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在防控日益常態化的當下,為進一步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清醒認識大數據時代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特征,探尋以大數據改善和創新社區治理和服務的路徑,打造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富有區域特色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之路。對此,應樹立和培育大數據思維,夯實“智慧社區”平臺建設的基礎,推進大數據安全運用與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深度融合,構建和完善社區多元參與、協商共治的機制,堅持強化黨建引領,為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關鍵詞】大數據 社區 治理和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新環境的日新月異,促進現代技術和社區治理的深度融合是目前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重中之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在疫情防控日益常態化的當下,社區作為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要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求,推動數字技術賦能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利用在疫情防控治理過程中形成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智慧社區”治理的模式與經驗,加快轉變治理方式,使大數據在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逐步構建和完善起政府、社區、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新模式,打造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富有區域特色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之路。
一些地區社區治理和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缺乏大數據思維,居民群眾參與渠道不暢,社區碎片化困境亟需破解。社區的碎片化是社會轉型過程中多重分化機制交互作用的結果。社區碎片化的最大問題在于民眾的共識難以形成,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缺失降低了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和公共事務的實際效能,影響了和諧社區的構建。尤其是一些社區參與治理的主體已經跟不上大數據時代的變遷,形成了信息分散、數據泄露、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不暢通、矛盾糾紛無法及時解決等棘手問題,導致制度化和精細化的民意表達機制和社區參與機制也就無從建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低效、個人信息被濫用與失焦問題長期存在。社區在社區共同體精神構建中的價值引領、行為規范和社會凝聚的作用滯后,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活動載體有待進一步拓展。
其次,多元治理主體各自為政,無法形成合力。社區黨組織、物業公司、居民群眾團隊、業委會和社會組織等社區治理多元主體都在社區建設中發揮作用,但受到自身利益關系的制約,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和管理多頭現象。由于各個治理主體參與社區治理時缺乏必要的協調性和統一性,導致矛盾和分歧的出現,形成工作壁壘,這又必然帶來居民群眾在參與社區治理中普遍存在個別參與過度或不足的困境。目前,一些社區依舊以傳統思維實施管控,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導致社區在服務統籌、社會動員等方面無法形成合力,居民群眾也無“主”可循,感到無所適從,影響了社區治理和服務的效能。
再次,“智慧社區”資源整合不足,無法調動居民群眾積極性。隨著大數據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等賦能“智慧社區”,開啟了大數據時代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新模式。“智慧社區”作為智慧城市的基石,在疫情防控和日常社會治理中發揮的作用十分重要,但一直以來“智慧社區”資源分散,各個部門缺少系統性思維和互聯互通意識,投入建設的各類軟硬件設施難以相互兼容協同發展,導致提供的數據碎片化,讓社區“心中無數”,資源整合存在一定難度。線上與線下工作的結合度仍不夠,導致大數據的預警預測功能大打折扣,直接影響了及時防控和防疫力量與資源的合理調配。各種各樣的服務平臺APP軟件良莠不齊,令居民群眾應接不暇,而各服務平臺APP宣傳和推廣不夠,加上操作繁瑣、功能缺失等因素,導致居民群眾知曉度低,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受到影響,無法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和社區資源整合的積極力量。
最后,社區黨建整體性、協同性和互動性亟待加強。作為基層“資源、服務、管理”的集聚平臺,社區是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橋梁紐帶,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場域和新載體。社區黨建是基層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黨組織在實現有效社區治理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進入新時代,迫切要求積極發揮社區黨組織的作用,提升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新水平。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社區黨組織地位弱化、黨建工作機制不完善、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服務群眾的能力意識弱等問題日益突顯,成為影響社區黨組織踐行“人民至上”理念的突出問題。一些社區黨建整體性、協同性和互動性不強問題也在疫情防控中集中暴露,導致黨建引領作用發揮不充分,防疫統籌謀劃缺乏大局觀念,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和協同不夠,黨建網格強大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作用無法得到發揮。
大數據推進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具體路徑
大數據與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深度融合,不僅提高了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更對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義重大。作為抗擊疫情的最前沿陣地,社區在疫情防控期間聯防聯控卓有成效。由于社區封閉,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應用于“智慧社區”的疫情防控,形成的網格化系列社區“云服務”,滿足了特殊時期居民群眾的生活需求。我國取得抗擊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的實踐充分證明,大數據為防控疫情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數據條件,對于助力疫情追蹤溯源、態勢研判和實現精準防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的城市健康管理理念,增強社會治理總體效能。”當前,利用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社區治理和服務短板,優化社區“云生活”,以大數據改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任務依舊任重道遠。
