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赤水市長期鎮共和村,村民在采收兒菜。近年來,該市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新華社發
貴州省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代表:
三大工程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市
2021年2月,在貴州省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勝利完成和“十四五”開局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并作出要“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的重要指示。貴州省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代表表示,貴州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行動為抓手,大力實施“興業帶富、塑形鑄魂、強基固本”三大工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市。
魏樹旺代表認為,只有產業旺起來、農民富起來,鄉村振興才有牢固的基礎。為此,遵義市實施了興業帶富工程,立足特色推動農業現代化。推動茶葉、辣椒等主導產業上規模、提質量、創品牌、增效益;加快發展綠色食品工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動農業“接二連三”。他表示,要確保在“十四五”時期全市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
“為了讓農村美起來、鄉風好起來,我們實施了塑形鑄魂工程。”魏樹旺代表說,遵義市堅持分類實施、分步推進村容村貌改善;以全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讓紅色基因在廣大農村賡續傳承;拓展“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積極推動移風易俗,以法治化手段、制度化建設破除陳規陋習。
魏樹旺代表表示,遵義市實施了強基固本工程,推動人才活起來、組織強起來。2020年,遵義市實施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和在中職院校培養鄉村振興后備力量工程,遴選出574名35歲以下村干部和1541名職校學生為“雙培養”對象;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遴選一批“兵支書”“大學生支書”;推進“鄉村振興指導員”選派工作,幫助鄉村加強黨建、發展產業;推動教育、醫療、農技等專業技術人才下鄉,多形式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本報記者 呂慎)
寧夏發改委黨組書記李郁華代表:
創新“飛地經濟”合作新機制
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三農”工作的重心。包括寧夏在內的西部深度貧困地區雖已全面脫貧摘帽,但受區位條件、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制約,脫貧的產業基礎還不牢固。
“對貧困地區而言,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必須從根本上遏制產業扶貧的短期化偏向,構建可持續的產業發展長效機制。”全國人大代表、寧夏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李郁華建議,在國家層面建立更高水平的東西部經濟協作新機制,發揮不同地區比較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利用,通過共建飛地經濟、飛地園區支持西部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李郁華代表建議,加快完善結對共建飛地經濟新機制,鼓勵與東部發達地區及其開發區結對共建,把飛地產業園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流域上下游協同發展等工作的平臺載體,促進資源優勢互補和優化配置,實現互利共贏;創新飛地經濟合作新機制,有條件地創新政策供給,鼓勵各方以多種形式參與合作,支持合作各方在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社會管理等方面合理劃分成本和收益的分攤比例;飛地園區應按照市場化原則和方式進行建設、管理和運營,支持通過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第三方運營管理,提高園區專業化運行水平。
“西部欠發達地區擔負著維護生態安全、提供生態產品的重要職責。”李郁華代表建議,建立飛地模式下的生態補償新機制,健全保護區與受益區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東西部共同實現更高水平的協調發展。
(本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安徽省亳州市市長杜延安代表:
大力實施農業大市鄉村建設行動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及‘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市長杜延安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是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不斷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造新時代幸福新農村。
杜延安代表介紹,亳州市48.9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8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所轄三縣一區全部摘帽,亳州市成為安徽省唯一連續4年在脫貧攻堅年度成效考核中獲得“好”,且位次逐年前移的市,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部如期完成。作為農業大市和產糧大市,下一階段,亳州市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并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此外,亳州市還將積極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加大農業農村十大工程項目推進力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深入推進“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動”;大力推行“農牧結合 種養循環”生態發展模式,實現畜禽糞污無害化利用、化肥減量、培肥地力、優質農產品生產疊加效應。
杜延安代表認為,要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加強改進鄉村治理。完善“聯合體·組合投資·優先股”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機制;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深做實鄰長制改革,充分發揮鄰長作用,扎實推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示范創建。
(本報記者 常河)
青海省工商聯專職副主席、青海省婦聯兼職副主席李青委員:
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青海省工商聯專職副主席、青海省婦聯兼職副主席李青委員認為,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城鎮輻射帶動農村能力不斷增強,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良好條件。但這也造成農村人口單向流出,帶來鄉村“空心化”,人口遷移“候鳥化”。
鄉村產業發展的滯后,造成吸納就業弱勢化,人力資源和專業人才短缺化的問題較突出。如何應對?李青委員認為,首先,強化發展規劃引領。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和搬遷撤并劃分類型,制定實用性的鄉村發展規劃,推動城鄉區域融合循環發展;準確把握鄉村的個體差異性和發展走勢,明確鄉村高質量發展目標,實現理念等值。
同時,積極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要著眼提高農民素質和技能,加快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拓寬新型職業農民來源,以激勵機制鼓勵大學生、轉業軍人等多層次人群主動參與農業及外出農村人口返鄉就業,促進農業市場經濟主體多樣化,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實現身份等值。
李青委員表示,要進一步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充分發揮科技創新驅動作用,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基礎等值。
另外,要提升農村土地價值,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嚴守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做到“有地可種”。在實現土地等值的同時,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持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水平和質量,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升級,讓鄉村成為宜居宜業的“樂土”,實現城鄉等值。
(本報記者 萬瑪加)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醫院院長助理陳瑋代表:
規范農家書屋,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尤其是本土人才。鄉村的振興和發展,歸根到底是要實現人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人民醫院院長助理陳瑋告訴記者,通過調研走訪,她發現農家書屋還未全面覆蓋,部分地區的農家書屋還缺乏規范化建設和管理,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019年2月,中宣部等十部門印發《農家書屋深化改革創新 提升服務效能實施方案》,足以說明農家書屋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為了加強農村基層文化陣地建設,陳瑋代表認為必須進一步規范農家書屋的建設和管理,制定管理制度、明確管理人員、豐富圖書種類、擴大閱讀人群。
“必須開展農家書屋的長效機制建設,讓農家書屋接受專業機構的認證和評估。”陳瑋代表說,“在農家書屋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方面,應由政府部門、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牽頭,實施農家書屋研究項目。”
自2018年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陳瑋時時刻刻搜集并思考社會和民生問題。在調研中,她發現農家書屋管理員基本由村干部來擔任,缺乏經驗和培訓,導致書屋的常規運行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她建議可以組建一支由村干部、大學生村官、退休老師或志愿者兼職的管理人員隊伍,定期開展書屋管理培訓,規范書屋的日常運行。
“應吸引更多人加入書屋的閱讀中來,尤其注重如何引導少年兒童,讓農家書屋成為他們精神成長的重要陣地,成為鄉村振興的精神家園。”陳瑋代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