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至今,我國已成立21個國家級自貿試驗區,按地理位置劃分,可以分為10個沿海自貿試驗區、8個內陸自貿試驗區和3個沿邊自貿試驗區,形成全方位、有梯度的開放格局。由于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的差異,沿海自貿試驗區、內陸自貿試驗區和沿邊自貿試驗區各自的發展模式和重點也不盡相同。
【關鍵詞】沿海自貿試驗區 內陸自貿試驗區 沿邊自貿試驗區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識碼】A
沿海自貿試驗區的發展重點及發展模式
上海、廣東、福建、天津、浙江、遼寧、海南、江蘇、山東、河北10個自貿試驗區
以港口片區為主要特征的對外開放。2015年4月,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之后不到兩年時間,我國就增設了廣東、天津和福建三個自貿試驗區,它們均屬沿海省份。在此后幾乎每隔兩年左右時間,在每次增設的國家級自貿試驗區名單中,均有沿海省份入列,從而形成了目前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自貿試驗區的全覆蓋。由于每個沿海省份都至少擁有一個港口,故自改革開放以來,圍繞這些港口的開發和利用,我國沿海外向型經濟得以大力發展,不斷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的10個沿海自貿試驗區依然以各自擁有的港口片區為依托,通過制定自貿試驗區金融、稅收、投資、貿易、人才等諸多政策,帶動自貿試驗區的整體發展。此外,這當中的海洋經濟特征十分明顯,尤其是海南自貿港、山東自貿試驗區和以舟山群島為主片區的浙江自貿試驗區,它們的海洋經濟在未來將會有更為巨大的發展空間。
大力推動沿海地區高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地區,要進一步發揮推動沿海地區在國民經濟轉型升級中的作用。上海、天津、廣東、江蘇、遼寧等地區擁有許多高端制造業企業,通過自貿試驗區的建設與發展,將會有力地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例如,上海臨港新片區的發展構想是,要在三年的時間里發展世界最為前沿的產業集群,打造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再以曾經是中國最大工業基地的遼寧為例,遼寧自貿試驗區的產業發展重點是要在先進裝備制造業、航空裝備、汽車及其零部件,以及金融、港航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都能夠實現較大的發展,推動遼寧乃至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的成功轉型。此外,沿海自貿試驗區的發展還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在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沿海地區現代服務業等諸多方面,實現較大突破。
積極帶動所屬經濟區域的發展。每一個自貿試驗區的設立,不僅會對其所在行政省份的經濟發展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將對周邊省份的經濟發展產生促進作用。其實,細讀國務院關于設立自貿試驗區的各個方案,都體現出這樣的戰略思路:在自貿試驗區實施更加開放自由的投資與貿易政策主要出發點之一,就是要使自貿試驗區帶動整個所屬經濟區域的連片發展。例如,對于天津和河北自貿試驗區而言,它們都被賦予了帶動整個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重任。而在這方面,河北自貿試驗區還多了一項職能,即通過雄安新區等片區的發展,使得河北自貿試驗區能夠更加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科技成果轉化。而上海要通過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和發展,更好地發揮其在長江三角洲和長江經濟帶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又如,作為東北最重要老工業基地的遼寧,其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將要通過大連、沈陽、營口三個片區高端制造業等產業的發展,發揮其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新引擎的重要作用。
承接對外開放與“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排頭兵任務。沿海自貿試驗區將利用與周邊國家(地區)經貿合作關系,進一步發揮對外開放排頭兵的作用。其中,廣東、福建、遼寧等自貿試驗區建設方案中,都極為突出地體現了它們在我國跨境經貿合作中的戰略定位。作為我國對外開放中的兩個重要門戶,廣東和海南兩省的自貿試驗區(港)建設方案,都是循著面向世界、服務內地的思路,在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過程中承接著重要的發展使命,二者應當相互協同,大力推動粵瓊港澳之間的多邊深度合作。同樣,福建自貿試驗區要通過發展閩臺合作,以建成深化兩岸經貿合作示范區為戰略目標,打造成兩岸區域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值得指出的是,在沿海地區中,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還具有承接“一帶一路”合作平臺的戰略定位。例如,在我國設立廣東自貿試驗區的方案中,要求該自貿試驗區擴大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港口的投資,促進與這些港口的對接與合作;作為江蘇自貿試驗區中的連云港片區,其未來的發展重點就是要通過建設亞歐間的國際交通樞紐,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又一個重要平臺。
在對標國際先進規則過程中推動制度創新。制度創新對于我國所有自貿試驗區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不過,通過分析自貿試驗區發展方案不難發現,在沿海地區特別是經濟較發達的省市,其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起點和發展方向都要大大高于其他自貿試驗區。按照國家要求,這些沿海最為發達的自貿試驗區建設,要按照法治化、國際化和風險可控的要求,在很多核心領域均應對標最先進的國際規則。同時,在金融與稅收、貿易與投資、人員流動等方面均應結合國內外社會經濟狀況的變化,在舊的管理體制基礎上進行大膽突破和創新。通過先行先試,總結出成功經驗在國內其他地區進行復制推廣。
為自貿試驗區不斷營造更加優質的國際營商環境。轉變政府管理方式,以法治化、市場化、便利化為發展方向,為自貿試驗區內外資企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我國21個自貿試驗區各級管理機構都高度重視的重要課題。事實上,正是由于全國整體上的外資營商環境有了實質性的改善,使得我國在世界銀行一年一度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排名連年提升,2019年,中國營商便利度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而在2019年10月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我國營商環境便利度總體得分77.9分(滿分100分),比上年提升4.26分;營商便利度排名比上年進一步提升了15位,列全球第31位。該報告顯示,在中國,企業家在解決商業合同糾紛的平均耗時為496天,耗費成本為索賠金額的16.2%,均好于東亞地區和全球平均水平;中國司法行政質量得分16.5分(滿分18分),為全球經濟體最高得分。不過,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營商環境仍有很多不利于吸引外資的地方,依然有著很大的改善空間。尤其是納稅、跨境貿易和獲得信貸三項在全球便利度排名比較靠后,是自貿試驗區在營商環境方面亟需大力改進的地方。
內陸自貿試驗區的發展重點及發展模式
湖北、河南、重慶、四川、陜西、北京、湖南、安徽8個自貿試驗區
