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各地區的決戰脫貧攻堅鏖戰正酣,一個個決戰脫貧攻堅的場景,繪成了全面小康的美麗畫卷。發展產業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只有將產業發展起來,貧困地區才能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增強貧困群眾內生發展動力,鞏固脫貧成果。因此,要帶動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和鞏固現有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必須做足“產業扶貧”的“加分項”。
做足“提質增效”。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指出,產業扶貧要進一步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特色種養、特色林果、特色加工和鄉村旅游,著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一片一特”,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將扶貧產業培育成帶動脫貧和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受益。因此,產業扶貧在選擇新發展的農業產業上,不應是盲目引進拿來,應根據引進區域的自然氣候、土地資源、水利資源等條件來選擇有成長優勢的農業產業,結合涉及農業產業發展區域群眾的勞作習慣、認同程度,以及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匹配的可能性和所發展產業生產的農產品在周邊市場的容量來確定發展規模,以此來提升產業支撐能力,增強群眾的內生發展動能,讓貧困群眾實現持續增收、共同致富。
做足“品牌優勢”。產業扶貧作為幫助農戶脫貧的最大杠桿,不能眼里只有“最低收益”,一味悶著頭往前推進,要有品牌意識。一個品牌可以帶活一個產業,富裕一方農民,很多地方通過類似于“小木耳大產業”做強、做大品牌效應,有效推動了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了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因此,各地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利用自身優勢,做好山水文章,打響地域品牌;要將種植產業與旅游和文化結合起來,提高綜合效益;要加大資金支持,加強管理,確保種植產業品質;要做好宣傳推介,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知名度和知曉率;要注重農產品的深加工開發,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業附加值,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品牌。
做足“產業融合”。這些年來,各地通過發展旅游景區,引導種植戶發展農家樂、民宿等旅游項目,讓第一、二、三產業實現互動,都寫下了三次產業融合大文章。可以說,推進產業融合有利于更好滿足鄉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鄉村千家萬戶致富。各地區要立足于本地產業發展現狀,在一二三產融合方面著力,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特色帶貧產業,積極發展特色種養、加工流通、休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開發牧區牧業多種功能、多重價值,積極探索合作經營、資產租賃、入股分紅、代種代養等多種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效增加牧民收入,努力推動當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脫貧的主要依托。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重要作用,做足產業發展的大文章,千方百計讓富民產業紅火起來,切實增強群眾的內生動力,徹底拔掉“窮根”,讓人民群眾擁有穩穩的幸福。(作者:陳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