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絕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讓中國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這是力求精準的減貧實踐——各地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因戶施策落實產業、教育、醫療、就業、兜底等扶貧措施,改善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書寫了高質量脫貧精彩答卷。
這是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現行標準下的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和12.8萬個貧困村全部摘帽,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歷史性解決。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采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經過八年持續奮斗,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貧困地區的面貌煥然一新。
咬定目標,苦干實干——
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
2020年4月21日,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范園區考察脫貧攻堅。考察中的一張照片定格了“五級書記”共抓扶貧的精彩瞬間。
照片中,習近平總書記面帶微笑向茶農們走來。在他身后,是陜西省委書記、安康市委書記、平利縣委書記、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
從黨中央“最高指揮部”到基層“最后一公里”,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大家,層層壓實責任,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兌現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親自督戰,推動脫貧攻堅始終保持正確方向和良好態勢。
王屋山下的河南濟源承留鎮玉皇廟村,農民們正忙著白菜種苗栽植管理,這已成為村里的主導產業之一。但為村民謀劃產業發展路徑的濟源工科委駐該村第一書記李艷軍卻再也無法分享這份豐收的喜悅。
2020年11月2日,在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重要時刻,他突發急病,因公殉職,生命永遠定格在46歲。
“退伍軍人真是棒,扶貧路上往前沖”。說起李艷軍,玉皇廟村的群眾沒有一個不豎大拇指。
八年來,脫貧攻堅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建立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體制機制。中西部22個省區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走過了波瀾壯闊的輝煌歷程。
五級書記抓扶貧,這是中國特色,更是中國決心。
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中辦、國辦出臺十多個配套文件,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出臺100多個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一系列文件和部署背后,脫貧攻堅頂層設計和創新路線日益清晰。
上下同心,壓實責任。各地盡銳出戰,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嚴格考核評估,確保脫貧質量,促進脫貧攻堅不斷破解難題、開創新局。
精準發力,因戶施策——
下足“繡花”功夫,瞄準“靶心”發力
“幫扶干部幫我設計生豬、鴨子養殖規劃,還幫我找了一份臨工,去年我家人均純收入近1萬元。”1月12日下午,四川瀘州市江陽區藍田街道紅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湘群打零工回家后,哼著歡快的歌曲忙著喂養牲畜。
“全面打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重在找對路子、開好‘方子’,積極探索新機制、新模式,確保政策落地見效。”瀘州市江陽區扶貧開發局局長羅麗介紹,為確保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江陽建立了區、鎮街干部雙重幫扶機制,30多名區領導、2300余名區級機關和鎮街干部職工結對幫扶3845戶貧困戶,實現全區總動員、幫扶全覆蓋、脫貧不脫鉤。
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只有瞄準“靶心”,才能幫到點上、扶到根上。
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開展建檔立卡,用一年時間完成貧困識別,用兩年時間開展“回頭看”,用4年時間實行動態管理,識別準確率不斷提高,建立起全國統一的扶貧信息系統,第一次實現貧困數據到村到戶到人,摸清了貧困規模、致貧原因、發展需求,扣好了精準扶貧的“第一粒扣子”。
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選派駐村干部,2015年實現對貧困村全覆蓋。全國累計選派300多萬名縣以上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優秀工作人員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每年保持近100萬人在崗,打通了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
解決好“怎么扶”的問題——推進分類施策,根據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和貧困群眾致貧原因幫扶需求,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交通扶貧、水利扶貧、電力扶貧、網絡扶貧、旅游扶貧和危房改造、兜底保障等措施,探索資產收益扶貧、電商扶貧新模式,把“精準”方略落到實處。
解決好“如何退”的問題——建立貧困退出機制,明確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退出的標準和程序,每年委托第三方進行專項抽查評估,開展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確保退出結果真實。
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統領下,社會各界、各行各業的力量都動員起來,一系列創新實踐在各地蓬勃開展,眾人拾柴匯聚起脫貧攻堅的磅礴偉力。
就業增收,鞏固成果——
強化扶志扶智,提升脫貧能力
隨著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啟動“數字平臺經濟促就業助脫貧行動”,滴滴出行、美團等平臺企業拿出一批外賣騎手、物流收派、倉庫管理、理貨打包等崗位,定向投放貧困地區。
其中,接地氣的生活服務業崗位,成為不少貧困地區青年人進城的新選擇。來自甘肅慶陽的白瑋就是獲益的貧困戶之一。
來北京前,白瑋家是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他已在北京市朝陽區國貿片區做了3年騎手。有了就業支撐,白瑋在河北淶水買了房子,并和愛人計劃把女兒接到北京來上幼兒園。
從已有扶貧脫貧經驗看,就業扶貧提升了貧困群眾的自主脫貧能力,也是鞏固扶貧脫貧成果、防止已脫貧人口返貧的最有效措施。《美團扶貧報告2020》數據顯示,自2013年成立至2020年8月底,累計有900多萬騎手在美團平臺就業實現增收,經國務院扶貧辦數據比對,其中吸納的54.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均已實現脫貧。
經過脫貧攻堅,我國貧困地區發生了一系列歷史性、標志性、趨勢性變化。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29.2%,比全國農民收入增速快20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和生產經營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轉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高。”國務院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說。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攻堅戰雖然取得全面勝利,但有些地方脫貧成果仍然脆弱,脫貧地區發展基礎仍然薄弱,脫貧人口自我發展能力有待加強,一些扶貧產業剛剛起步。要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做好政策銜接、規劃銜接、產業幫扶銜接和就業幫扶銜接,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