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中國特色住宅建設的發展之路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住宅建設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住宅建設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其主要內容包括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以及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等。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住宅建設重要論述的指導下,我國住宅建設取得了重要成就,確立了住房建設為人民的目標定位,逐步滿足了部分人民群眾的住房需求,同時當前正在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關鍵詞】住宅建設 “房住不炒” 住有所居 【中圖分類號】F299.23 【文獻標識碼】A

2013年10月29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和供應體系建設進行第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重要講話,并提出了一系列房地產業改革發展的戰略舉措,包括對房地產業的定位、房地產市場治理、住房制度建設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住宅建設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住宅建設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滿足人民群眾住房需求

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緊接著黨中央就專題學習研究了住宅問題,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群眾住房問題。”住房問題,對于人民群眾來說,是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是大的民生問題。對于國家來說,住房問題又是發展問題,關乎經濟發展,關乎改革成果與人民共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還存在著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決、保障性住房總體不足、住房資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眾多的住房剛性需求、政府改革措施有待完善以及住房市場管理不規范等。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為我們規劃了住宅建設的路線圖。黨和政府全力實施這個路線圖,才能把住房保障體系和供應體系建設成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德政工程。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明確“房住不炒”的定位,是對片面強調住房商品化觀點的修正。住房是居住功能定位和商品屬性的統一,一方面,從目的來看,住房是消費品,是為了滿足人民的居住需求,特別是其中的保障性住房,更是以政府為主提供的消費品;另一方面,從手段來看,住房是商品,要通過商品交換,最終實現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居住需求的目的,住房的價格既通過市場確定,但又不完全由市場決定,作為重要的民生產品,政府要適當調控住房商品的價格,防止其畸形走高。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的,限定標準,限定價格或租金,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包括兩限商品房、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和政策性租賃房等。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為了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第一,要處理好四大關系,即處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市場化的關系、住房發展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關系、需要和可能的關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關系;第二,總的方向是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第三,要完善住房支持政策、土地政策以及財政政策,綜合運用政策措施,并積極探索建立非營利機構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體制機制。這就為住房長效機制建設明確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黨的十九大報告總結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發展的成就與經驗,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住房制度,提出了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這一新的表述,強調了多主體參與,發揮多渠道的保障功能,增加了住房租賃建設這一制度導向,更有利于實現人民住有所居。

實現人民安居樂業

為了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的目標,黨和國家進一步設計和完善了住房制度改革路線圖,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

大力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二五’規劃提出,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戶),到2015年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這是政府對人民作出的承諾,要全力完成。”“十一五”期間,我國在解決了1140萬戶城鎮低收入家庭和360萬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的基礎上,在“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十三五”期間保障房建設重點轉向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2015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各地方政府落實國務院部署,大力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工作,并且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2000萬套。經過“十二五”“十三五”十年的保障房建設,城鄉住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為人民過上安居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

規范房地產市場。落實“房住不炒”的執政理念,需要政策措施落地落細,規范房地產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清理整頓房地產投資市場,國資委按照中央要求,將中央企業中非房地產主業企業逐步退出房地產市場,2010年國資委介紹中央企業中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有16家,要求另外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逐步退出房地產業務。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地方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要逐步減少經營房地產,國企和集體企業投資房地產業的企業數量也呈逐年遞減趨勢。這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規范了房地產投資市場。同時,2018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聯合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了民營和外資房地產企業的市場行為,為實現人民的安居目標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房地產業去庫存。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經過2008年以來的大規模房地產投資、市場開發,201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出現一定的分化現象,一線城市房價高漲、住房供不應求,三、四線城市住房供過于求、房價下跌,出現大量商品房庫存積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黨中央做出了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從2016年起,重點實施“三去一降一補”政策,其中去庫存主要就是去房地產庫存。中央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由村民轉化為市民的群眾提供住房;加大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力度,促進庫存商品房銷售;實施控制房價上漲、優化金融環境等政策措施,逐步實現了房地產業去庫存的目標。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通過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更好地滿足了城市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通過在農村實施危房改造項目,滿足了一部分農村貧困人口改善住房的愿望;通過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優化房地產市場環境,為解決人民群眾改善性住房需求提供了政策保障。這些舉措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逐步實現了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愿望。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住宅建設重要論述的實踐貢獻

在馬克思主義住宅建設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發展實踐,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住宅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住宅建設之路。

確立了住房建設為人民的目標定位。我國的住房制度改革,其目標是滿足人民群眾的住房需求。堅持“房住不炒”,就是回歸住房的居住本位。始終堅持住房的居住本位,是我國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設穩定長效發展的核心理念,符合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屬性。

逐步滿足了人民群眾的住房需求。“十三五”期間保障性住房建設重點轉向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數據信息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力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從2016-2019年,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分別為606萬套、609萬套、626萬套以及316萬套,2016年至2019年底,全國棚改開工2157萬套,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的目標任務。確保讓貧困人口不住危房,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已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

房地產投資大幅提高,城鎮居民住房面積大大增加,基本解決了城鎮住房短缺問題,人民群眾居住需求實現不同程度滿足。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978年全國住宅投資僅38億元,占GDP比重為1.2%,到2018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達到12.0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9.46%;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2.3平方米。

構建了住房建設的長效制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為中國住房制度建設指明了方向。黨和國家開始深層探索,整體設計,戰略謀劃,探索我國城市住房制度長效之策、治本之道。從產業定位、改革路徑、發展機制等方面系統謀劃。初步建立了“房住不炒”、回歸居住本位以及保障房和商品房共同發展、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長效化體制機制。

商品房和保障房并建。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們堅持商品房和保障房并建的頂層設計。當前更要強調保障房建設,緩解住房剛需緊缺狀況,平抑高房價。我國在“十二五”期間建設了3600萬套保障房,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群眾的住房剛需。

住房租賃和住房售購并舉。深化我國住房制度改革,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當前條件下,我國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一線城市,大力發展國有資本主導、多主體參與、房租低廉的住房租賃市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一,逐步轉變人民群眾愿購不愿租的居住觀念,以相對低廉的房租擴大租房群體,也有利于人口流動。第二,逐步抑制高房價,國有資本主導建設廉租房,可以保證穩定的房源,優先解決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更多吸引青年群體租房,緩解購房剛需,能夠更好地抑制房價上漲。第三,引導人民群眾逐步將資產從高房產化轉向多領域資產平衡配置,強化“房住不炒”理念,通過較低房租引導租房消費,降低購房需求,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住房資產比重就會逐步下降,能夠有效促進多元化消費、多領域投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創造條件。

(作者分別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②陳杰、郭曉欣:《中國城鎮住房制度70年變遷:回顧與展望》,《中國經濟報告》,2019年第4期。

責編/謝帥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yuhaiyun]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