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以文明對話推動世界和平發展

【摘要】不同文明的對話與交流推動了人類的發展與進步。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時,文明之間就已經存在交流與互鑒,歷史的積淀與選擇,使文明的精華得以延續。在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矛盾紛爭不斷、和平與發展受到影響的背景下,加強文明的對話與交流更為重要。世界需要在多樣性中尋求共識和互鑒,在差異性中尋求理解和包容,在交流中尋求尊重與發展。文明對話有利于增強各個國家與民族相互理解,推進民心相通,增強政治互信,深化經貿合作,是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文明 多樣性 對話 交流 和平發展

【中圖分類號】D731 【文獻標識碼】A

人類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特質的文明。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交通工具的改進,各文明之間的交往日益密切,文明的交流與互鑒使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也促進了人類的進步。縱觀人類發展史我們會發現,文明交往越擴大,交流越密切,社會的發展進步就越快。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的時代,更需要通過文明的對話與交流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諸多難題。不同文明的對話,有助于增進各國人民的相互理解,消除分歧,促進世界的和平、發展與進步。

人類的發展進步有賴于文明的對話與交流

人類文明發展需要秉承開放、擴大交流。自然界的物種具有豐富多樣性,人類社會的文明也是豐富多樣的,多樣性的文明為交流提供了基礎,多樣性的交流也促進了社會進步。古代社會在不同的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文明,東亞有中華文明,南亞有古印度文明,中東有古巴比倫文明,北非有古埃及文明,歐洲有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美洲有印第安文明等。各個文明都有自己的特點,即使在交通條件有限的背景下,各文明之間也有交流與互鑒。古希臘文明深受古埃及、古巴比倫等文明的影響,古埃及也從古希臘人那里學會了如何建造艦船;古羅馬征服了古希臘,但也借鑒了古希臘的文明;阿拉伯文明吸收了古羅馬文明的許多東西,阿拉伯文明的許多成果又被歐洲和亞洲所吸收;拜占庭帝國保持了古希臘的文化,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征服后,眾多希臘學者攜帶古希臘典籍逃亡意大利,成為引發“文藝復興”的重要因素。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明影響了近代歐洲,率先進行工業革命的歐洲強國又把這些文明帶到了更廣闊的空間,推動世界向一體化方向發展。在統一的世界市場形成過程中,各民族之間進行了多方面的互相往來,其中包含著精神文化的交往。隨著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正如《共產黨宣言》所指出的,“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正是由于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使文化與文明的精華得以世代延續下來,形成了我們今天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世界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揭示的重要規律在于,任何一種文明要延續和發展,都必須與其他文明進行交流,不斷吸取其他文明的精華。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多年,受到多次沖擊仍然能夠保持下來,在于其能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精華,在包容并蓄中不斷發展。對中華傳統文化影響很大的佛教來源于印度,以玄奘法師為代表的諸多中土名僧曾不辭辛苦前往天竺求法。通過古絲綢之路,制糖、釀酒、制玻璃、織地毯等工藝傳到中原;葡萄、苜蓿、胡麻、黃瓜、胡椒、核桃等植物傳入我國;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區的醫藥、音樂、歌舞、天文、歷法等也對中華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中國的造紙術、火藥等發明也在西傳,大約在公元4世紀初,造紙術由粟特人傳到中亞,此后又傳到歐洲,18 世紀末,歐洲各國還是用中國的造紙術制紙。隨著造紙術的西傳,中國的印刷術也傳到了西方。公元8世紀,中國的火藥技術傳入阿拉伯。2019年3月24日,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向習近平主席贈送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這說明早在17世紀末儒家思想已經渡過重洋來到法國,影響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等法國啟蒙思想家。當時法國的傳教士張誠、白晉等也受到清朝皇帝的重用。文化與文明的交流互鑒使這些文化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其他文化的營養,得到豐富和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長期以來,中華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無、交流借鑒,向世界貢獻了深刻的思想體系、豐富的科技文化藝術成果、獨特的制度創造,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

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之初就強調借鑒世界文明的成果。列寧有個著名的公式:“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管理制度+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等+總和=社會主義。”也就是說,社會主義要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秀的、適合本國發展與進步的文明成果。在20世紀30年代的工業化進程中,蘇聯也曾大量采用歐美國家的設備和技術,后來隨著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和冷戰的進行,蘇聯逐漸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也成為蘇聯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國在改革開放后獲得了快速發展,與我們重視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不無關系。人類歷史發展的經驗證明,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擴大開放和加強交流,開放與交流是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條件。只有秉承開放,擴大交流,加強互鑒,文明才能不斷豐富和發展,國家才能更加強大。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加強文明的對話與交流更為重要

