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斷增強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做到在復雜形勢面前不迷航、在艱巨斗爭面前不退縮。”翻開一本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黨史,勇于斗爭、善于斗爭、堅持斗爭是貫穿始終的強大精神偉力。探究中國共產黨人勇于斗爭的時代背景、把握中國共產黨人善于斗爭的科學規律、發揚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斗爭的理想信念,是我們在前進路上應對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來源和能力保障。
國內國際的風險挑戰是中國共產黨人勇于斗爭的時代背景。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我們時刻面對著來自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的壓力挑戰。北伐戰爭中途夭折、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后,抗美援朝出國作戰、自然災害頻發、國內秩序亟待穩定、發展經濟刻不容緩;當今,世界格局正在面臨深度調整、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不確定性尚存、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國際關系新變革、我國發展的內外部考驗仍然艱巨……在這樣的境遇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一次次在外敵入侵時頑強斗爭,在山河破碎時舍生忘死,在一窮二白時發憤圖強,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在重大災難前迎難而上,在疫情肆虐時逆行出征。事實證明,在逆來順受還是奮起搏擊的歷史選擇中,在自生自滅還是自我壯大的歷史選擇中,在灰心喪氣還是一鼓作氣的歷史選擇中,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精神指引我們選擇了后者。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的責任、對歷史的敬重、對光明的渴望、對美好的追求,讓我們選擇了同黑暗作斗爭、同不公作斗爭、同壓迫作斗爭、同落后作斗爭,開辟了史無前例的新天地。
辯證統一的哲學思維是中國共產黨人善于斗爭的科學規律。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縱觀中國革命和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歷程,斗爭與團結是貫穿全過程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智慧結晶。對中國的敵人,我們勇敢斗爭;對中國的朋友,我們堅持團結;對部分敵人,我們睿智地從斗爭轉化為團結;對部分朋友,我們警覺地在團結中不忘斗爭。這種堅持斗爭、不忘團結、在斗爭中團結、在團結中斗爭的智慧,體現出的哲學思維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同一性、統一性、一致性、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賴(或依存)、互相聯結或互相合作,這些不同的名詞都是一個意思,說的是如下兩種情形:第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從事物發展規律看,事物因矛盾而具有了發展的動力,因而世界不可能只存在斗爭或只存在團結;另一方面,因為事物客觀存在的普遍運動性,所以斗爭與團結在不斷發生著轉化。中國共產黨人在相信斗爭是事物運動的必然要素的同時,以辯證唯物觀不斷推動著斗爭與團結的同一轉化,從而將一般意義上的矛盾斗爭轉化為辯證統一的科學斗爭。在科學斗爭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洞悉斗爭與團結的轉化規律,駕馭斗爭與團結的轉化時機,確定斗爭與團結的正確對象,從而掌握了決定矛盾轉化成敗的核心要義,科學把握了斗爭精神的實質內涵。
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懷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斗爭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我們勇于斗爭,就是勇敢地同一切侵害中國人民利益的對象作斗爭;我們善于斗爭,就是科學地運用斗爭方法保護人民的利益;我們堅持斗爭,就是永恒地與站在人民對立面的“矛”與“盾”作對抗。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在黨和國家的發展歷史中,我們緊緊依靠人民創造了社會物質財富、創造了社會精神財富、推動了社會歷史變革。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在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指引下,我們同貧困作斗爭,困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歷史性貧困問題隨著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全面勝利劃上句號;我們同侵略作斗爭,西方侵略者“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同腐敗作斗爭,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我們同風險作斗爭,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為了人民,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依靠人民,這是為有犧牲多壯志的殘酷斗爭,也是萬家燈火團圓時的溫情斗爭。
探究時代背景、把握科學規律、堅定理想信念,是我們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深挖中國共產黨人“斗爭哲學”的基本遵循。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我們在斗爭中確立歷史地位,在斗爭中不忘緊密團結,在斗爭中取得偉大勝利。面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我們仍要在復雜形勢中敢于斗爭,在階段勝利中不忘斗爭,在未來發展中善于斗爭,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斗爭豪情、堅剛不可奪其志的斗爭意志、辦法總比困難多的斗爭策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懈奮斗。
(作者系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團委書記、黨支部書記 劉佳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