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愛華老師
時光流轉,四季變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自1996年入職,我在教育的原野上已耕耘了二十四年,以仁愛、智慧、果敢播撒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也悅覽著生命的萌發、蓬勃與延展,我早已成為了一個幸福的收獲者。
以仁愛點亮學生美麗心靈
真誠細膩的師愛會在學生心中演繹出真善美的樂章。從教以來,我一直努力用足夠的耐心、細心和愛心給予成長中的孩子們充分的包容、理解和信任,為他們在犯錯、遇困、彷徨時指引前行的方向。
有的學生做事拖沓馬虎,但心地善良;有的學生脾氣魯莽沖動,卻是天生的運動健將。每個孩子都有值得我們賞識和尊重的地方,之所以犯錯是因為他們正在成長,需要老師的幫助。所以我會在與學生的相處中傳遞這樣的信息:我會發現你的缺點督促改正,更會看到你的優點懂得欣賞。
班里有個女孩,成長在單親家庭,從小和父親生活在一起。進入青春期的她變得異常暴躁,幾次與同學、老師發生沖突,有一次竟與在校門口等她的父親大打出手,她手臂上留下的道道自殘傷痕,更令我心焦,我明白孩子這時最需要的是媽媽。通過多方努力我終于與孩子媽媽取得聯系,促成了母女十幾年來的第一次相聚,當她們相擁而泣時,也迎來了她走出青春迷茫期的轉機。
還有一個患有癲癇的男孩,我已記不清,初中三年中有多少次在他抽搐時,我蹲在、跪在任何一個他發病的地方急救他,去處理他的嘔吐物。面對這樣的考驗我沒有怨言,因為他讓我有機會變得更加溫厚善良,為我的學生樹立榜樣,引導他們學會關愛弱者,懂得以愛溫暖他人是多么強大的力量。
在我被評為“北京市學生最喜愛的班主任”時,有學生在推薦信中這樣寫道:何老師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耕耘了一畝田,種桃種李種春風!孔子說:“仁者不憂”,為師者首先應有一顆仁愛之心,二十四年教師生涯,我陪伴很多孩子成長,一直努力用愛的力量點亮學生的心靈,激發每個生命的個性潛能。我相信在孩子們心中播撒陽光與春風,就會收獲溫暖與希望!
以智慧開啟學生自信人生
我始終追求做一名智慧型教育者,管理班級、年級從細節入手,注重制度建設,開展多彩活動塑造班級品格,滋養學生個性發展。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教育智慧為學生開啟自信的人生旅程。
新生教育時,烈日炎炎,我穿梭在孩子們練操的隊伍間。站直、坐穩、手臂伸直、力到指尖,我糾正著學生們的每一個動作,這樣嚴格的規范,就是要讓孩子們知道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就可以不簡單。一個個手把手地教他們從師長面前經過時應該立正、敬禮、問好,這么做是要讓每個孩子都講禮儀,也明白師道尊嚴。從細節處入手涵養正氣,也樹立文明的行為規范。
在班級管理中,我通過實踐摸索,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班干部全員自薦評選制度,意在為全體同學提供并創造鍛煉、提高能力的職位和機會;網絡式班級日常管理制度,意在發揮學生的主人翁和主體意識,形成班級高度自治;常規與機動相結合的評比制度,意在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們參與班級管理和模范履行個人職責的熱情與積極性;多元化評價獎勵制度既設立獎勵學生德、智、體、美方面表現突出的獎項,又設立展現學生個性風采的獎項。
這四種管理制度的建設,讓班級得以在科學規范、高度自治的管理模式中運行,和諧民主、團結競爭、堅毅樂觀、進取創新的班級品格得以塑造,歡悅、自信、健康、陽光、進取的個性品格得以滋養。
多年來,我帶領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市、區級優秀班集體,自己也先后被評為海淀區班主任帶頭人、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工作需要,我陸續承擔起年級組長、班主任導師任務。除了關注學生發展,同樣有責任引領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我通過各種形式將自己積累多年的教育智慧與青年教師分享,在年級中統一推廣四種成熟的管理制度,并鼓勵各班創建個性化管理模式,日記漂流、成長記錄袋、班級圈、成長腳印等新的模式得以創建,進一步激活了班級的管理活力。
健康、向上、豐富的教育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學業功底、能力素質都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無論是在擔任班主任還是年級組長期間,我都重視組織開展多彩活動,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在開展的各種活動中,我帶領學生認識意義、挖掘價值、精心策劃、用心實施,展才華、養情懷,豐盈孩子們的生命內涵。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我希望能通過教育智慧在每名學生心中開掘出半畝方塘,讓它清澈明亮、云影溢彩流光,引領他們書寫自信的人生篇章。
以果敢探索立德樹人之路
語文課堂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成為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路徑。
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培養核心素養。在課堂中,我永遠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努力構建以學為主線,以學為本的課堂教學體系和結構。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在教學中經常組織各類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的學習競賽,激發動力、挖掘潛力。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問題驅動思考、交流、感悟和表達,把教學的過程內化為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過程。
注重深入挖掘素材價值,培養核心素養。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語文課程的設計要首先從分析學習材料入手,既要關注顯性的選文、導語、注釋等要素,又要注意隱含的故事模式、審美趣味、思維方式、精神價值、文化理念,雙向入手深入挖掘素材價值。
開展多彩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語文核心素養。在學習建筑風神單元時,我設計“探訪名人故居”系列活動,學生先后走進了老舍、魯迅、梅蘭芳、郭沫若等名人故居,探究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之美,領悟其中文化蘊意,探究中國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在“走進博物館系列”活動中,學生在欣賞一件件精美藝術珍品的同時,探究其包涵的豐富多彩的生活樣態、高雅的審美情趣、高尚的精神追求;在“墨香校園——書法作品藝術展”活動中,我帶領學生賞名作、書作品,引領欣賞、品味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歷史傳承……
多彩的語文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學生在活動中閱讀、觀察、思考、審閱、演繹、體味、鑒賞、表達,積累豐富知識,提升鑒賞水平,涵養內在精神品格,促進學生知行合一。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立身課堂,我始終不敢停止探索立德樹人之路的腳步,不斷學習、反思,果敢地做教學改革的實踐者、行動者。我多次開設市、區級研究課、參加各類教學大賽,在磨礪中不斷淬煉教學基本功;積極參與市、區級多項課題研究,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各級比賽、核心期刊中發表、獲獎,在思考與實踐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學水平,積極發揮引領示范作用,被評為海淀區語文學科帶頭人。
回顧二十四年教育耕耘路,支撐自己奮力前行的源動力是每一個清晨聽到的朗朗書聲,是每一次在蓬勃著生命力的隊伍里穿行,是每一個夕陽暮色中揮別的笑臉,是每一縷師生碰撞出的智慧波瀾……在陪伴孩子們成長的歲月里,我錘煉著勇氣擔當,涵養著襟懷氣量,也積蓄著智慧營養。此心安處是吾鄉——我將繼續安守這片教育原野,四季耕耘、播撒希望,呵護著幼苗茁壯成長!
(作者為北京一零一中礦大分校語文區級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