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人民政協的實踐充分證明:
人民日報: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
政黨制度是現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黨制度,是由這個國家國情、國家性質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中國共有9個政黨,中國共產黨和8個民主黨派,其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8個民主黨派是參政黨。這8個民主黨派大都成立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在爭取實現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斗爭中建立的。中國實行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作為中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強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凝聚共識,就是這種民主最基本的體現。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廣泛、更有效的民主。它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人民政協一成立就是以黨派團體為基礎組成的。早在1949年3月,毛澤東同志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強調,我黨同黨外民主人士長期合作的政策,必須在全黨思想上和工作上確定下來。同年8月,周恩來同志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指出:“要合作就要有各黨派統一合作的組織。這個組織在今天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1954年,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政協“是黨派性的,它的成員主要是黨派、團體推出的代表”。1980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的開幕詞中指出,人民政協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實現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的重要組織。1989年12月《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對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頒發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對人民政協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關系作了進一步明確,指出“人民政協是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2018年修訂的政協章程強調人民政協要“根據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促進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充分體現和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在長期實踐發展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形成多種實現途徑和方式。其中,人民政協作為實行這一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民政協這一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中,各民主黨派作為重要參加單位和重要界別,可以本黨派名義開展協商討論、發表意見、提出建議等履職活動。從人民政協的組織構成上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占有較大比例。2015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明確規定:“黨外代表人士在各級政協中應當占有較大比例,在換屆時委員不少于60%,常委不少于65%;在各級政協領導班子中副主席不少于50%(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對人民政協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人民政協事業在繼承中不斷創新發展。人民政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發揮作為實行新型政黨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作用,進一步健全機制、豐富載體、創新方法,為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政協更好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凝聚共識等工作創造條件,展現了具有中國特色制度安排和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作用。
——對各民主黨派以本黨派名義在政協提出提案、提交大會發言等作出機制性安排。貫徹落實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的部署,進一步健全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的機制,在《關于加強改進全國政協專門委員會工作和制度建設的意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重點提案遴選與督辦辦法》等制度文件中,對各民主黨派以本黨派名義在政協提出提案、提交大會發言等,明確原則性要求、作出機制性安排,推進工作。如2019年,各民主黨派以本黨派名義共提交提案313件,均有提案列為重點督辦提案,占重點督辦提案總數的25%;共提交大會發言124篇,其中口頭發言21次。創辦《政協專報》、《每日社情》等,充分挖掘社情民意信息資源,進一步拓寬了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政協委員反映情況、咨政建言的渠道。
——共同舉辦協商活動并納入全國政協總體工作安排。全國政協把征求各民主黨派中央對協商議題的意見建議,作為制定政協協商計劃的必經程序,并圍繞全國政協重點議題與各民主黨派中央共同舉辦協商活動,支持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參與國家重大方針政策討論協商。2019年就“創新驅動發展”、“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等,聯合舉辦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等協商活動9次。如全國政協“創新驅動發展”專題協商會由九三學社中央、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共同承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并講話。國務委員王勇到會聽取意見建議并結合委員發言作了講話。79名院士委員分別在大會和分組會上發了言,形成了近百名院士委員議創新的生動局面。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會介紹情況、聽取意見建議,現場回應委員發言、開展互動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與各民主黨派中央聯合開展調研。加強同民主黨派聯系,與民主黨派中央聯合調研。十三屆全國政協以來,有關專門委員會分別與各民主黨派中央就“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人工智能發展對勞動就業的影響”、“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等議題,多次開展聯合調研,在促進信息互享、成果共用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如2018年致公黨中央與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組成調研組,就“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赴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四省市調研,召開8場座談會,與85位政府部門及企業家代表進行交流,實地走訪企業19家,涵蓋上下游全產業鏈,形成了一批高質量成果,并在全國政協“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雙周座談協商會上得到充分運用和轉化。
——就各黨派參加人民政協工作的共同性事務情況進行交流。全國政協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健全有關交流機制,豐富交流形式,增加交流次數,效果很好。如2019年全國政協主席會議就相關事務進行交流,秘書長會議定期開展深入交流,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進行交流。全年共開展相關交流8次,聽取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加強相關工作,推動健全和完善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政協開展經常性工作的機制,促進合作共事。
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人民政協運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優勢,有效組織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商國是,建言資政、凝聚共識,有利于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與多黨派合作有機統一起來,有利于把充分發揚民主與正確實行集中、有序政治參與有機統一起來,有利于把切實增進團結與推動工作落實有機統一起來。這是一種實質性的、建設性的、根植中國社會土壤的人民民主。中國式民主的特色和優勢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1日 10 版)