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深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但毫無疑問,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我國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應從世界格局變化、科學技術革命、人類發展出路等不同角度深入領會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豐富內涵,從世界格局變化角度探究世界發展的新趨勢,從科學技術革命角度把握中國發展的新機遇,從人類發展出路的角度評估人類社會發展的新去向。
【關鍵詞】國際形勢 “兩個大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世界轉型過渡期的國際形勢以及中國歷史交匯期的外部環境的重要論斷。這一重要論斷,對指導我們正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審視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深入領會這一重要論斷的豐富內涵,需要從世界格局變化、科學技術革命、人類發展出路等不同角度進行綜合分析。
世界一流大國因時而變、因勢而遷,從世界格局變化角度看,美國是第一大國這一百年未變的世界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因戰而衰,美國在經濟總量、科學技術、軍事實力、國際地位等多個方面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自此以后,雖然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兩大陣營長期冷戰、兩極格局瓦解、地區沖突頻仍、自然災害與流行疾病不斷等種種挑戰,但美國作為第一大國的世界格局尚未發生質變。當然,世界上沒有永遠的第一大國,一流國家在世界事務中的相對地位總是不斷變化的。最近500年的世界歷史顯示,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國家興衰更替,世界一流大國因時而變、因勢而遷。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大變化,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從根本上改變了國際力量對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08年,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就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到2018年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到59%。可以說,當前國際力量對比關系已經發生了并將繼續發生著深刻變化,中國趕超與美國守成成為當前世界格局中的顯著現象。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改革開放標志著中國人民逐漸富起來了,進入新時代標志著中國人民迎來了強起來的機遇。一直以來,中國堅持走獨立自主的和平發展道路,獲得了顯著的成就。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按年平均匯率折算,2019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美元,與高收入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左右,持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這些發展成績和趕超勢頭,極大提升了中國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另一方面,“9·11事件”以來,美國執行單邊主義政策、發動多起對外戰爭。美國國內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危機,大量增發貨幣損毀美元國際信用,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政策遭到眾多國家的反對和反制。美國社會治理能力遭到嚴重質疑,極大地削弱了其國家實力和國際聲譽。可以預料,由于兩國歷史積累和發展程度不同,加之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中國趕超與美國守成之間的格局將更加復雜多變。
從科學技術革命角度看,中國正在躋身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高地,擁有民族復興的歷史機遇
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系列科學技術創新即為工業革命。近兩百多年來,世界經歷了18世紀60年代之后的蒸汽技術革命、19世紀70年代之后的電力技術革命以及20世紀40年代之后的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這三次工業革命造就了英國、美國等時代大國以及歐洲、美洲等文明中心。20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依照前三次工業革命的歷史邏輯,哪些國家能夠培養、吸引、雇傭世界一流科學家,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就可以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一流國家,進而成為新的世界文明中心。
中國擁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機遇。第四次工業革命常被簡易表達為“互聯網+”。“互聯網+”集合集成兩次工業革命創造的人造體能即各種機器設備并將人造體能智能化,集合集成兩次信息科技革命創造的人造智能即各種計算設備并將人造智能力量化,還將人造智能與人造體能集成化、網絡化、遠程化,從而實現人類體力與智力超量級大釋放,實現人類自身的空前大解放。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中國具有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社會主義制度完善等政治基礎,具有改革開放積累的經濟、科技等物質基礎,具有在超級計算機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5G通信網絡等領域的領先地位。無疑,“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緊抓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機遇,有助于我國盡早步入科技強國行列,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從人類發展出路角度看,廣闊海洋能為各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多種保障
當今世界人口總數已經超過70億,但生產生活狀況卻呈現出明顯的發展不平衡態勢,即約1/7的人口生活在發達國家或地區,生產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宜人;約1/7的人口生活在極不發達國家或地區,生產落后、生活貧困、環境惡劣;約5/7的人口生活在發展中國家或地區,他們中的一部分通過自身努力步入發達國家或地區行列,一部分因為某些原因淪入極不發達國家或地區行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但需要注意的是,生產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也會對陸地資源的開發利用、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形成挑戰。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如何實現再平衡?地球表面的總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積約為3.61億平方千米,占地球總表面積的71%。無疑,開發利用廣闊的海洋將會成為新出路。
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把開發利用廣闊的海洋作為新的發展出路。黨的十九大報告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把我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而海洋能夠為國家生產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多種保障。“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海洋空間巨大、立體交錯;海洋資源豐富、可再生性強;海洋孕育了生命、促進了發展;海洋聯通了世界、調節了氣候。當前,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緩解了全球發展不平衡、分配不平衡的突出矛盾,而廣闊的海洋無疑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胸懷“兩個大局”,從世界格局變化角度探究世界發展的新趨勢,從科學技術革命角度把握中國發展的新機遇,從人類發展出路的角度評估人類社會發展的新去向
要胸懷“兩個大局”,運用辯證思維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形勢。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兩個大局”的觀點。他指出,“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裝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國內大局就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際大局就是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爭取良好外部條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目前,“兩個大局”的內涵發生了一些變化:“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運用辯證思維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形勢,既要堅持胸懷“兩個大局”的兩點論,也要堅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點論。
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運用新發展理念主動求變、科學應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創新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問題,開放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五大發展理念互相貫通、緊密聯系,都是以發展為主題、以人民為中心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是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的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是以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更好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的發展格局。總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在風云變幻的當今時代,保持戰略定力對內表現為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外表現為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道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深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但毫無疑問,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我國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因此,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我國應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宗旨,力爭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總之,要在變局中開新局,應深入領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豐富內涵,從世界格局變化角度探究世界發展的新趨勢,從科學技術革命角度把握中國發展的新機遇,從人類發展出路角度評估人類社會發展的新去向。在統籌“兩個大局”的同時,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中心任務,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定能逐步實現。
(作者為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③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
④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人民日報》,2020年11月4日。
責編/孫渴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