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召開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暨“敦根工作法”推廣會議,向社會各界展示“敦根工作法”(又稱“1258”工作法)社會治理成果,并宣布將分三批次向全鎮所有村(社區)推廣。
據介紹,針對基層社會治理任務繁重、力量薄弱、資源短缺等困局,九江鎮積極創新求變,探索出以“共建組織、共享資源、共融服務、共謀發展”為指導思想的“1258”工作法。
“1258”工作法的重要創新在于強化基層黨組織的資源統籌整合力、社會動員力,創新建立街坊會新型社會組織載體,引入“公共空間管理”理念,整合公共空間資源,增強社區“造血功能”,與此同時,通過購買街坊會服務不斷擴大“黨員+社工+義工”黨群志愿服務隊,織密三級黨建網格,廣泛收集群眾意見,提升社區服務管理水平,形成社區治理閉環體系,力爭以最少的成本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助力鄉村振興。
創設街坊會??
增強基層動員力
每周,敦根社區街坊會的骨干成員們都會和社工一起,定期來到社區居民家里收集對社區各項公共事務的看法,在友鄰議事廳進行商討后,匯總上報給敦根社區居委會,讓社區干部能夠掌握第一手的社情民意。
除了收集社情民意,街坊會骨干們還深度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等敦根社區中心工作當中,發動群眾支持社區公共事務順利推進。
無論是推進中心工作、宣傳政府政策還是化解矛盾糾紛,敦根社區街坊會在群眾和社區之間發揮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
街坊會是九江鎮“1258”工作法的關鍵一環。
為構建“小社區、大服務”的集約化治理生態,實現黨建引領下社會發展與社會治理的有機統一,九江鎮推出了“1258”工作法。
“1”即按照“一載體一核心,一平臺一章程”原則,通過建立街坊會構建新型村居社會公共服務平臺,承擔動員社會力量、統籌社會資源、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等職能;“2”即促進市場機制和志愿機制兩種機制融合,實現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雙重功能;“5”即以街坊會為載體,促進“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8”即開展空間管理、安全管理、環境衛生、文化體育、政策宣傳、日常生活、糾紛化解,以及其他經村(社區)委會或經濟社委托進行的服務,共八大公共服務領域。
通過街坊會組建“黨員+社工+義工”黨群志愿服務隊,敦根社區強化了黨員戶聯系制度,織密了三級黨建網格,推動基層黨員、各類代表、鄉賢等骨干力量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使黨建引領在基層治理中有抓手、出實效,大大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九江鎮黨委副書記羅偉海表示,敦根社區是九江鎮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試點社區,在近兩年的時間里,不斷探索完善“1258”工作法,在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基層社會治理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九江全鎮各村(社區)推廣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標準指引。
“‘1258’工作法是兼收并容的。”九江鎮黨委副書記楊標漢說,九江鎮內各村(社區)應通過借鑒學習“1258”工作法,強化基層黨組織資源整合統籌力和社會動員力,為九江鎮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建設夯實基礎。
開源節流??
