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匯集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現實問題形成的理論新成果,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是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指針。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最鮮明的特點是其原創性,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黨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發展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面臨著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人民對美好生活越來越豐富多樣的新的追求,面臨著新時代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出現的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如何順應時代發展新要求,滿足人民新期待、解決實踐新課題,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論來回答、來指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就是應運而生的時代的產物、實踐的產物,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實踐氣息和密集的理論創新點。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所說,“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形成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頁)
據初步梳理,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基礎上,書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至少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貫之推進“兩大革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革命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為基礎,不僅僅是一種破除舊的政治上層建筑的社會運動,更是一種新的社會建設運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但同時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強調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著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要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敢于刀刃向內,敢于刮骨療傷,敢于壯士斷腕,防止禍起蕭墻。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黨要不斷進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義所在。
胸懷“兩個大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這兩個大局之間有著多方面、深層次的聯動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原因。
充分發揮中國制度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根植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接力探索、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具有科學性、人民性、開放性、革命性等多方面顯著優勢和強大實踐偉力,我們必須倍加珍惜,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得到充分展現、充分發展。
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始終把國家安全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來把握,既要善于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要著力防范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意識形態領域、科技領域、社會治理領域和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安全風險隱患,增強風險意識,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建黨原則。堅持黨的領導是方向性問題,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決不能羞羞答答、語焉不詳,決不能遮遮掩掩、搞自我麻痹。全黨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出黨的全面領導制度是我國根本領導制度,在我國各方面制度中居于統領地位。要著力從制度安排上發揮黨的領導這個最大體制優勢。處理好黨政關系,首先要堅持黨的領導,在這個大前提下才是各有分工,而且無論怎么分工,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權力是不可分割的。不能簡單講黨政分開或黨政合一,而是要適應不同領域特點和基礎條件,不斷改進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就是要把準政治方向、堅持黨的政治領導、夯實黨的政治根基、涵養政治生態、防范政治風險、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提出中央和國家機關是踐行“兩個維護”的第一方陣,必須帶頭做到“兩個維護”。如果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這里失之毫厘,到了基層就可能謬以千里;如果貫徹落實的第一棒就掉了鏈子,“兩個維護”在“最先一公里”就可能落空。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概括講,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工作主線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路徑是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點是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制度保障是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強調要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努力使我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要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要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全面聚集人才。指出我國發展的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要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要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要堅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譜寫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強調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領導干部同民營企業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線、把握好分寸,同時要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民營企業家要講正氣、走正道,做到聚精會神辦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在合法合規中提高企業競爭力。提出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深化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更加注重以“鼎新”帶動“革故”,更加注重改革舉措的落地落實。要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為主軸,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抓緊研究制定國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實現改革舉措的有機銜接、融會貫通,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強調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歷史規律,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符合各國共同利益。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積極貢獻者。各國應該堅持以開放求發展,深化交流合作,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堅持“拆墻”而不是“筑墻”,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
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處理好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辯證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要發揮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互補性作用,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理國家,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強調要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提出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要把民主集中制的優勢運用好,發揚“團結——批評——團結”的優良傳統,廣開言路、集思廣益,促進不同思想觀點的充分表達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協商而不強加于人,遵循規則、有序協商而不各說各話,體諒包容、真誠協商而不偏激偏執,形成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協商氛圍。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要順應我國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呈現的大流動、大融居的新特點,出臺有利于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的政策舉措和體制機制,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促進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
