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基礎和支柱,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和重要抓手。在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總要求中,產業興旺被放在了首位,充分體現了發展產業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據農業農村部統計,目前832個貧困縣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建成各類產業扶貧基地超過30萬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的扶貧主導產業已初步形成。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總結脫貧攻堅經驗,發揮脫貧攻堅體制機制作用,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離不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抓牢產業扶貧這個脫貧攻堅的“牛鼻子”,著力推動貧困地區加快特色產業發展、提升產業帶貧能力,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發展機制,防止返貧致貧,多措并舉走好高質量產業發展之路。
站位要高,強化規劃引領,構筑升級格局。持續加大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政策支持力度,圍繞資金投入、金融扶持、科技服務、產業配套等方面,出臺切實有效的政策舉措,為產業扶貧升級搭建起“四梁八柱”。從實際情況出發,尊重群眾意愿,遵循客觀規律,杜絕“大呼隆”“造盆景”,著眼產業基礎、科技含量和自然生態優勢,制定扶貧產業發展規劃方案,激活貧困地區產業資源要素,打造扶貧產品“金字招牌”。放眼長遠、未雨綢繆,防止走彎路、翻燒餅,在特色糧經作物、園藝產品、林特產品等特色產業上做足文章,提高扶貧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形成“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
視野要寬,聚力模式創新,延長帶動半徑。在選品種、育產業、拓市場、創品牌的過程中,堅持市場導向和全產業鏈發展思維,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技術的應用,重點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新興業態。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完善利益聯結,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多種帶貧模式,采取訂單生產、土地流轉、就地務工、股份合作、資產租賃等多種方式,把扶貧工作融入產業鏈條,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大力培養產業致富帶頭人,選聘產業發展指導員,帶動和指導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針對貧困群眾自身特點,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持續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增強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進一步提高貧困群眾“造血功能”。
目標要實,堅持主動發力,拓寬對接通道。完善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社會力量參與等消費扶貧長效機制,通過開展貧困地區產銷對接,廣泛組織動員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積極參與,踴躍購買扶貧產品,形成社會各界參與消費扶貧的良好氛圍。加快農村光纜線路、無線網絡和有線電視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下大力氣提升網絡覆蓋范圍和服務質量,為貧困地區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網絡服務,延伸貧困群眾獲得信息、參與互動的渠道。抓住農村電商發展契機,以大學生村官、返鄉青年和個體經營戶等為重點,培育一批電商創業帶頭人,補齊扶貧產業上行短板,加大對當地特色扶貧產品的推介力度。推動電商平臺、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固定客戶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穩定產銷關系,著力解決優質農產品“藏在深山人未識”的難題,讓貧困戶從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獲得更多穩定收入。(作者:高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