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了整個歐洲,使歐盟一體化進程中存在的諸多矛盾顯現(xiàn),權能的增加和數量的擴張加大內外部的不平衡。戰(zhàn)略分歧、主導權爭奪和利益紛爭成為內部焦慮的主線。跨大西洋聯(lián)盟前景、北約駐軍和軍費問題、美歐經貿合作和軍事防務分歧構成外部焦慮的原因。中歐一直是合作大于競爭,雙方在疫情防控、復工和全球供應鏈等領域的合作是給世界的定心丸,也是化解歐盟焦慮的良藥。
【關鍵詞】歐盟 歐盟一體化 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D815 【文獻標識碼】A
歐洲一體化為歐洲提供了長達70年的繁榮。但近年來,歐洲陷入了“危機的十年”,歐洲經濟也經歷了“失去的十年”。與此同時,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了整個歐洲,歐盟一體化進程存在諸多矛盾。美國《大西洋》刊發(fā)的《大流行的地緣政治余震正在到來》文章稱,西方國家不只擔心新冠疫情卷土重來的風險,地緣政治領域的第二波疫情也已開始讓西方領導人擔憂。
歐盟內部的焦慮
歐盟內部有著多種不同的焦慮。低迷的經濟伴隨著發(fā)展不均衡拉大內部的裂痕。英國脫歐、民粹主義抬頭和放任的自由經濟等加劇了內部矛盾。版圖的擴張形成西北歐與東南歐在權力分配上的不平等、重大議題上的意見不統(tǒng)一。歐美的內生動力被大大地削弱,一體化進程變得遙遙無期。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了整個歐洲,勢如散沙的歐盟國家無法形成合力團結抗疫。
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煤鋼共同體開啟了歐洲的一體化進程。歐盟自成立以來一直與美國共同主宰著世界貿易,在全球扮演著政治、經濟和軍事領袖的角色。成員國在不斷增加,制度也在不斷完善,經濟發(fā)展不均衡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歐洲。1980年以來,希臘等國家為振興經濟、完善福利制度加入歐洲統(tǒng)一市場。但歐洲在經濟危機影響下一直處于低增長或負增長狀態(tài)。歐洲央行為破解困局而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其效果卻差強人意。希臘為代表的南歐諸國對歐盟委員會的政策不滿意,因為結構調整偏向于經濟大國,無法對沖小國的財政赤字,反而把過高的成本轉嫁給弱小的債務國,造成歐盟的內部尤其是弱小國家的經濟惡化和失業(yè)率上漲。歐盟一直倡導市場開放的原則,一體化確實刺激了經濟增長和科技創(chuàng)新。但并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分享到開放市場的紅利。利益分配呈現(xiàn)出兩極化狀態(tài),而造成“輸家”和“贏家”的格局,再一次加大歐盟內部的分裂。英國脫歐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不愿意被“輸家”所拖累。今天的歐洲處于經濟停滯、失業(yè)率攀升、難民問題積重難返的狀態(tài)。對于結構性的缺陷,各黨派或政治領袖拿出的解決方案或是差強人意或是眾口難調。而英國的脫歐助長“疑歐”和“反歐”的苗頭。面對法國國民陣線和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率大幅上升,主流政黨卻束手無策。右翼團體在歐洲異軍突起,民粹主義一度席卷歐洲,一體化進程前途未卜。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和治理機器的失靈讓歐盟的焦慮一觸即發(fā),民粹主義在政治操手的推動下逐漸形成規(guī)模,加劇了歐洲的政治動蕩、經濟停滯和社會對立。負面因素的疊加讓歐盟的裂痕越來越大,焦慮越來越嚴重。
權力分配不均。東歐位于歐亞交匯處,是歷史上博弈的戰(zhàn)場,今天則成為歐盟與俄羅斯的緩沖地帶。絕大部分國家在東擴戰(zhàn)略的誘惑下加入歐盟,成為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支點。東擴給歐盟帶來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增加了其內部流動性。在一體化的進程中,歐盟的政治、經濟、司法和外交等權力不斷強化。但是中東歐和“老歐洲”的權力分配不平等則加劇相互間的矛盾,東歐地區(qū)似乎成為一體化發(fā)展的阻力。為實現(xiàn)一體化的目標,歐盟規(guī)定加入國必須將部分國家主權讓渡與歐盟,同時享有平等的權力。但理想與現(xiàn)實總有差距,歐盟的話語權在實際操作中一向由少數幾個大國把控。歐盟的初衷是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繁榮。位于東歐的原華約成員因此才積極回應東擴政策,雖然版圖擴大了,但權力仍然由德法少數大國控制,壟斷的局面無人撼動,在處理各項事務時會出現(xiàn)權力配比的畸形,為沖突埋下隱患。實力至上的分配機制導致歐盟內部形成“核心—邊緣”的二元結構。西歐和北歐牢牢占據圈內的核心,而南歐和中東歐則位于邊緣或圈外,話語權從內到外層層遞減、逐漸弱化。當歐盟商議某些政策時,作為“弱勢群體”的東歐或南歐國家只要涉及到本國利益就會無例外地對主導話語權的大國表示反對。固化的態(tài)勢逐漸導致矛盾不可調和,加大歐盟內部的撕裂。源于政治和社會的雙重危機越來越成為“新常態(tài)”,究其原因,則是權力分配不均。英國脫歐、債務危機、難民問題一度引發(fā)外界對歐盟是否會分崩離析的憂慮。盡管其未來目前無法判斷,但這種局面確實給一體化進程開出的是負面清單。
