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宋夏金元的并立與更迭,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主線中承前啟后的重要階段,其豐富程度遠非“唐宋轉型”所能解釋。
《哈佛中國史》中的“轉型”論有“以偏概全”之嫌
《哈佛中國史》并非真正意義的中國通史,沒有強求構思與體例的統一,而是為英語世界的讀者展示分卷作者對中國歷史的思考與感悟。然而,就歷史學本身而言,如果忽略了研究對象的整體特征,那么得出的見解和體悟則難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上起秦漢下迄明清,這段長達兩千余年的歷史,其主線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融合、凝聚、鞏固、發展和成熟。每個歷史階段雖各有特色,但“融合”與“統一”的主題一脈相承。然而,該書在時代特征上落墨頗多,于歷史主線的接續與延展卻有相當不足。這在其宋元明敘事上體現得尤為突出:第4卷《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下稱“《轉型》”)沿用西方的“唐宋轉型”敘事邏輯,將“中國”的歷史范疇基本局限在有宋一朝,且沒有明確解釋“轉型”之后的歷史走向。第5卷《掙扎的帝國:元與明》(下稱“《元與明》”)采用21世紀初流行的生態史視角,探討全球生態周期(小冰河期)對元明歷史發展的影響,對于宋元之間的歷史延續性語焉不詳。
西方學界的“唐宋轉型”論,是以“農耕(南)-游牧(北)”對立認識模式觀察中國歷史的一種結果
西方學界的“唐宋轉型”論,其實是以“農耕(南)-游牧(北)”對立認識模式觀察中國歷史的一種結果。這種模式認為,在中國歷史框架之內,只有中原漢地王朝代表“中國”的社會與文化傳承,他們的發展序列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中國北方民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如遼金元),雖屬于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但并未對文化與社會意義上的“中國”作出什么重大貢獻。受此影響,很多學者認為只有“唐宋”的發展線索才能代表古代中國的歷史走向,他們將“唐宋轉型”作為闡釋“古代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模式。在論及“轉型”時,自然會忽略、遮蔽與宋朝并立的遼、西夏、金統治中國北方地區的歷史經驗,它們的歷史發展或被從中國歷史序列排除,或被簡單地解釋為野蠻落后民族接受中原先進文物制度影響的過程。
《轉型》作者迪特·庫恩給予“宋代轉型”的理想型特寫也基本延續了“唐宋轉型”的局限性,強調以宋代儒家文化的轉向作為主線,介紹了士大夫階層興起之后儒學在中國政治、哲學、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催生的新變化以及社會經濟之繁榮,認為當時的社會充滿理性、效率與活力,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文明,其影響下及現代中國。在他的筆下,遼、西夏、金朝、蒙古僅是周圍背景中若隱若現的點綴,或是連綴主干的線條。
實際上,元朝的大一統承襲了中國10-13世紀多民族融合與社會發展的成果。宋朝是當時中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若將宋朝的歷史發展脈絡等同于“中國”,勢必大大壓縮歷史中國的時空范疇和內涵,進而造成10-13世紀中國歷史敘事脈絡的斷裂。
遼、金、元的歷史線索超出“唐宋轉型”的解釋能力
10-13世紀北方民族建立的遼金等王朝在中國歷史譜系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是推動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重要力量。
首先,9-13世紀中國北方民族的歷史發展是促成元代中國“南北兼跨”、多民族融合與發展的根源所在。這是“唐宋變革”視角忽略的歷史進程。9世紀以來,長城內外實現了游牧-農耕社會的頻繁互動與交流,農耕與城市手工業技術北傳,因地制宜的城市體系在蒙古高原得以發展起來。同時,草原絲綢之路的商業網絡在粟特、回鶻、契丹、蒙古各族推動下繁榮發展。在此基礎上,北方社會的農耕與游牧經濟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通過歐亞草原絲路擴展影響,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社會經濟體系。如果說中國疆域南北兼跨之努力始于唐朝,最終實現于元與清,那么9-13世紀中國北方多民族、復合式社會經濟體系的發展與繁榮,則為這種南北兼跨奠定了社會基礎與制度淵源,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其次,北方王朝的勃興與發展,為中國多民族社會的融合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契丹、女真-滿族、蒙古等民族雖肇發于北方,但其政治重心卻呈現向中原內聚的趨勢。這既促使中國政治中心北移至農牧過渡地帶的北京,亦將多民族社會的整合實踐推到了歷史前臺——保持不同地域社會面貌、因俗而治基礎上的“大一統”。
再次,10-13世紀北方王朝與兩宋的長期對峙,共同塑造了北、南并行發展、相互聯系的區域發展格局。北-南區域格局呈現政治中心北移、經濟重心南移的加速發展態勢。社會經濟方面,北方因頻繁戰亂損失大量人口,經濟反復波動,而長江以南地區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政治態勢則相反,呈現遼金等北方王朝愈強,兩宋王朝愈弱的趨向。元朝作為由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政治制度多承金制(不少學者認為遼金制度是雜糅民族本俗和唐朝制度而成的,如此便形成了唐-遼-金-元的制度承襲序列);而在經濟上更為依賴長江以南地區的支持。
由此可見,遼、金、元的歷史線索與“宋代轉型”敘事脈絡并不完全相同,元朝實現統一的歷史進程更是遠遠超出“唐宋轉型”的解釋能力。對于元朝建立的多民族統一王朝而言,原宋朝統治區域僅是其廣闊疆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元朝可以說是遼宋金并立期北南區域社會發展交織的拐點,通過政治的統合,在繼承北南歷史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成果的基礎上,進而實現了全國性的整合。
應正視與宋并立的遼、西夏、金諸王朝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在《哈佛中國史》出版后的近10年內,“從邊疆看中國”成為中國古代史研究新的增長點,使得人們從更為全面而整體的角度正視北方王朝之于中國的歷史意義。他們不再是中國歷史進程的附帶邊緣,而是推動中國歷史發展的動力源之一。在這一視野下,北方邊地的農牧混合地域成為中國乃至整個歐亞大陸東部歷史網絡的中心之一。這使得我們對于中國歷史進程的認識進一步豐富與深化,并催生出新的問題意識。在這種視野下,“宋代”似不足以囊括10-13世紀的“中國”,應當正視與之并立的遼、西夏、金諸王朝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并需要從整體史的視野出發,不同專攻的學者加強橫向、縱向的交流與對話,才能拓展出更為廣闊的研究空間。
(作者單位: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本文原載于《歷史評論》2020年第2期,本報發表時作者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