第一,樹立和培育大數據思維。打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最后一公里”,大數據大有可為。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以智慧化治理和網格化聯防聯控為抓手,實現基層疫情防控的智慧化、信息化,更使大數據思維深入人心。樹立和培育大數據思維,重視大數據在科學決策、管理精細和服務精準中的作用,利用其扁平化、交互式和快捷性的優勢,主動作為,順勢而為,“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構建“大數據+網格化”社區治理新模式必將成為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新常態。
第二,夯實“智慧社區”平臺建設的基礎。智能化是帶動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精細化的有效途徑。實施“智慧社區”戰略,利用大數據高效整合社區的公共服務、商業和社會資源,與物業管理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地產投資公司等共同搭建社區平臺,將社區周邊的社交、生鮮電商、蔬果宅配、家政等社會化服務資源整合到“智慧社區”APP中,搭建全方位、聯通共享、功能齊全的“智慧社區”大數據資源中心平臺,為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提供精準化、精細化和科學化的基礎性工作信息。當前,“智慧社區”平臺建設更需要基于區塊鏈、5G等技術不斷創新和拓展服務功能,覆蓋智慧教育、醫療健康等重要的民生領域,建設“區塊網格”機制和“區塊互聯互通”的數據共享機制,讓廣大居民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加速探索和創新公共服務管理的信息化路徑,建立具有權威公信力的統一信息發布平臺,以確保疫情數據的完整可靠,織密織牢社區防控網,全面提升社區治理和服務能級,讓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更加智慧。
第三,推進大數據安全運用與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深度融合。規范科學化是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踐的內在需求,大數據智能化讓社區更安全。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價值挖掘和分析能力,重視大數據和信息安全體系建設,整合政府、社區和社會資源,攜手共同構筑社區數據安全防線,推進數據開放共享,在深度融合中為推動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精細化提供規范科學化的保障。各級政府要立足長遠,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度介入并打破“信息孤島”,加強對數據信息資源的管控力度,大力發展政務大數據,打通影響政府、社區和社會組織等之間數據交換共享的渠道,在海量數據資源中釋放出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效能。應在數據開放共享與安全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探索通過分級分類、差異化、精準化的動態監管和風險管理,為推進社區疫情防控的科學、透明安全和有序開展帶來更加持久的推動力。
第四,構建和完善社區多元參與、協商共治的機制,培育社區共同體精神。大數據為實現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各個參與治理主體的共治善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和高效的實用工具,而構建協商共治機構則成為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重要方法和協調社區多元主體利益的有效手段。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為構建社區共同體精神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在抗擊疫情期間積極有序地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和應急志愿服務,發揮各自獨特優勢,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當前,創新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載體和方式,更要順應大數據應用的發展趨勢,打造更加智能化、生態化、人本化的未來社區共同體。充分調動和挖掘各類治理資源,使“各自為戰”變為“團體作戰”,構建和完善政府、社區、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協同工作的參與和協商機制。加大政府購買社區民生服務的力度,不斷加大社區多元參與、協商共治的暢通和規范建設,有效整合社會公益服務資源,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有序參與到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中,實現多元主體參與社區的共治善治,共建基于共同體精神認同的社區和諧環境。
第五,堅持強化黨建引領,為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疫情防控期間,發揮社區黨建引領作用,構建起黨員、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和服務新格局在社區疫情防控中成效顯著。社區黨組織勇于擔當,帶領廣大社區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積極承擔起疫情防控的主體責任,在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進一步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模式為主軸,依托黨建“微網格”,一是要完善和創新社區黨建互聯互動機制,強化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功能,推動各類社會組織協同一致,不斷增強社區黨建的整體效應;以“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著力提高社區黨組織領導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能力和水平,將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延伸到疫情防控“最后一米”,提高黨建工作施策的精準性,推動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走深走實。二是構建“線上線下”融合一體的黨建機制,形成以網格黨支部為基本單元,構建“雙向互動、上下聯動”的開放式黨建格局,筑牢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社區防線”。
(作者為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江蘇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2019年度鎮江市政策引導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大數據時代鎮江推進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研究”(項目編號:RK201901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涂子沛:《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以及它如何改變政府、商業與我們的生活》,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
②歐江:《社區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為”與“不為”》,《人民論壇》,2017年第7期。
責編/李一丹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