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用共同治理破解鄉村人情風整治難題

【摘要】人情風整治是鄉村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人情風整治工作存在重宣傳輕落實、重面子輕里子、重短期輕長遠等問題。破解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凸顯共同治理思維,在基層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基礎上,充分發揚人民民主、實現人情減負的自我治理,最終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共治目標。

【關鍵詞】人情風整治 共同治理 鄉風文明 人民民主 【中圖分類號】D422.62 【文獻標識碼】A

人情風盛行是當前鄉風文明建設面臨的老大難問題。在農村一些地方人情消費名目繁多,除常見的紅白喜事外,還普遍存在訂親、升學、參軍、喬遷、祝壽、滿月、一周歲生日等人情消費,這些不同名目的人情消費占據農村家庭相當一部分的支出,加大了家庭消費負擔,給普通農民家庭帶來了極大的人情消費壓力。在此過程中,也進一步延伸出巧立名目、大操大辦、相互攀比、低俗惡搞、厚葬薄養、貪污腐敗等問題,不僅降低家庭生活質量、助長不良社會風氣,還可能引發社會矛盾、擾亂鄉村社會秩序。因此,整治鄉村人情風迫在眉睫。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指出:“教育引導群眾革除陳規陋習,弘揚公序良俗,培育文明鄉風。”

當前鄉村人情風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重宣傳輕落實、重面子輕里子以及重短期輕長遠

一是在整治目標上,重宣傳輕落實。在運動式治理的路徑依賴下,各地基層政府紛紛出臺鄉村人情風整治方案,方案涵蓋整治主體、整治路徑、整治策略、整治評估等方方面面內容。與此同時,為了有效發動民眾參與,各地紛紛啟動宣傳機器,對整治方案和目標加以宣傳,如充分發揮不同層次媒體的輿論引領作用,在網站和報刊開設專題專欄,利用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采取文字、圖案、音視頻等多種形式,運用公益宣傳廣告、文化墻、海報等多種媒介,構建一種家喻戶曉、覆蓋全民的宣傳格局。然而,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具體政策執行上,一方面,少數基層政府采取打折扣、靈活變通的方式應對上級的目標考核,另一方面,一些民眾的不配合也導致人情風整治工作難以有效推進。

二是在整治過程中,重面子輕里子。人情風的盛行有其深刻的文化基礎,農民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形成了這種注重人情的禮節慣習。這意味著人情風整治也必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然而,在現實中,有的基層政府往往注重那些成效快、容易出政績的“面子工程”,如讓農民現場表態、到處張貼宣傳標語等,而對涉及到農民內在觀念和思想變遷的“里子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情風整治工作浮于表面,沒有觸及到根本。

三是在整治成效上,重短期輕長遠。在各地的人情風整治實踐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現象:短期內人情風在外在的強力整治下有所消減或式微,而一旦外在約束弱化或者消失,人情之風便會“死灰復燃”。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已有的諸多整治措施只看到眼前的短期效果,如壓縮名目、減少禮金、取消繁文縟節等,這些短期效果達到后,整治工作也便偃旗息鼓,缺乏持久動力。典型的如有的地方推出的“人情減負月”活動,雖然能夠提高工作針對性,但似乎只將人情減負聚焦于特定的時間范圍內,缺乏長遠眼光和可持續性。

當然,上述問題的出現的確在于鄉村人情之風有其深刻的社會和歷史基礎,是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可謂是根深蒂固。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即有的整治路徑沒有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缺乏共同治理思維。因此,需要從共治主體、共治路徑、共治目標三個層面尋求鄉村人情風整治難題的破解之道。

共治主體:黨委總攬全局,積極協調各方

一方面,基層黨委要以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從全局和長遠的角度確定人情風整治工作的主要方向、原則、領域和議題。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頂層設計并非要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賦予鄉村社會自主性,即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為此,在專項整治方案出臺的過程中,要積極吸收和采納民眾建議,凝聚社會最大公約數。此外,要探索建立“鄉鎮—村莊(居委會)—小組—農戶”的多層次人情風整治組織架構,以“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為原則,與每一位農戶簽訂具有長期合約效力的人情減負承諾書,充分發揮基層黨委的動員和領導作用。與此同時,基層政府需要擺正自身的角色定位,秉持“治理”而非“管理”思維對人情風整治各項工作進行監督和把關。在此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采取柔性、靈活和多樣化的治理方式,避免剛性、固化和“一刀切”的治理模式。

另一方面,基層黨委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主體的積極性,構建同向發力、協同作戰的人情風整治工作格局。在此過程中,基層黨委既要充分發揮工會、婦聯、行業協會等的引領作用,引導他們發布倡議書,加強團體自律,帶頭抵制人情過度消費,樹立文明新風,也要調動鄉村社會中本土精英,例如,鄉賢、網格員、村干部、小組代表等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榜樣示范、價值引領、督促約束作用。在此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要激發每一位農戶自覺踐行人情減負的內生動力,著力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主體性。為此需要充分了解農民所思所想所行,分析他們對于人情減負的顧慮和訴求,如此方可構建一種群眾路線式的全民動員格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引導和幫助群眾理性思考人情過度消費的弊端,并主動培養、發現和識別群眾中的積極分子,通過“傳幫帶”的作用機制,發揮這類積極分子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在具體的工作內容上,要注意回應多方主體的共性訴求,對于人民群眾共同關心的問題不能視而不見。在問題的解決上,要通過協商機制充分發揮群眾智慧,以群策群力的方式找到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解決方案。

