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新月異的電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黨務政務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為基層減負、利民便民提供了新的科技手段。與此同時,形式主義這一頑瘴痼疾也披上了信息化的新型隱形外衣。治理信息形式主義,需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深化執紀問責制度,健全科學的考核體系;推進靶向治理舉措,確保良好的執行效果,從而推動黨員干部進一步提升工作實效,更好為人民服務。
關鍵詞:信息形式主義 具體表現 治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網上填表、微信群通知、手機拍照打卡……隨著信息技術在黨務政務中的廣泛應用,信息形式主義作風也逐漸出現并不斷蔓延。只有充分認識形式主義的多樣性和變異性,堅持從講政治的高度力戒形式主義作風,才能讓信息技術手段正確發揮出科技減負、數據賦能的作用,達到持續為基層減負,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的目的。
令人眼花繚亂的信息形式主義
信息形式主義名目繁多,花樣百出,在吸引眼球上下功夫,令人眼花繚亂。
“文山會海”悄變“工作群”
近年來,由于各級持續加大推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整治力度,使得困擾基層多年的“文山會海”少了許多,服務群眾的舉措多了一些。然而各類視頻會議、微信群通知卻悄然增多。視頻會議原本因為其簡潔、便利、高效而備受推崇,卻在形式主義的加持下悄然無息成為了“文山會海”輸出的便捷通道。此外,多媒體的使用技術日趨完善,使用頻率逐漸提高,但是很多單位和部門為了追求所謂展示效果,吸引眼球,熱衷于制作宣傳海報和視頻,重形式輕內容,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工作負擔。
網絡化辦公是大勢所趨,微信成為重要的工作軟件,上傳下達即時完成。然而工作群增多成了每個基層干部的苦惱,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暗自滋生。有的領導干部只顧拉群建組,原本的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變成了“以微信落實工作”;有的干部只顧跟風回復收到,卻連文件內容都沒有仔細查看;大量的微信工作群令人眼花繚亂,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限;甚至在官僚主義作風影響下,一些單位的微信工作群變成了“夸夸群”“紅包群”“加班秀場群”“溜須拍馬群”,甚至朋友圈也要強制轉發相關工作內容并及時點贊等。這些換湯不換藥的形式主義作風披上了信息化的外衣,成為了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嚴重擠壓時間、耗費精力,非但沒有提高黨員干部的工作效率,反而使得原本先進的辦公工具成為了異化人的繩索。
“督察檢查”注重“拍照留痕”
近年來自媒體盛行,各級單位創設微信公眾號,便于各類通知發文、宣傳通報,方便廣大群眾及時了解方針政策,也利于政府宣傳工作的開展。公眾號的內容講求圖文結合,因此拍照成了每次工作必不可少的環節,使得原本適當的拍照發文淪為“注重拍照”的形式主義新變種。除此之外,為了應對上級單位檢查,專門帶多件衣服前往指定位置拍照、準備多條橫幅或者會標進行拍照、甚至用電腦技術偽造領導視察的“拍照留痕”;通宵達旦、弄虛作假地完善系統資料、系統臺賬的“造假留痕”;各種工作檢查截圖實時上傳微信工作群的“檢查留痕”,都在以形式主義應付形式主義,原本的大數據留檔存儲卻滋生了處處留痕、事事留痕、過度留痕,導致“痕跡主義”泛濫,形式主義之風大肆盛行。
“理論學習”只求“打卡刷分”
為了加強學習,各類線上線下主題教育活動、手機學習客戶端等紛紛涌現。自學習強國客戶端上線以來,以其權威性、多方位、便攜化的優勢迅速成為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的“加油站”。然而,部分黨員干部對于學習強國的學習卻是應付了事、只求刷分,為了確保完成學習任務,甚至出現他人代看視頻、快速刷分攻略等形式主義典型表現,背離了理論學習初衷。部分同志存在“打卡”心理,在理論學習時“只讓身到,不求心到”,只過耳朵不過腦。
“便民官網”淪為“僵尸網站”
“互聯網+政務”無疑是便民服務的新型服務手段,政策查詢、社情民意溝通、網上事務辦理,力爭讓群眾最多只跑一次。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卻存在大量“僵尸網站”“僵尸客戶端”等,這些前期通過大量人力、財力設計的網站和客戶端,花費不菲卻徒有空架,出現“門難找”“臉不見”“話不說”“事不成”等新情況。披著“信息化”外衣,但內里仍舊長著形式主義的骨骼,相較于傳統形式主義更具有隱蔽性、變異性,更應當加強警惕,持續改進。
危害極大的信息形式主義
信息形式主義作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工具的新型形式主義,是當前形式主義的一種新變種。
一是割裂政府與人民的血肉聯系,破壞政府公信力。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暢通,信息獲取更加便捷,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強烈,因此政府的一言一行更加受到人們關注,呈現出一種透明化的隱形監督的特點,稍有不慎便會引發輿情危機。信息形式主義作為形式主義的新變種,究其本質還是脫離實踐、脫離群眾,不做事、做虛事。這些作風在群眾面前暴露無疑,引起人民群眾的反感,加之新聞“放大鏡”、新聞失真等現象出現,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信任和形象。
