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型舉國體制以實現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為最高目標,以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為基本方針,以現代化重大創新工程為戰略抓手,以創新發展的制度安排為核心實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國家強盛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制度安排。未來,新舉國體制還將在進一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發展、普惠民生福祉、促進科技創新、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出重大作用。
關鍵詞:新型舉國體制 制度優勢 國家治理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市場機制在協調互動、協同合作中促進了我國國家治理體系變革,推動了新型舉國體制的形成。這是一項集中全國各方面人力、物力、財力,以國家發展和國家利益為根本旨歸,以實現突破性發展和跨越式進步為外在表現的獨特政治體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協同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成為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國家強盛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制度安排。進入新發展階段,新型舉國體制還將在進一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發展、普惠民生福祉、促進科技創新、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出重大優勢。
進一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新型舉國體制以促進國家發展和維護國家利益為根本旨歸,以集中全國各方面人力、物力、財力為主要手段,需要科學的決策機制和完善的組織體系。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發揮著領導核心作用,不僅將人民群眾有效地組織、動員起來,還最大限度地激發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投身國家建設的積極性,從而迅速實現了國家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并在新時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新型舉國體制依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僅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越性,而且還能反過來進一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有利于提高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以及更加廣泛地調動、組織和協調社會資源。
改革開放四十年多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關鍵就在于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一方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為新型舉國體制提供了堅強的政治領導和組織基礎。另一方面,新型舉國體制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堅持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配合、協同攻關,取得了經濟、文化、國防、社會等領域的一系列成就,有力地加強和鞏固了黨的全面領導。
推動經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中指出:“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這是黨中央在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中國發展條件的基礎上所作出的重大判斷和重要指示。面對當前的發展要求和時代環境,新型舉國體制能夠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等方面發揮出重大的作用。
首先,與傳統舉國體制相比,新型舉國體制最重要的創新之處在于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度結合,這也是對傳統舉國體制以行政配置資源為主要手段的超越。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在我國資源配置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逐漸發展完善。新型舉國體制能夠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兼顧起來,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既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又對市場發展和資本流動加以規范引導,形成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的競爭優勢,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其次,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而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塑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具有集中力量的能力和協同各方的優勢,有利于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實現上下游、產供銷的適配與銜接,暢通國內大循環,并以此為基礎協調推進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最后,“十四五”期間我國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強制造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其中,與數字文明的高度結合是新型舉國體制的最新亮點。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大數據追蹤、全方位調查、精確化定點都體現了新型舉國體制在數字高科技和數字經濟上的發展與應用,有利于提升我國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與此同時,新型舉國體制還在產業鏈優化升級和基礎設施建設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產業鏈建設涉及到國計民生的各個方面,不僅需要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進行調整和提升,更需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在頂層設計上進行戰略性謀劃和戰術性指導,從而立足我國產業規模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引導新興產業鏈建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而要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更加離不開新型舉國體制的統籌推進。
普惠民生福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列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六大主要目標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說明》中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新型舉國體制以服務國家發展和人民利益為旨歸,與黨的人民立場和共同富裕目標相一致,有利于促進民生福祉的廣泛惠及,對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首先,社會保障體系是由國家制定的社會保險、救助、補貼等一系列制度的總稱,能夠有效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與生活需要,特別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失業、遭遇災害等時的特殊需要,這是現代國家惠民利民的重大制度安排。依賴于新型舉國體制的統籌協調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在我國逐漸確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則提出要進一步“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其次,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更需要黨和政府的密切關注。新型舉國體制能夠在頂層設計上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傳統體制弊端,沖破思想觀念束縛,完善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例如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等。
最后,保障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人民群眾的切身需求,也是我們黨始終重視的民生內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這項目標的制定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生動體現,也是使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優勢的重要場域。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命健康的維護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在人才隊伍培養、醫療設施建設、醫學科技發展、物資運輸保障等領域作出巨大努力。新型舉國體制的協同優勢、集中優勢和動員優勢已經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凸顯出來,并將繼續在健康中國的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促進科技創新
伴隨著互聯網、原子能、航空航天等科技領域的一系列突破,世界各國迎來了一場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創新的重要性,提出“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和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然而,盡管目前我國的科技水平與創新能力已經得到顯著提高,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受到西方關鍵核心技術制約的局面仍未改變。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化的當下,部分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和惡性打壓增加了我國科技、經濟等國家安全領域正常發展的風險和難度,“中興事件”和“華為事件”就是例證。在此形勢下,我們必須更大程度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不斷增強我國的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就科技創新規律而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突破越來越依賴于多領域、多學科、多部門的聯合、集中攻關,需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在其中發揮組織、協調和引導作用,從而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為抓手,集中力量搶占制高點。新型舉國體制正是我國科技創新領域的一大制度優勢,可以將政府、市場與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促進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和創新型國家建設。
2019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將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評價為“探索建立新型舉國體制的又一生動實踐”。在科技創新領域,新型舉國體制能夠更大程度地利用我國在產業政策和科技政策上的獨特優勢,真正做到“政產學研用”相結合,激發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用戶等創新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這一法寶,今天我們推進科技創新跨越也要依靠這一法寶,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機制。”
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布局到載人航天技術的突破,從“嫦娥工程”的穩步前進到“中國天眼”的落成啟用,新型舉國體制展現了其對科技創新領域的促進作用。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創新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愈發重要,“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于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因此,必須不斷探索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在科技創新領域重大優勢,如此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維護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是國家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主要包括人民安全、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科技安全等基本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動員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提出要繼續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及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等。
第一,新型舉國體制以實現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為最高目標,以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為基本方針,以現代化重大創新工程為戰略抓手,具有鮮明的政治優勢、協同優勢和戰略優勢,有利于統籌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國防現代化水平。國家安全體系和保障安全能力的建設重點在于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以及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這種領導體制、人民防線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集中力量辦大事、具有非凡鼓舞和動員能力的新型舉國體制不謀而合。
第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首位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始終如一的核心理念。新型舉國體制有能力在落實安全責任制、建設災害防御工程、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第一位的思想,及時采取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斗爭中,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充分彰顯,新型舉國體制也在“實戰”中展現了對人民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
第三,國防現代化的重點在于武器裝備、軍事人才以及聯合管理的現代化。以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協調為特征的新型舉國體制不僅能助力于國防科技的突破和國防人才的培養,還能優化各軍事力量的聯合訓練、聯合保障、聯合運用,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推手。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之際,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不斷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最終形成二者協同創新、合力攻關的良好局面,在進一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發展、普惠民生福祉、促進科技創新、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優勢作用,充分彰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型舉國體制的優越性。
【本文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重點項目“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統戰工作的歷史進程與歷史經驗研究”(項目編號:19GJJB001)階段性成果】
責編:賀勝蘭 / 司文君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