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加強基層公權力運行監督,才能真正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大竹縣聚焦“事前預防、事中監督”,緊盯重點領域、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把基層公權力置于監督“聚光燈”之下,推動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基層監督 公權力 大竹縣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大竹縣紀委監委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市委、縣委和上級紀檢監察機關決策部署,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把黨內監督同國家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近3年,全縣農村基層腐敗案件年均下降5.6%。通過全面加強基層公權力的監督,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持續鞏固,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大竹縣躋身2020年中國西部百強縣第46位,較2010年上升37位;連續6年榮獲達州市綜合目標考核第一名。
基層公權力監督須臾不可放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但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一點也不能低估。強化基層公權力監督不僅是落實上級要求的政治任務,也是鞏固政治生態的有效路徑,更是保障群眾利益的現實需求。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治國理政最突出的矛盾問題也在基層?;鶎幼鳛閲抑卫眢w系的“末梢神經”,必須堅定落實上級要求,全面加強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建設,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體系。近3年,全縣累計查處873人,其中村社干部和基層單位干部占比達65.3%。從近年查處的基層案件看,個別基層干部沒有正確行使權力,吃拿卡要、優親厚友、“雁過拔毛”,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究其原因,就是基層公權力沒有得到全覆蓋監督、全過程制約。為此,必須聚焦“事前預防、事中監督”,緊盯重點領域、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把基層公權力置于監督“聚光燈”之下,推動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長效機制。
始終將基層公權力監督擺在突出位置抓實抓好
夯實基層基礎,破解“監督責任不落實”問題。一是構建“縱向到底”的監督體系。推行“統派統管”監督機制,按照“人員統派、工作統籌”思路,由上一級紀檢監察組織統一管理、統一指揮、統一調度,鄉鎮、部門抽派紀檢監察員到村(社區)、下屬單位開展專責監督,著力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米”。縣紀委監委向重點行業領域縣級分管領導發送《點題督責提示函》47份,督促其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縣委巡察辦向問題突出單位縣級分管領導送達《整改提示函》49件,倒逼監管責任落地落實。二是構建“橫向到邊”的監督網絡。健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產業園區、兩新組織“五類覆蓋”的紀檢監察監督網絡。在蹲點督導鄉鎮、派駐機構、巡察機構高效履職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向縣管企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派駐紀檢監察組試點工作。督促指導縣直部門有序推進機關紀委建設,明確產業園區、兩新組織行業主管部門內設紀委及所屬派駐機構的監管責任。三是構建“全域覆蓋”的監督格局。扎實開展百場宣講進基層、千名書記講黨課、萬名黨員爭優秀“百千萬”活動,加強對黨員干部初心使命、理想信念、黨紀法規的教育指導,實行“理論政策+工作成效+作風形象”督查考評制度,切實增強敢于監督和接受監督的思想行動自覺。推行縣紀委書記遍訪鄉鎮、鄉鎮紀委書記遍訪村社、村社支部書記遍訪居民小組“三級書記遍訪”機制,督促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協調貫通、同向發力。
強化四個監督,破解“監督體系不健全”問題。一是強化紀律監督。督促“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增強黨章黨紀黨規意識,對頂風違紀違法、觸碰“紅線”的露頭就打,絕不姑息縱容。2018年以來,全縣共立案691起,黨紀政務處分823人,移送司法15人。依托中國社科院大竹廉政調研基地、黨風廉政建設展館等,先后組織125批5000余名黨員干部接受警示教育;組織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旁聽法院庭審5次、觀看警示教育片6場,編發警示案例5000余冊。二是強化監察監督。明確鄉鎮紀委書記兼任監察室主任,選聘1至2名監察專員,通過開展談心談話、專項監督檢查等方式精準監督、全程監督,消除國家監察“死角盲區”。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整合網站、微信、窗口單位相關功能,打造“民生110”便民利民和監督執紀一體化平臺。三是強化派駐監督。充分發揮派駐監督的“前哨”“探頭”作用,聚焦被監督單位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行使權力情況,通過參加(列席)會議、受理信訪舉報、線索處置等方式,創新采取“122”一表兩單兩函工作模式,適時發出《監督檢查情況表》《發現問題清單》《問題線索移送單》《發現問題提醒函》《整改情況函》,對基層行使公權力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及道德操守情況實施全程監督。四是強化巡察監督。綜合運用常規、專項、延伸、聯動巡察等方式,全面加強政治巡察,構建“上下聯動、左右銜接、條塊結合”的巡察工作格局。
完善體制機制,破解“監督力量不聚焦”問題。一是深化機構改革。堅持把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與全縣改革發展大局同步謀劃、統一部署,充分保障改革所需的人財物。二是加強權力監管。出臺《權力運行監督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1+7”制度,協同推進雙向互動網絡平臺、電視公開承諾踐諾平臺、黨群干群結對幫扶平臺、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四平臺一評價”體系建設,切實發揮“制度+平臺+公開+監督”聚合效應。三是督促規范行權。創新“1+1+N”片組協作機制,由1名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帶領1個紀檢監察室,協同N名鄉鎮、派駐機構、巡察機構紀檢監察干部,聚焦權力集中、資源富集、資金密集的行業領域實行點穴監督、交叉監督、提級監督,形成“上下一體、信息共享、力量統籌、工作聯動、快速高效”的工作局面。
強化基層公權力監督須在三方面下足功夫
壓緊壓實“關鍵少數”責任。強化基層公權力監督,主責在黨委、關鍵在落實。樹牢“一把手抓監督、監督抓一把手”理念,切實把黨委的主體責任、黨委書記“第一責任”、班子成員的“一崗雙責”和紀委監督責任“四責”協同起來,構建“層級分明、權責明確、全面覆蓋”的權力監督責任體系,切實把責任傳遞到人、落實到崗,推動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生動格局。
統籌發揮“四個監督”合力。堅持整體謀劃、系統推進,積極探索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貫通融合的實現路徑,形成監督合力,增強監督實效。同時,還需發揮好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作用,不斷完善紀檢監察監督與其他監督協同發力的體制機制,切實增強基層公權力監督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扎緊織密權力“制度籠子”。規范權力運行、遏制權力腐敗的根本路徑和手段,就是建立完善對黨員干部和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日常監督管理機制,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完善有效的監督方法,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作者為四川省大竹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代理主任)
責編/趙博藝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