打造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我國內陸地區設立了湖北、河南、重慶、四川、陜西、北京、湖南、安徽8個自貿試驗區,其設立及其戰略定位就是要在所屬省份乃至整個周邊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先行先試的“試驗田”作用,進而推動所屬經濟區域更快更好發展。應當指出的是,雖然內陸自貿試驗區不具備沿海地區特有的港口優勢,但由于它們都處在武漢、重慶、西安等科技實力強大的城市,故此在高科技產業等領域,它們的發展定位與潛力并不遜色于沿海自貿試驗區。例如,按照國家自貿試驗區發展方案,在我國全部21個自貿試驗區中,湖北自貿試驗區的發展重點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聚集區,究其原因,在于武漢等片區擁有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產業集群。
承擔中國經濟內循環的重要節點功能。受勞動力成本和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的不利因素影響,不少沿海的內外資企業一直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而內陸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將有利于中西部地區有序承接來自于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而伴隨著這種產業轉移,將帶動中西部地區的投資、消費與產業升級,這對于推動今后我國經濟雙循環中的內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對接“一帶一路”建設。與沿海一些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定位一樣,河南、重慶、陜西等自貿試驗區也要對接“一帶一路”,成為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例如,河南處于我國在“一帶一路”的南向、西向和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心,建設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也可以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的發展。
帶動中西部連片區域的發展。重慶、四川和陜西自貿試驗區,都直接承擔著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定位,而湖北和河南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既有利于推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又將在沿海地區參與西部大開發過程中,發揮協同連接的積極作用。
在內陸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模式中,制度創新、改善營商環境、大力發展先進產業等方面均與沿海自貿試驗區有著共同的特點,此不贅述。應當指出的是,除這些自貿試驗區共有的發展模式之外,內陸地區自貿試驗區的經濟發展基礎相比于沿海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時,長期以來,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存在著一定的不平衡現象,東部地區實際利用外資,往往要占到全國的80%左右。再加上影響我國引進外資的一些不利因素,中西部自貿試驗區的招商引資將面臨更大的壓力。而再好的營商環境和招商引資政策,如果沒有資本要素的投入,自貿試驗區也很難順利發展。有鑒于此,內陸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應在貿易加工方式、產品結構、互聯網營銷等方面,借鑒沿海地區相關發展經驗的同時,更多地與其他自貿試驗區開展合作,避免在引資等方面出現相互擠兌和惡性競爭現象。
沿邊自貿試驗區的發展重點及發展模式
廣西、云南、黑龍江3個自貿試驗區
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2019年8月,在我國新批準的國家級自貿試驗區中,增加了廣西、云南和黑龍江3個沿邊地區。首先,廣西自貿試驗區制定了扶持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綠色化工等6大類制造產業,并鼓勵企業在現代物流、數字經濟、文化創意、醫療康養、融資租賃、人力資源服務等6大類現代服務業投資。其次,對于云南自貿試驗區而言,其產業發展的重點則是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等產業。同時,鼓勵自貿試驗區發展加工及貿易、大健康服務、跨境旅游、跨境電商等產業。最后,作為我國最北端的省份,黑龍江省與遼寧省一樣,亦曾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但是,在過去幾十年中,包括黑龍江在內的東北經濟有些落伍,在外資引進、市場開發等諸多方面顯然都面臨一定的困難。但是,與沿海和內陸地區相比,黑龍江具有經濟發展中的特有優勢和機遇。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將有利于推動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黑龍江是我國十分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可以大力發展以糧食生產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目前,在許多國家都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的國際大背景下,我國將會大力鼓勵黑龍江等東北省市發展農業,推動糧食生產的科技化和規模化發展。因此,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內的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對于振興黑龍江和整個東北經濟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將經濟發展重心與周邊國家合作相協調。廣西、云南是我國與南亞、東南亞經濟合作的兩個最重要省份,這兩個自貿試驗區設立的出發點自然離不開跨境經貿合作。廣西和云南的自貿試驗區發展方案中,都重點提到了面向南亞、東南亞,特別是面向東盟各國,在自貿試驗區的加工貿易、跨境金融、跨境電子商務、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乃至對外文化交流方面的國際合作。同樣,作為最北端的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其戰略定位是建成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打造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
沿邊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模式。筆者認為,對于沿邊自貿試驗區而言,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經濟發達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不必照搬內陸尤其是沿海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模式,苛求發展某些高端戰略產業。應當在國家設立沿邊自貿試驗區方案的大框架下,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模式。目前這三個自貿試驗區制定的發展模式比較符合它們自身的自然與社會經濟條件。例如,黑龍江自貿試驗區中的黑河片區是地處我國最北端的自貿試驗區,其制定了努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綠色成為黑河發展底色的正確發展模式,在保護好我國最北端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何梟吟:《內陸地區“自貿區+臨空經濟”模式研究述評》,《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年第12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