內部“有機團結”。歐洲共同市場的目標是共享一體化的紅利,但實際上責任共擔遠遠大于利益共享,很多國家有著較大的心理落差。歐債危機打破歐盟內部的力量平衡,導致部分國家對一體化的看法悄然改變。歐債危機和英國脫歐讓歐盟意識到強推一體化的進程會適得其反,便提出“多速歐洲”的建議。其實質是大國或強國根據“能者多勞”的原則,在防務、安全、稅收和福利等領域先行先試,以實現(xiàn)“多速”發(fā)展。但是這種方案值得商榷,因為它會造成更多的質疑和更大的猜忌,一體化的認同和好感會大打折扣。
歐盟外部的焦慮
變局下的世界格局此消彼長,新興經濟體的快速上升加劇了歐盟的焦慮。美歐關稅摩擦不斷,歐洲的數字稅劍指美國,后者則繼續(xù)加碼,拿出對等的報復舉措。美德在北約防務預算及德俄關系方面存在嚴重的分歧,馬克龍發(fā)出“北約早已腦死亡”的感慨。歐盟在中東、非洲及印太地區(qū)的政策處于戰(zhàn)略調整期,其結果和影響目前不得而知。
北約防務局勢不明。軍事在地緣政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二戰(zhàn)后的歐洲放棄自我軍事防護戰(zhàn)略,主張雙贏的外交手段,如遇爭端則訴諸國際公法尋求解決。為防止華約集團的威脅,與美國共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集體防務地區(qū)的和平安全。西歐在美國羽翼的護佑下實現(xiàn)了經濟高速發(fā)展,一躍成為世界發(fā)達國家,北約的作用功不可沒。歐洲議會2019年公布的報告能夠說明對于北約防務態(tài)度的變化。盡管部分歐洲人仍然希望北約繼續(xù)保證歐洲安全,但55%希望組建自己的軍隊,68%要求加強防務一體化。組建一支歐洲防務力量是個浩大工程,面臨成本、風險和效果等諸多問題。蘇聯(lián)解體后,東歐失去共同的敵人,樂觀地認為不再會有戰(zhàn)爭,便解散國防軍事力量,從而形成了真空地帶。相鄰的俄羅斯和土耳其卻在不斷強化國防力量,構成了地緣戰(zhàn)略的競爭對手。美國的“退群”讓歐盟不得不重新審視東歐地緣政治安全與風險,但后者是繼續(xù)支持北約還是追隨歐盟防務是個未知數。
東歐的不確定性使北約面臨重大威脅。保持北約還是新建歐洲防務,要看俄歐關系的發(fā)展。馬克龍于2019年在G7峰會前與普京會晤,默克爾于2020年訪俄推動“北溪-2”都是好兆頭,卻因為俄反對派代表納瓦利內疑似中毒將向好的關系拉回原點。德國表示不排除將“北溪-2”列入制裁名單,法國則推遲法俄安全合作委員會會議。俄歐關系看似回暖,實則暗流涌動。歐盟與白俄羅斯因大選鬧得不可開交,俄羅斯站在白俄羅斯一邊給俄歐關系的破冰增添了變數。
中東、非洲的戰(zhàn)略調整。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2020年3月在布魯塞爾提出歐盟對非洲的新戰(zhàn)略。據歐盟新聞網分析,歐洲對非政策要進行重大調整,從經濟援助向政治合作轉變。昔日的援助對象要升格為現(xiàn)在的合作伙伴,從而打造一種新型的歐非戰(zhàn)略伙伴關系。非洲長期以來被歐盟視為最重要的地緣戰(zhàn)略地區(qū)之一。歐洲通過持續(xù)投入大額經濟援助來介入非洲安全事務。疫情下的歐洲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有點自顧不暇、力不從心的感覺,另外“南北”貸款分攤的矛盾也一直懸而未決。對歐盟而言,加強對非援助還是維持現(xiàn)狀一時難以決定,但打壓競爭對手、保持優(yōu)勢則是歐盟必須面對的問題。
歐盟近幾年在中東地區(qū)頻頻發(fā)聲,介入力度加大,似有刷存在感之嫌。其背后有著利益的考量和安全的考慮。在東地中海地區(qū),土耳其與希臘、塞浦路斯長期不和,積怨頗深。近期因為開發(fā)東地中海的資源而產生糾紛,大有沖突一觸即發(fā)之勢。土耳其政治、經濟和社會研究基金會研究員穆拉特·耶希爾塔認為,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則會造成地緣政治復雜化,埃及和以色列等國也將不可避免地被牽扯進來。按照目前的發(fā)展狀況,東地中海或將成為政治、經濟和軍事紛爭的高發(fā)區(qū),成為歐盟全球地緣戰(zhàn)略的重要地區(qū)。
