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老師
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是一種研究型的課程,是幼兒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自主觀察和探索周圍現象和事物,教師適時適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導的一種系列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從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等角度考慮主題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將“五大領域”的教育要素滲透其中,以主題為導向開展各式各樣的教育教學活動,使之真正成為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教學形式。多年來,我園積極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研修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從而提升幼兒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優化主題研修設計 提升幼兒園保教水平
主題研修的含義是每次研修要先確定一個主題,即教學中有待解決的某一具體問題,然后圍繞這一主題,全員準備,各自闡發自己的理解認識,形成爭鳴與碰撞,做到每次主題研修活動有理論思考、有實例研討、有反思總結,更需要精心設計。
為了更好地科學設計主題研修活動,我們必須思考之前在主題研修活動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和需要修改的地方。為此,我面向16名帶班教師發放了針對之前的主題活動匿名問卷。通過統計發現,教師在設計主題活動前,對活動設計的趣味性、綜合性和生活化的要求有一定的認識,其中對趣味性的意識最強,100%的教師選擇的形式多樣、豐富有趣的活動。對綜合性的意識最弱,只有6名教師選擇了均衡五大領域內容,占被調查教師總數的38%。在主題活動開展后的自評中,教師對主題設計的趣味性與預期差距最大,由100%降低到31.25%,說明教師教育意識強,但對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的把握能力不足。在綜合性方面,自評與預期差別最小,說明教師往往按照教學計劃實施活動,生成活動相對不足。為了充分調動每一位教師的研修熱情,基于教師的基本情況的全面分析,我們按照教師的研修需求,制定多層次的學習內容和靈活多樣的教研形式。
一是開展專題講座,提升教師理論積累。缺乏理論的實踐是沒有根基、難以深入的,理論支撐對于教育實踐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專題講座能夠通過集中學習,讓理論、經驗與實踐對話,在理論與實踐間架起橋梁,幫助教師快速提升理論認知,在基本問題、基本方向上達成共識。二是建立學習小組,在交流、共享、互學、互看中促進同伴學習。在前期的分析中,我們發現教師對幼兒年齡特點的把握不夠準確。通過建立小班、中班和大班學習小組,讓老師們聚焦自己班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互相交流、分享、觀摩、研討中深入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三是開展爭議議題辯論,促進教師深入思考。圍繞教師們存在爭議的話題,組織教師們進行開放性的辯論,在幫助教師深入思考、梳理、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傾聽不同的聲音,從而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四是觀摩研討,聚焦教育實踐。優秀的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不僅僅包含內容豐富的集體教育活動,還需要創設豐富的班級環境,如區域滲透、主題墻飾的布置等。通過走進班級的觀摩活動,讓每一位教師都有能力梳理班級主題教育活動,有機會展示自己班級開展主題的成果。同時,在教師自己思考的基礎上,與同事交流,就具體問題理論聯系實踐,便于教師從實踐中理解教育理論,內化教育觀念。五是自主學習,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學習需求。根據我園教師原有經驗不同,家庭負擔不同的情況,通過提供參考書籍、論文、視頻,鼓勵教師根據自己的需求,靈活自主學習,讓每一位希望獲得專業發展的老師都能高效地獲取學習素材。六是師徒結對,滿足個性化需求。通過班長教師與配班教師結對子的方式,骨干教師與年輕教師結對子的方式,滿足教師個性化需求。七是個別指導,提高研修的針對性。針對班級主題設計、實施的問題,通過個別指導的方式給與教師幫助。
正是對研修主題進行科學優化設計,我園確定的研修主題是“借助思維導圖來開展幼兒園班級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學會利用思維導圖做好主題活動設計。并理解主題教育活動趣味性、綜合性、生活化的特點,在主題活動設計、主題活動實施、主題墻布置過程中,體現幼兒的自主學習,同時教師體會專業發展的成就感。
注重主題研修效果 拓寬幼兒教師育兒思維
圍繞主題教育活動,我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研修活動,以拓寬教師的育兒思維。在具體研修中,我們通過訪談、分析之前主題教育活動,了解教師的共性問題。分別與新手教師、成長期教師、成熟期教師以及幼兒園保教主任進行訪談,了解問題背后的原因。同時,我們通過集體講座、自主學習,提升教師的理論認識。在自主學習方面,根據所在班級學習《快樂與發展》幼兒年齡特點部分,為教師提供書單,根據需求自主學習;在集中講座方面,通過培訓,讓教師理解主題活動的概念,了解主題教育活動綜合性、趣味性和活動性的特點。通過教師小組討論,借助主題思維導圖,豐富主題教育活動設計。針對教師缺少工作方法,主題內容不豐富,難以捕捉教育契機的問題,我們引入了思維導圖作為工具。思維導圖對主題活動最核心的作用,就是幫助老師做有準備的教師。
我們還通過觀摩研討,聚焦教師實踐中的問題,內化理論。各班在完成主題教育活動設計之后,開始實施主題教育活動。首先,班級教師通過按照《主題教育活動評價學習表》的內容自主梳理,自主學習。其次,在觀摩交流中,我們開展了“2個鼓勵,1條建議”的活動,要求參與觀摩的每一位教師對每個班結合理論學習,提出2個亮點和1條建議。以此來鼓勵每一位教師在實踐中對接、內化理論,并感受專業發展的成就感。最后,我們通過梳理、總結,提升理論認知,為下一主題積累經驗。在一個主題活動開展結束后,我們要求教師以班級為單位,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梳理、總結主題活動。同時,組織園級的分享交流活動,分析當前主題活動中的優勢與不足,為下一輪的研修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提高研修的針對性。
在園長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走出去,請進來”的各類研修資源,如微信公眾號、本園教師、相關圖書和培訓等資源,有效激發了教師參與研修的熱情。而今,老師們開始關注幼兒的主動學習,觀察、了解幼兒的需求,班級主題教育活動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內容及形式都更加豐富。如,大二班主題《有用的工具》中,孩子們發現幼兒園小菜園的柵欄損壞了,由此生成了一系列問題,用什么材料修補柵欄?柵欄有多高?用什么材料測量?怎樣測量?怎樣制作柵欄?柵欄容易扎傷弟弟妹妹,怎樣讓柵欄更安全?等問題。孩子們在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互相學習,收獲了很多經驗。中二班《我是環保小衛士》主題活動中,教師圍繞社區小黃狗、班級垃圾分類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既激發了孩子們的活動興趣,又減少了班級幼兒剩飯多、垃圾多的問題。小三班《汽車總動員》主題活動中,教師利用戶外活動休息時間,讓孩子們觀察、體驗幼兒園的公車,在衛生周組織孩子們擦拭幼兒園的玩具車。中三班的《我愛圖書》主題,結合幼兒園兒童閱覽室的建設開展活動,讓孩子們在選擇圖書、布置閱覽室、修補圖書的過程中愛上讀書……
利伯曼指出:“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建立在需求、反思和參與者需求驅使的嘗試上。”園本主題研修的研究也一樣,需要不停的嘗試、反思與總結,在實踐中獲得經驗,在實踐中發展自我。在這個過程中,既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又提升研修組織者的組織能力,最終有效提升育兒質量。
(作者為北京市海淀區北部新區實驗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