當今世界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滑的雙重打擊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以及極端民族主義等思潮泛濫,國家間的利益紛爭、民族宗教矛盾、地區沖突不斷。為了保障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需要加強文明的對話與交流,促進世界在多樣中尋求共識與互鑒,在差異中尋求理解與包容,在交流中尋求尊重與發展。

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和加強不同文明的平等交流,有助于增進相互理解。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種文化都包含有人類發展進步所積淀的共同理念和追求。“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明確規定,“確認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一項基本特性”,“認識到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應當為了全人類的利益對其加以珍愛和維護”。《公約》的一項重要目標是“鼓勵不同文化間的對話,以保證世界上的文化交流更廣泛和均衡,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尊重與和平文化建設”。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強調,“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各種人類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人類文明多姿多彩,不同文明應該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在當今世界,由于歐美發達國家在經濟和國際秩序中占有強勢地位,有的強國“搞霸權、霸凌、霸道”引發了許多沖突,影響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推動國際社會樹立各民族文明與文化平等的意識,還需要做出許多努力。

承認文明存在差異,相互尊重,有助于實現共同進步。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文化導致了許多沖突,這樣的例子時時都在上演,正在發生的納卡沖突背后就有文化沖突的因素。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和文明傳統悠長的國家,堅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尊重和保護文明多樣性,積極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要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維,樹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贏理念,摒棄意識形態爭論,跨越文明沖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讓世界多樣性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人類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態。”有的國家建立單一文明、單一制度一統天下的企圖是產生國家間沖突的重要原因,承認文明差異,包括承認政治制度的差異。堅持和而不同,相互學習和借鑒,有利于不同文明、不同制度的國家和平相處。

提倡文明包容發展,有利于化解和防止文明沖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在倡導發展本國文明與文化的同時,也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觀察當今世界,國家之間關系比較和諧的,往往也是在文明與文化上能夠相互包容的國家,反之亦然。中國作為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的國家,在推進各種文明相互包容、和諧相處方面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文明的對話與交流是實現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路徑

加強文明的對話與交流,有利于緩解國家間的緊張關系。世界上的許多矛盾與沖突是由于缺少溝通與誤解造成的。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國際社會有些人從傳統的西方文化思維出發,認為中國的崛起必然挑戰美國的地位,甚至要取代美國,“國際政治從來就是一項殘酷而危險的交易,而且可能永遠如此。雖然大國競爭的烈度時有消長,但它們總是提防對方,彼此爭奪權力。每個國家壓倒一切的目標是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權力,這意味著一國獲取權力是以犧牲他國為代價的。”①中美的對抗與沖突與這種思維不無關系,但用這樣的思維衡量中國顯然不合適。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共產黨人,并沒有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強加給別國的愿望,2019年,習近平主席就曾強調:“我們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但這個夢絕不是‘霸權夢’。我們沒有準備去取代誰,只不過是讓中國恢復應有的尊嚴和地位。我們已經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我們不會在世界上頤指氣使,而是繼續秉持‘和而不同’的傳統理念,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于與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合作。”要讓世界理解和認同中國的這些政策宣示,需要加強各層次的交流,不僅需要官方渠道的溝通,更要通過公共外交,讓國外民眾了解中華民族崇尚和平的文化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意志。

通過文明的對話與交流,實現民心相通有助于加強合作。2011年發表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大力提倡不同文明間對話和交流,消除意識形態偏見和隔閡,使人類社會一天比一天和諧和睦,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和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人類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在承先啟后、繼往開來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中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堅持交流互鑒,鍛造了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包容開放的精神氣質、協和萬邦的價值取向。

深化經貿合作是文明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和平發展提供“壓艙石”。新航路的開辟和工業革命的深化,使分工與交換沖破了地域的壁壘,把各個民族不可分割地聯系起來了。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以往更加密切,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各國在參與全球產業鏈的合作與競爭中共同推動經濟向前發展。加強經貿合作,深化彼此的依賴關系,做大共同利益,能夠為和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注釋】

①[美]約翰·米爾斯海默著,王義桅、唐小松譯:《大國政治的悲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7頁。

責編/謝帥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周小梨]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