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管理全媒體、融媒體特別是互聯網,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要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提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作為精神事業,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就是一個靈魂的創作,一是不能沒有,一是不能混亂。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明大德、立大德,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把個人的藝術追求、學術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緊緊結合在一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強調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推進學校思想政治課改革創新,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建設性和批判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統一性和多樣性、主導性和主體性、灌輸性和啟發性、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困難群體傾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現實利益問題。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們就要努力去辦。要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實行垃圾分類,建設“四好農村路”,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強調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要遵循教育規律、人才成長規律,著力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要加快建成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強調要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司法力度,讓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順暢、社會更和諧有序。要創新完善平安建設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好政法系統和相關部門的資源力量,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良好局面。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調動城鄉群眾、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主自治的積極性,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治理,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守。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全面推進綠色發展,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落地見效,提高環境治理水平。強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提出要共筑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所謂正確歷史觀,就是不僅要看現在國際形勢什么樣,而且要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所謂正確大局觀,就是不僅要看到現象和細節怎么樣,而且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總總、紛紜多變的國際亂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所謂正確角色觀,就是不僅要冷靜分析各種國際現象,而且要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系中看問題,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變中我國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制定我國對外方針政策。提出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共同繪制好“一帶一路”的“工筆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整行裝再出發,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強調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必須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常抓不懈。全黨同志要跟上時代步伐,不能身子進了新時代,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看問題、作決策、推工作還是老觀念、老套路、老辦法。這樣的話,不僅會跟不上時代、做不好工作,而且會貽誤時機、耽誤工作。提出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就是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強調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背后是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作祟,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擔責,滿足于做表面文章,重顯績不重潛績,重包裝不重實效。官僚主義背后是官本位思想,價值觀走偏、權力觀扭曲,盲目依賴個人經驗和主觀判斷,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反對形式主義要著重解決工作不實問題,督促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克服浮躁情緒,拋棄私心雜念。反對官僚主義要著重解決在人民群眾利益上不維護、不作為問題,既注重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又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針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拿出過硬措施,扎扎實實地改。要減輕基層負擔,讓基層把更多時間用在抓工作落實上來。提出“七個有之”本質上是政治問題,概括起來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形成利益集團,妄圖攫取黨和國家權力;一個是山頭主義和宗派主義作祟,大搞非組織活動,破壞黨的集中統一。提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僅是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方針,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就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要求。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涵蓋廣泛。可以說,書中提出的每一個新思想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思想理論內涵,提出的每一個領域新要求,都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有效管用的理念思路和辦法。只有扎扎實實系統學、深入學,聯系個人思想和工作實際學,并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結合起來學,才能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我們履職盡責、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這里,僅以一以貫之推進“兩大革命”、胸懷“兩個大局”為例,談談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的初步認識。
學習領會一以貫之推進“兩大革命”的新思想,需要把握“兩大革命”的理論依據。就社會革命來說,人們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在本質上是創造性的、一往無前的,由此引起的社會變革也必然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在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后,這種社會變革既表現為暴風驟雨式的政治革命,也表現為漸進式的和平的社會建設運動。恩格斯說,“任何一次真正革命都是社會革命,因為它使新階級占據統治地位并且讓它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來改造社會。”(《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頁)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頁),通過全面的根本的社會變革,最終實現人的徹底解放,建立自由人聯合體。就黨的自我革命來說,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本質、根本宗旨、崇高理想特別是各個歷史時期不得不面臨來自黨內黨外的各種嚴峻考驗,決定了黨不一以貫之地進行自我革命,就不能走在前、贏民心、擔重任。
需要把握“兩大革命”的鮮明特點。一是廣泛性。變革內容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對外交往以及黨的建設各個方面。二是持續性。無論是社會革命還是黨的自我革命,都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歷史過程,而不是一陣子、一次性的階段性任務,不可能是走一程歇一歇玩一玩的游樂式旅程。三是深刻性。社會革命和黨的自我革命都會或遲或早地遭遇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都需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都需要推動人們思想觀念、思維定勢、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轉變。四是開拓性。社會革命和黨的自我革命往往需要在探索中走前人不曾走過的路,在涉險灘、越峻嶺、劈荊棘中不斷開辟新天地。
需要把握“兩大革命”的著眼點著力點。那就是大勢所趨、實踐所需、問題所在、民心所向。只有洞悉時代發展潮流、人類歷史發展必然趨勢,緊密跟蹤創造性前沿實踐的理論需求、政策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制度變革需求,聚焦經濟社會發展和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準確識別人民群眾的所急所盼所憂,才能找準努力的方向,找準工作的著眼點著力點。
需要把握“兩大革命”的依靠力量。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社會活力競相迸發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匯集起全體人民合力推進社會革命的磅礴力量。充分發展黨內民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緊緊依靠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堅決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提高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需要把握個人定位和責任。在推進社會革命和黨的自我革命中,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是參與者,而不是局外人,都要自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徹底性理論品格,做一名徹底革命者,做到馬克思主義大本大源堅持到底、客觀規律探索到底、治國理念貫通到底、直面難題攻克到底、推動落實一抓到底、優良作風傳承到底。
學習領會胸懷“兩個大局”的新思想,可以從三個方面深化認識。一是深刻認識世界大變局加速發展,大國戰略競爭加劇,全球治理進程碎片化,國際和地區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變亂交織愈發突出。具體來講,主要是力量對比呈現“東升西降”,世界經濟中心和全球戰略中心加速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世界逐漸由冷戰結束后的“單極”超強格局向中美引領、多強并存格局演變。逆全球化思潮涌動,各國內顧傾向上升,更加重視保護本國就業、企業和供應鏈,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進一步上升。科技競爭更趨激烈,數字經濟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帶動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深刻變革,國際科技競爭將更加聚焦于國際技術標準制定權的爭奪,美西方國家針對中國科技的封堵打壓將更加不擇手段。現有全球治理體系日漸式微,二戰以來形成的以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二十國集團等為依托的國際體系、治理機制因美國“退群”和中美博弈而弱化,美國正準備另起爐灶、打造排斥中國的多邊合作機制。思潮理念亂象叢生,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排外主義、極端主義抬頭,零和思維、霸權主義肆虐,冷戰結束后較為和諧的國際關系受到沖擊;美西方視中國為異類,將大國競爭上升為文明沖突、意識形態沖突,制度之爭的烈度不斷加劇。
二是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變量。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作為新興大國崛起必然會招致守成大國的焦慮,中美之間的博弈將成為世界格局變化的決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中國將是世界變局正確方向的引領者推動者,始終站在國際道義的制高點,站在人類發展的正確一邊。因為我們順應時代潮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致力于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變局中釋放正能量。
三是深刻認識兩個大局的深度聯動帶給我們的危與機。要清醒認識來自外部環境的巨大壓力,針對中國的外交戰、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等的頻度烈度會不斷增強。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發展環境將更為嚴峻復雜、戰略壓力和安全風險日益增大。同時也要看到,經濟全球化仍然是歷史大趨勢,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具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戰略自信、戰略定力,展現責任擔當,敢于善于斗爭,做大做強自己,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一定能夠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中國之強破解遏制之困。
(作者:田培炎,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