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就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切實解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問題。課程是學校育人的基礎,是立德樹人的“主戰場”。以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和評判標準來開展課程建設,既是高校落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核心任務的題中之義,也是高校在新的形勢任務下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方式的創新之舉。
外語類院校是外語專業人才培養和語言文化研究的重鎮,人才培養過程中各種文化思潮并存,各種教育理念多元碰撞,對開展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提出更高要求。四川外國語大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推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進高校、進教材、進課堂(以下簡稱“三進”)為抓手,以課程建設為中心,整合各類育人資源,積極探索在課程建設中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打好鑄魂育人“主動仗”。
機制為要,推動立德樹人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競爭日趨加劇、挑戰升級,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更加激烈。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視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顯得格外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為推動“三進”試點工作,學校成立了由書記、校長任組長,其他校領導任副組長的改革試點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完善組織機制,明確工作措施。在課程建設上把人才培養作為核心使命,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在多語種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中全面融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內容。一是完成多語種翻譯類課程教學大綱修訂,涉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的教學內容比例不少于1/3。二是從2018級開始,在第6學期新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專題翻譯”必修課程,設2個學分,形成“1門主要課程+多門輔助課程”的課程體系,實現本科人才培養全覆蓋。三是從2017級起,遴選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日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語種基礎較好的優秀學生,分語種組建“三進”教改實驗班,設置專門的課程模塊,開展卓越“中譯外”人才培養改革。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探索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嵌入融進各學科專業課程的有效機制,助力培育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翻譯與國際傳播人才。
教師為魂,提高教師課程育人能力素養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立德樹人的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到教師肩上。教師的知識水平、能力素養直接關系學生培養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化為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價值塑造能力,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新時代教師要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四個引路人”——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四川外國語大學通過完善課堂教學設計,變換教學方法,加強教學管理,把價值觀塑造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學校通過專項培訓、集體研修等方式,打造利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進行教學和研究的多語種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教學團隊,并邀請中央黨校、中國外文局、教育部機關黨校工作辦公室等部門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專題講座和培訓,助力學校教師素質和教師團隊建設。
教材為基,編寫出版專業教材與課堂講義
教材既是教師的“教本”,也是學生的“學本”,是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依據,是反映國家認知、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體現國家意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材建設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要求從確保意識形態安全、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加強教材建設。建設什么樣的教材體系,核心教材傳授什么內容、倡導什么價值,體現著國家意志,是國家事權。
在“三進”試點工作推進過程中,學校根據課堂教學需要,組織教師編寫教材、講義和教輔資料,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汲取思想智慧,構建特色鮮明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智能化教育資源庫。設立“三進”教材(講義)編寫及出版資助專項、教學改革研究專項,支持并鼓勵各語種根據《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翻譯出版情況,結合學校實際,編制適用并具有推廣價值的講義,出版系列教材,加強教改研究,推出高水平教改成果。目前共編寫《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融入課程教學的相關講義(含教案、教學大綱)38份,其中本科層次29份,研究生層次9份。
教法為徑,打造課堂教學與實踐教育貫通體系
課程建設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不斷改善課堂教學狀況。一方面,創新專業教學的理念和方法,注重世界觀、認識論與方法論相結合,注重基礎理論闡釋與現實問題分析相結合,提升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深化學習,在思辨中提高認識,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高度重視實踐育人的重要性,課堂教育要同社會熱點和重大事件相結合,通過整合資源搭建學生實踐鍛煉平臺。
四川外國語大學注重教學方法創新,努力打破專業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壁壘,形成貫通式培養路徑。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口譯工作坊”課堂上,和傳統的“1+1”翻譯模式不同,教師要求學生就討論主題將漢語分別譯為英、俄、日、法、德、西等語種,形成獨特的“1+N”翻譯模式。同時,學校抓住重大事件、重要節點,通過實踐教學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內容的理解。在實踐類課程“模擬聯合國大會”的課堂上,主講教師以“中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為話題,組織學生模擬來自不同國家的代表圍繞“貧困治理”提出問題和動議,進行磋商,形成工作文件。這是學校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分專題嵌入實踐教學的嘗試之一。其他實踐類課程根據教學內容,緊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軍事、外交等方面內容,以專題的方式嵌入教學過程。
經過積極探索,學校“三進”試點工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課程建設為中心,從機制、教師、教材、教法等多方面著力,由點及面逐漸實現各語種、各層次人才培養全覆蓋,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的內容逐步融入各學科專業主干課程,探索出了一條外語類院校如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新路徑。
(作者:鄒渝 董洪川,分別系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