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近百年文化演進歷程中,在東西文明強烈碰撞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己任,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開啟了中華文化發展的新篇章。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立足新時代,統攬“四個偉大”,對文化建設歷史使命的戰略定位。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的實踐要求。“五位一體”就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五大領域工作的統籌考量和整體推進,這五個方面相互之間不是隔離、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深度融合的,其中,“文化”處于基礎性地位,對于“經濟”等其他四個方面發揮著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等作用。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文化”可以說貫穿其中。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看,一個“全面”說明,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上的繁榮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幅度提升等,是必不可少的。就“全面深化改革”看,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其內容不是指哪一個或幾個方面,而是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各領域,對于“文化”而言,又涉及教育、體育、科學等部門。就“全面依法治國”看,無論是在立法、司法、執法還是守法諸環節,相應的“法治文化”都至關重要。就“全面從嚴治黨”看,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生態的形成,必然以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文化為基礎。
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文化發展也面臨著高質量的現實要求。堅持以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無疑能夠更好地發揮文化在推動轉型升級中的作用。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關鍵在于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高質量發展重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發展方式涉及生產、生活、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諸方面、全方位,絕不僅僅是經濟領域的事情。縱觀當今世界一些發達國家推進工業化、現代化的實踐進程和戰略指向,科技因素固然重要,而包括文化認同、國民素質、創新意識、消費習慣、價值追求等文化因素也發揮著潛移默化甚至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基于特定思想文化觀念的創新、創意等創造性行為,正在成為影響乃至制約國家產業升級的重大變量。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我國在取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同時,在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但總體看,比較于經濟等物質生活領域,文化建設的力度亟待進一步加大。從日常生活品質的角度審視,以世界通行的恩格爾系數來衡量,標準是越低越好,折射的是人們日常開支中吃喝等基本生存需要的比重日趨降低,而對應于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更高一級的需求則不斷提升。不論是“交往”還是“自我實現”等高層次的需要,歸根結底還是在于文化水平及綜合素養的提高。因此,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文化產品,成為新發展階段的必然之舉。為此,“文化企業承擔特有社會責任,要指導推動各類文化企業牢牢把握正確導向,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反映中國人民審美追求,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社會公序良俗,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創作生產更多健康向上、品質優良的文化產品”。
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是凝聚一個民族的心理紐帶,也是面對艱難險阻、戰而勝之的強大精神力量。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精氣神”問題,如曾經講到的抗疫精神、抗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再如,面對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日益增長的外部環境,究竟應如何有理有利有節地予以因應,最大限度地化解之,是一個政治層面的嚴峻挑戰,也是一個精神文化乃至哲學層面的考驗。中國人民歷來不信邪、不怕鬼,不惹事、也不怕事,其中充溢的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以及“舍生忘死”“精忠報國”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滲透的是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的對于和平發展的渴求。步入新發展階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復雜交織下,除了要有堅實的實力作為基礎,還必須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為此,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