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反壟斷應如何作為?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
記者: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理解“強化反壟斷”的重要意義?
劉俊海: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活力之源。只有競爭才能激發企業活力,才能讓各類市場主體在競爭中煥發生機。可以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建立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就是一部鼓勵競爭、打破壟斷的歷史。
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大循環,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需要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
我國擁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強化反壟斷,加強消費者保護,有助于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形成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形成消費驅動投資、投資助推消費的良性互動經濟增長新動力,有助于推動法治中國建設,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健全社會誠信體系。
記者:數字經濟時代的競爭呈現出怎樣的新特點,這對反壟斷提出了哪些新挑戰?
劉俊海: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今年1月,市場監管總局就《〈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其最大亮點之一就是把超級互聯網大平臺納入立法規制范圍,并強調在認定互聯網領域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時,要考慮網絡效應、規模經濟、鎖定效應、掌握和處理相關數據的能力等因素。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又發布了《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對電商平臺“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行為明文禁止。
企業做大做強沒有問題,但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就構成了《反壟斷法》禁止的行為。近年來,傳統行業與新興行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壟斷問題,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日漸成熟,不少平臺企業逐漸從規模快速擴張期轉入資源掌控期,不規范競爭行為集中出現,不公平的霸王條款大行其道。
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但同時要依法規范發展,健全數字規則。
記者:強化反壟斷,您認為從法律和實踐層面應如何作為?
劉俊海:公平公正的法律秩序是市場經濟的活力之源,互聯網市場不應成為反壟斷的法外之地。加強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充分體現出“法治與發展并重,更加注重法治;公平與效率并舉,更加注重公平;創新與誠信并重,更加注重誠信;消費者與經營者利益兼顧,更加注重消費者權益”的理念,符合廣大消費者利益,也有利于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
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反壟斷要按照《反壟斷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依法推進。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在透明、理性的軌道上強化反壟斷的監管職責,著力提升反壟斷工作效能,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要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堅持平等準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要鼓勵中小微企業脫穎而出,鼓勵各個行業的新興企業能夠有機會在市場中找到發展的立足之地。要建立健全消費者友好型的行政監管體系、司法救濟體系和協同治理體系,同時加強消費者自我保護教育。
希望企業與時俱進,牢固樹立“一心二維三品四商五嚴六實”的經營理念。“一心”是指對消費者的感恩之心;“二維”指盈利合理化思維與社會責任思維;“三品”指要做到產品、企品與人品的三品合一;“四商”指企業要有創新的智商、受人尊重的情商、對法律敬畏的法商、自律的德商;“五嚴”要求企業要有嚴格的產品標準、質量控制體系、售后服務體系、內控體系與問責體系;“六實”指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安全保障權、隱私權和治理參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