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王一鳴: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對于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勝利完成,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臺階,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1.6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4.7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比重預計超過1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穩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與高收入國家的差距繼續縮小。轉變發展方式取得成效,發展質量和效益改善,全員勞動生產率穩步上升。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需求結構繼續改善,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產業結構加快升級,服務業比重提高,制造業增加值穩居世界第一,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比重提升,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快。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1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目標順利實現。區域重大戰略扎實推進,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

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研發投入持續增長,2020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GDP比重達到2.4%,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量子信息、“復興號”高速列車、大飛機制造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繼續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十四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決戰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十三五”時期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年均減貧1115萬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為人類減貧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等排放總量減少目標超額完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目標提前完成。能源消費結構明顯改善,2020年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56.8%,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24.3%,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繼續下降。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大幅上升;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推進,市場配置資源功能持續增強。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成果豐碩。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質量較大提升,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超過2300萬套。

全面認識“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變局往往孕育著大挑戰,但危和機相伴相生,危中有機、??赊D機,挑戰前所未有,應對好了機遇也前所未有。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生產生活方式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重塑各國經濟競爭力消長和全球分工格局。新科技革命為我國打開了進入國際科技前沿的機會窗口。得益于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部分領域從“跟跑”向“并跑”或“領跑”轉換,為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創造有利條件。

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本世紀以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力量群體性崛起。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十三五”時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近30%,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今后一個時期,東亞地區將加快崛起,我國在東亞地區的地位將繼續上升,國際力量對比“東升西降”的態勢將加速演進。

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陷入低迷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收縮重構,全球能源供需版圖深刻變革。個別西方國家視我國為戰略競爭對手,對我國進行全面遏制打壓,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一是制度優勢顯著。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有利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利于促進效率和公平的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二是物質基礎雄厚。我國具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三是人力資源豐富。我國擁有14億人口,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人力資本積累水平提高,人才紅利日益顯現。四是市場空間廣闊。我國城鎮人口超過歐洲總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美國總人口,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擴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凸顯,正在成為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五是發展韌性強勁。我國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社會資源動員能力、抵御外部沖擊能力和處置重大風險能力持續增強。

與此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我們要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茖W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互動變化及其對我國發展環境的影響,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是實施好“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重要保障。

在危機中育先機,關鍵在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可控,在更多領域躋身國際領先行列。

于變局中開新局,根本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引領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十四五”規劃綱要勾勒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繪就了今后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我們要牢牢抓住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勇于應對更加嚴峻的風險挑戰,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努力完成“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王一鳴   “十四五”時期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