印太地區(qū)的二元性。最近,印太地區(qū)成為世界的熱點,歐盟在該地區(qū)的戰(zhàn)略也明顯升級,希望通過與該地區(qū)合作降低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印太其實是一個“泛印太”概念,它包含了太平洋、印度洋沿線的國家和地區(qū),中美兩國也在其中。歐盟把對華政策放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戰(zhàn)略空間中考慮,一方面希望繼續(xù)與中國開展合作,另一方面打算深化和拓展與東盟、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關系,實現(xiàn)其戰(zhàn)略平衡或再平衡的目的。
歐盟認為21世紀的全球政治和經濟重心將移至印度洋和太平洋,因此要前瞻性地提前布局,為今后參與該地區(qū)的建設打基礎,以便將來分享亞洲經濟增長的紅利。歐洲提出了較為宏大的目標,做的是長線投資,如多元的國際關系、暢通的公海航線、開放市場和自由貿易、數字的互聯(lián)互通、氣候保護和生態(tài)保護等,并強調加強雙邊或多邊關系,強化區(qū)域安全合作,堅持共同價值理念。
歐盟在亞太地區(qū)的表現(xiàn)具有較強的政治色彩,聲稱要為國際準則的全面落實盡一份力量。不過,它并不希望印太地區(qū)有霸權主義存在,極力反對兩極對峙。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會影響多元化的伙伴關系,損害歐盟在此的利益。在核心技術和數字化領域,歐盟積極推動印太地區(qū)國家與東盟簽訂包容性的、可持續(xù)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在變局下的今天,全球價值鏈將在這里集聚,印太地區(qū)會成為世界的熱點與大國博弈的場所,也或將成為沖突紛爭地區(qū)。
中歐合作是化解歐盟焦慮的良藥
中國和歐盟是歐亞大陸的中流砥柱。中歐在全球戰(zhàn)略、氣候變化、“一帶一路”等議題的合作或將有助于化解歐盟的焦慮。中國和歐盟是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合作一直大于競爭。尤其在全球受疫情沖擊的今天,雙方必須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尋求更加深入的合作。中歐領導人于2020年9月正式簽署了《中歐地理標志協(xié)定》,將中歐地區(qū)100種具有地理標志的地方名產納入名錄,此協(xié)定幾乎涉及所有歐盟國家,代表著中歐雙方認可對方的食品安全,將會把雙方質量卓越的農產品帶入到尋常百姓的家中。經貿合作是重點領域,中歐雙方加大開放市場和推動自由貿易的力度,以重啟疫情造成停滯的經濟。2020年12月30日,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xié)定談判,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交織的背景下達成的重要雙邊投資協(xié)定,“后疫情時代”的中歐經貿合作對促進中歐關系發(fā)展意義重大,為維護世界和平繁榮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歐合作的行動指南,既是經濟和發(fā)展的加速器,也是和平和安全的穩(wěn)定器,與聯(lián)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高度契合。歐盟大部分國家認同“一帶一路”倡議對歐盟的外交、經濟和安全等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關鍵領域的投資將助力歐洲發(fā)展。從地方到國家、從國家到歐盟機構、從商界到學界、從學界到政界,愈來愈多的歐洲人相信“一帶一路”倡議將給歐洲發(fā)展和中歐合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將強有力地拉動中歐合作。
后疫情時代的國際社會即將面臨一場變革,全球的公共衛(wèi)生合作將對世界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方式等領域產生重要影響。中歐一直是合作大于競爭,雙方在疫情防控、復工和全球供應鏈等領域的合作是給世界的定心丸,也是化解歐盟焦慮的良藥。
(作者為武漢大學外語學院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法國研究中心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教育部2020中外人文交流專項課題“人文交流助力中法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建設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JWRW20-BS033)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趙晨:《新冠肺炎疫情與歐洲一體化》,《國際政治研究》,2020年第3期。
責編/李一丹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