二是影響黨的方針政策貫徹執行,嚴重危害黨內政治生態。信息形式主義蒙上信息技術的面紗,換湯不換藥,由線下形式主義轉至線上形式主義,嚴重影響黨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是一對連體嬰,信息形式主義出現的同時,也迅速滋生了以電子技術為本而非以民為本的電子官僚主義。數字化政府建設是我國政府治理的重大創新表現,有利于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然而電子官僚主義和信息形式主義的交互出現,使原本尚未解決的問題更是“網上加難”,人們只能“望網興嘆”。一味的將中央決策虛化、形式化、官僚化,只會助長行事作風的“推拖繞、等靠要”,執行效果大打折扣,同時易誘發破窗效應,引得眾人紛紛仿效,相互推諉、流于形式,助長歪風邪氣,誘發理想信念缺失的“軟骨病”,嚴重影響黨內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
三是增加基層干部的工作負擔,耗費人力物力精力,容易造成優秀人才流失。基層形式主義由來已久,各類數據的反復填報、各級各類檢查、資料臺賬的整理等等,使得基層干部往往超負荷運轉。而信息形式主義更加讓基層干部疲于應對、因不堪重負而漸生退意。“手機不離手、打卡不能停、消息不間斷”成了眾多基層干部的常態,各類形式化的微信群通知、微信公眾號宣傳、學習軟件簽到等,將線上與線下無縫對接,將工作與生活深度捆綁,占用了基層干部大量時間和心力,效率低下且形式主義作風濃厚,長此以往造成身體疲憊、精神緊張,嚴重危害了基層干部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不少基層干部直言壓力過大、畏難厭戰,甚至主動請辭、不愿久留。這種信息化的指尖形式主義,不僅給基層干部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工作負擔,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精力,造成優秀人才“出逃式”流失,也在無形中倒逼干部不得不采取形式主義的做法,助長“以形式主義應對形式主義”之風,無形中束縛了干部干事創業的手腳,嚴重影響基層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重拳出擊治理信息形式主義
治理信息形式主義是一場硬仗。要從加強思想教育、制度建設、制度執行力建設等方面著手,重拳出擊,加大信息形式主義的治理強度和力度。
第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信息形式主義作為形式主義的新變種,其實質仍是形式主義舊習。對信息形式主義的治理,要重點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自覺警惕防范各類形式主義的新發展、新變化,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系,實事求是;組織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懂弄通做實,增強自我黨性修養,提高政治站位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覺悟,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念,“始終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貼近實際、扎根群眾,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始終把為人民服務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繡花精神”深入一線,撲下身子深入群眾,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切實做好關乎人民群眾“冷暖”的每一件事情,為百姓做實事,為人民謀實利。
第二,深化執紀問責制度,健全科學的考核體系。治理信息形式主義,必須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深化執紀問責制度機制,健全科學的考核體系,從源頭把好關、從開篇立好意。完善執紀問責制度,要從對基層工作的實際考慮出發,既要解決共性問題,也要解決特殊問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聚焦重點難點,建立健全科學化、人性化的考核體系,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靈活變通,進一步改進檢查考核的方式方法,不拘泥于表面形式,營造尚簡尚效的氛圍;堅持問責與激勵并行,加大對廣大干部的正向激勵力度,不斷完善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干部勇于擔當,分層級做好壓力傳導,大力激發廣大黨員干部銳意進取、敢作為、敢擔當的精氣神,促使黨務政務工作“自有源頭活水來”。
第三,推進靶向治理舉措,確保良好的執行效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沒有執行力的制度就像一只“沒有牙齒的老虎”,沒有任何的震懾力和作用。治理信息形式主義,必須通過有效的靶向治理舉措,重拳出擊、狠抓落實,確保良好的執行效果。堅持以上率下,層層引導,摒棄華而不實的工作匯報,警惕形式主義苗頭,嚴格防止形式主義“燈下黑”;發揮“關鍵少數”的帶頭作用,抓典型、樹典型,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斗爭精神,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敢于自我“刮骨療毒”,以實際行動力戒形式主義作風。針對當下嚴重的指尖形式主義,不斷圍繞“網絡減負”靈活變通,精簡各類微信工作群、公眾號、學習軟件等,不強制“曬照片”“發定位”,防止以形式主義做法解決形式主義問題,力求做到真減負、減真負,讓技術工具正確發揮出提高效率、便民利群的作用,將廣大黨員干部從“手機奴”的牢籠中解放出來,從而將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地為民服務、如何進一步提升工作實效等對社會治理效能有積極意義的思考上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作風保證和有力的人才支撐。
【本文作者為蘇州大學東吳智庫首席專家,蘇州大學特聘教授;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李娜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臧雪文 / 王茂磊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