創新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將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到了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的戰略高度,為新時代人才隊伍標定了政治方向和價值坐標。此外,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對“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的明確堅持,體現了我們黨選人用人方針的守正創新。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干部“德”不過硬的問題顯現出來,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威望。為此,鄧小平同志提出要“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我們說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要長治久安,就要靠這一條”。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正確把握了德與才、人與事之間的辯證關系,突出了德的優先地位和事業為上的導向,實現了選人用人方針的一脈相承、與時俱進。
組織是由“人”構建的,事業是靠“人”干出來的。干部隊伍與人才隊伍的建設不僅關系到“人”的選拔、管理和使用,更關系到黨組織的健康發展和黨的事業的長盛不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干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干部作為擔任一定領導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員,不僅是組織體系的關鍵構成和偉大事業的中堅力量,還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重要保障。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擁有9100多萬名黨員、在一個14億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黨,其執政能力靠的是千千萬萬黨員干部的不懈工作來鞏固的,其先進性和純潔性也是靠千千萬萬黨員干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來體現的。如今,在素質培養體系、知事識人體系、選拔任用體系、從嚴管理體系和正向激勵體系的作用下,黨的干部隊伍素質全面提高,有效地推進了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
黨的組織制度建設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重點環節,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建設是黨的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肯定了新時代改革開放相較以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明確黨的建設總要求中要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聚焦制度建設,指出要加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黨的組織制度建設是不斷提高黨的組織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斷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黨的組織制度是將黨的組織原則、組織機構和組織紀律用黨規黨法的形式固定下來,并要求黨的組織和黨員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執行的組織規程,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組織原則、黨的代表大會制度、黨的組織生活制度、黨的選舉制度、黨內議事規則等內容。黨的組織制度建設是組織建設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重要方面,能夠為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提供強大制度保障。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是一個涵蓋組織建設各方面要素的系統整體,要得到更長久、更有效地貫徹落實,就必須在制度層面有所作為,形成健康可持續的制度保障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中“抓好黨的組織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完整的組織制度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不斷提高黨的組織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在加強黨的建設方面,組織制度建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對政治建設這項黨的根本性建設的保障上。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也是組織制度建設的首要抓手。具體來看,它是指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規定了正確處理組織與組織、組織與個人、個人與個人等黨內關系的基本準則,其核心是做好“四個服從”,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最大程度地激發全黨的創造活力、維護全黨團結統一。
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立足于黨所處的歷史新方位和面臨的新任務,回答了組織建設中具有方向性、原則性、戰略性的問題,規定了組織建設的根本目標、指導思想、工作布局、方針原則和重要任務,實現了組織建設內部各要素的有機集成,構成了一個要素完備、內在統一的整體,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組織保障。與此同時,黨的組織路線貫通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不僅有利于更好地發揮黨的組織優勢這項核心優勢,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強大制度保障,而且有利于以組織為連接點和切入點,從整體上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純潔、更加堅強有力。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注: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高校示范馬院和團隊建設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研究”(項目編號:19JDSZK03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斷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求是》,2020年第15期。
②習近平:《切實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 全黨努力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新華網,2018年7月4日。
③習近平:《建設宏大高素質干部隊伍 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人民日報》,2013年6月30日。
④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新華網,2019年11月5日。
⑤《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責編/銀冰瑤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