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五專題《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一文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使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技能扶貧既是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穩定脫貧、持久脫貧的關鍵一招。隨著技能脫貧千校行動、“三區三州”對口幫扶等措施的有力落地,“造血式”扶貧指導貧困群眾端上“技能飯”、斬斷“貧窮根”,確保教育培訓一人、就業創業一人、脫貧致富一戶,實現“扶貧改變命運,技能成就人生”。
“家門口”扶智一批,唱響就近就業經。堅持因地制宜、因產施培,圍繞種植養殖、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當地特色產業,發揮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作用,開發挖掘就業專崗,在本地產業鏈、市場鏈、生態鏈上實現技能培訓項目有效嫁接。精準掌握建檔立卡貧困戶致困原因、技能特長、培訓意愿等情況,杜絕“大水漫灌”“撒胡椒面”,“量體裁衣”提供一對一就業指導,徹底甩掉“等著扶、躺著要”,掀起學技能、用技能、靠技能致富熱潮。突出“適銷對路”,側重周期短、掌握易、脫貧快的“短而精”職業技能,錯開農忙時節和務工高峰,聘請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土專家”“田教授”,下村到組開展農民夜校、田間課堂、大篷車送技等實操培訓,讓貧困群眾家門口享“技能大餐”,確保聽得懂、看得真、學得會、用得上。對無法外出的貧困家庭勞動力,開發兒童看護、治安協管、保潔保綠等公益性崗位,推廣電商、烹飪、家政、護理等就業技能,開展服裝加工、手工編織、食品加工等實用培訓,促進其向二三產業轉移,借助“無圍墻工廠”“扶貧車間”等平臺實現“家門口掙錢、零距離就業”。
“定向化”扶智一批,唱響轉移就業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村民的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讓大家掌握一技之長,能夠通過發展生產和外出務工穩定增加收入。堅持“鄉鎮出名單、院校制菜單、企業下訂單、政府來買單”,政校企聯動對接需求端和供給側,對接受能力較強、文化程度較高的青壯年開展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由政府組織技能扶貧人員與合作院校、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做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畢業即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用“就業活水”澆開“致富之花”。開辟職業教育綠色通道,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應、往屆“兩后生”,開設數控車工、焊接技術、服裝設計、汽車維修等市場需求集中度高、就業潛力大的職業工種,優先減免學費、優先選擇專業、優先安排學習、優先推薦就業,建立培訓、管理、勤工儉學、后勤保障等服務機制,激勵其走技能脫貧、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建立人力資源網上超市,加強東西部勞務協作,實現用工和求職信息網上發布、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網上簽約,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勞務品牌,讓有轉移就業意愿的貧困人口得到政策咨詢、崗位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讓有用人需求的企業得到便捷有效的用工服務,把人口資源變成人才紅利。
“保姆式”扶智一批,唱響自主創業經。“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作則必成”,要堅持“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對有創業意愿、創業需求的貧困勞動力,開展創業培訓、創業貸款、項目推進、開業指導、手續辦理一條龍輔導,依托創業孵化基地、農民工創業園等平臺開展“保姆式”跟蹤服務,最大程度幫助他們成功創業。開展農村貧困人員創業政策解讀會、銀企對接會、創業專家指導會、創業孵化沙龍、尋找創業合伙人等創業扶持活動,幫助創業者熟悉運用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小額貸款等優惠政策,從生產經營模式、成本控制、宣傳推廣、營銷渠道、融資方式等方面打開創業者的視野思路,規避創業風險,提升盈利水平,走自強致富之路。整合人社、扶貧、農業、民政、商務等部門創業培訓資源,借力“互聯網+”開展網絡創業、電子商務、信息技術培訓,推進快遞物流、農村淘寶、民宿旅游等發展,激活農村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對成功創業人員,持續開展擴大企業經營能力的創業提升培訓和創業訓練營活動,樹立典型,推廣經驗,切實發揮帶動鄉親共同脫貧的重要作用。(作者:夏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