培育共建共治共享氛圍
在敦根社區,3個主出入口都裝上了智能閘口,通過建成智感安防小區對停車進行規范管理。
從今年3月開始,敦根社區開始試點實施停車收費,白天8時到18時期間,敦根社區內所有車位均可停放,傍晚18時到次日早上8時,車輛必須對號停車,不得亂停放;如有車輛違停,敦根社區將予以警告,警告超過3次將被錄入智感系統的不受歡迎名單,一年內該車輛會被拒絕進入社區。
敦根社區兩委干部李穎珊介紹,在實行停車收費前,停車難、停車亂的問題經常導致社區居民之間發生矛盾糾紛,每周都要處理10宗左右,應急通道也經常被違停車輛堵塞,一旦出現險情將造成嚴重后果。
為規范空間管理,破解停車難問題,敦根社區廣泛征集群眾意見,逐戶入戶開展問卷調查,形成了停車管理辦法,并在去年8月的經濟社成員代表大會上以100%的贊成率,投票通過實施停車收費,開始著手建設智感安防小區以及騰挪空間劃定停車位,在今年正式試運行停車收費。
“收費一開始有群眾不理解,社區骨干這時候就不能做‘尾巴’。”敦根社區黨總支書記郭文洪說,從黨組織書記開始,兩委干部、社區老干部、居委會辦公室人員都要做到帶頭繳納停車費,再帶動社區內黨員、村民代表、經濟社成員代表、社區志愿者繳費,為其他居民作出表率。
在郭文洪看來,實施停車規范管理后,居民對社區的工作更加認可,因為汽車亂停亂放的投訴大大減少,也感受到了社區辦實事、解民憂的決心,對公共空間的管理意識顯著提高,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主動性得到了提升。
“收費后停車秩序好多了,停車位再沒有被惡意霸占。”敦根社區居民郭鑫(化名)說,現在社區道路比以前暢通了很多,無論戶籍居民還是新市民都能夠互相監督,大家的規范停車意識大大增強。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90輛車在繳納停車費后被錄入敦根社區安防系統,增加了社區收入。
根據相關規定,敦根社區收取的車位有償使用費不作為分紅發放,而是用于購買日常保潔、公共設施維護、文化培育、濟困扶貧等公共服務項目,形成長效的資金運作方式,資金使用接受群眾監督,以此提升村民生活品質,助推鄉村善治。
楊標漢表示,“1258”工作法的核心在于開源節流,一方面通過創新理念升級管理增加社區收入,另一方面通過街坊會發動志愿者和富余勞動力做好日常公共事務,逐步培育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圍,實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弘揚先鋒力量??
“1258”工作法全鎮推廣
目前,九江鎮已有6個村(社區)在試點推行“1258”工作法,并取得一定成效。
煙南村正發掘古村資源和精細化服務管理,村委會每年投入20萬元購買街坊會服務,形成430學堂等恒常服務品牌。
上西村在人居環境改造提升中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氛圍,黨員志愿者隊伍發展到400多人。
下西社區進行了總體規劃,打造盤活集體資產的典型案例,大蠶房成為網紅打卡點。
大谷社區通過政策引導,給予一定扶持,發動村民自籌資金改善人居環境,官令經濟社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水南社區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人群推出不同服務,例如針對老人的曲藝社、幸福院,針對年輕人的龍舟基地、小候鳥驛站等。
西橋社區則致力于改善人居環境,形成濃厚文教氛圍,發揮村民議事機制作用,開展了新起點手工坊、綠色生活回收日等服務項目。
今年,九江鎮黨委聚焦基層黨組織建設,以“一個主題、兩個支撐、三個工程”為著力點,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全鎮各項工作精準落地、取得實效。
羅偉海表示,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全面鋪開推廣“1258”工作法就是“三個工程”中善治示范工程的重要內容,今年將按照“1+6+N”將各村(社區)分為3個批次推進“1258”工作法。
隨著第二批6個村(社區)試點工作順利開展,九江余下的20個村(社區)將全面鋪開“1258”工作法。
第三批的20個村(社區)需把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民生實事等工作融合,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機制,健全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在今年國慶節前結合自身特色亮點,打造一條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示范路線,全面展示九江基層善治新氣象。
在推進“1258”工作法工作的同時,九江鎮也對此前的試點經驗進行了總結。由于基層社會治理資源緊缺,越是簡單易行的制度,越具有生命力,也越可以被復制推廣,試點過程中要注意避免行政化傾向,清晰界定社區黨委、村(居)委會與街坊會三者關系和職責。
羅偉海表示,鎮(街)、村(社區)作為國家社會治理的最末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必須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九江全鎮上下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把黨的意志傳遞到“最后一公里”,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接下來,九江將始終堅持強化政治引領作用、抓實基層組織建設、完善便民服務體系,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有效破解基層社會治理瓶頸,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奮力開創九江鎮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