共治路徑:發揚人民民主,實現自我管理

人情之風的整治需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不僅因為群眾本身是治理的對象,更在于群眾本身也構成了一種治理主體。唯有充分發揚人情風整治過程中的人民民主,才能有效實現群眾對人情事項的自我約束和管理。

一是充分依托民主選舉,成立紅白理事會。在鎮村黨委的領導下,依據民主推薦、選舉的辦法,將包括村(社區)兩委人員、黨員、群眾以及殯葬行業從業人員納入紅白理事會。作為黨和政府領導下的民間自組織,紅白理事會具有凝聚人心、團結民意的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紅白理事會實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積極宣傳黨的人情風整治政策方針、貫徹落實人情風整治專項規定、引導群眾移風易俗、做好群眾思想疏導工作。紅白理事會堅持民主協商和民主管理的原則,有助于發揮各方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積極性,由此提高人民群眾參與人情風治理的內生動力。

二是積極發揮民主決策,制定人情規則。人情規則只有基于民主決策才能被群眾接受、認可和執行。這些人情規則涉及到紅白喜事的具體細節,在具體的制定路徑上,應先由村民委員會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擬定草案,再通過召開村民小組會、入戶走訪、廣播通知、短信群發等方式征集群眾意見,最后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并公示公開。當然,在制定人情規則的過程中,既要尊重鄉村社會即有傳統的人情習慣并吸收其積極的一面,也要大膽創新引進現代人情理念。還需要注意的是,人情規則并非一成不變,要根據時代環境、結構條件和具體情境進行及時地調整和完善。但無論如何,人情規則的建立必須要堅持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則且要符合鄉風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

三是主動接受民主監督,加強獎勵和懲戒。在人情風治理過程中,可能會有人懷有僥幸心理做出違規行為。為此,應充分動員民眾建立民主監督網絡,表彰先進,懲罰落后,對于前者,通過實行人情減負星級示范家庭和示范個人的評比來提高農民的榮譽感,對于后者可通過鎮村微信公眾號、村組微信群進行曝光。在此基礎上,各村(居)可成立人情減負監督委員會,對轄區內人情規則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彰顯蘊含其間的公開性、透明性和民主性。在民主監督的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第三方力量的積極作用,比如,通過與周邊鄉村互評的方式展開考核、邀請上級工作小組進行檢查等,這樣有助于提高監督的公正性。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監督、獎勵和懲戒的過程中,要警惕“人情”的作用,必須做到賞罰分明、獎懲有度,堅決杜絕找關系、打招呼、看面子等現象的出現。

共治目標:發動人人參與,追求人人盡責

人情風的盛行嵌入于特定的社會關系網絡中,唯有人人都參與,人人來盡責,方可人人都受益,這構成了共同治理的根本目標。這種全員動員關鍵要立基于鄉村社會的本土資源,具體包含如下路徑:

一是充分發揮村干部的“領頭雁”作用。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人情風整治過程中,村干部的角色是雙重的,既是人情風整治的帶頭人,同時又作為“熟人”嵌入于鄉村社會復雜的人情關系網中。因此,村干部若不能以身作則,可能將會成為人情風整治的最大障礙。為此,應加強“兩委”建設,充分發揮村干部在人情風整治中的積極性,并把村干部人情減負踐諾情況納入黨員干部民主評議內容。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強化對村干部的監督,在農村,村干部具有更為寬泛的社會關系和人情網絡,這就導致在人情風整治上也就越容易出現磕絆和阻礙。現實中也出現了少數村干部帶頭阻擾人情風整治的亂象,這種現象一旦發生,就會直接弱化人情風治理的效度和力度。

二是探索人情交往替代方案。人情風整治不是要消滅人情味,為此如何建立一種替代性人情交往方案就尤為重要。一方面,可以通過“減”的方式來減輕人情負擔,例如,降低禮金、縮小宴請范圍、削減宴請支出等;另一方面,可通過“增”的方式彌補人情損失,例如,在操辦白事時,由村鎮干部親自上門吊唁并贈送象征性慰問金、紅白理事會提供音響播放哀樂以取代鼓樂表演等,在操辦紅事時,由紅白理事會組織實施集體婚宴和儀式、鄉鎮出面贈送祝福語等,通過這種“一增一減”既能減輕人情負擔,又能體現人情味。在替代方案的構建過程中,還要注意引導群眾脫離人情消費中的低級趣味。如在以往的人情往來中,常常存在著攀比和資源浪費問題,在尋求人情替代方案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類似“榮譽機制”的方式來提高民眾的“獲得感”,如由政府出面給群眾發放錦旗、證書等。

三是開展人情減負大討論和座談會。理越辯越明,事越析越清。通過發動民眾參與人情減負大討論和座談會,一方面能夠樹立群眾在人情減負中的主人翁地位,另一方面能夠提高群眾對人情減負重要性的認識。與此同時,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傾聽民聲和了解民意,通過群眾參與制定切合本村實際的人情減負方案,提高民眾的認同感,逐步樹立崇尚文明新風的良好氛圍。在組織討論和座談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收集和回應民眾的切實訴求,尤其是要找到民眾的最大公約數以凝聚共識。此外,還要注意吸納民眾對于政府人情風整治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進而對照自身,反思改進。

(作者為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桑墟鎮人大主席)

【參考文獻】

①王亞華、蘇毅清:《鄉村振興—中國農村發展新戰略》,《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

責編/謝帥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趙橙涔]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